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大圆满法,属“阿底瑜伽”修法,是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主要的法门,称之为该派“九乘教法之顶尖”,最能体现其佛学见解和特征,本文主要依据宁玛派的一些藏文典籍,论述大圆满法的法要、分类、主要修习法及传承概况。一、法要概说阿底瑜伽译言“无上瑜伽”、“最极瑜树”又称“秘诀瑜枷”、“方便智慧无二续等,其修法通称大圆满法,旨在追求证悟众生无始本有的清净心性。宁玛派认为,这种心性本净光明,自然任成,是非造作的自生智,或称自然本智,它无相、无愿、不住二取,不观待因缘,远离劳作思诠,证其空性法理,做到“空明觉了”,即可…  相似文献   

2.
大圆满法,属“阿底瑜伽”修法,是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主要的法门,被称为该派“九乘教法之顶尖”,最能体现其佛学见解和特征。本文主要依据宁玛派的一些藏文典籍,论述大圆满法的法要、分类、主要修习法及传承概况。 一、法要概说 阿底瑜伽(),译言“无上瑜伽”、“最极瑜伽”,又称“秘诀瑜伽”()、“方便智慧无二续”等。其修法通称大圆满法,旨在追求证悟众生无始本有的清净心性。宁玛派认为,这种心性本净光明,自然任成,是非造作的自生智,或称自然本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论,要求修行者发掘自身的佛性,现世修行,现世证果,对普通人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舍弃了佛教一贯给人超脱遗世的表象,是佛教文化中最为神秘和独特的一朵奇葩。欢喜佛作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供奉的重要本尊之一,以"以欲制欲"为修道之法,以"男女双身大乐"为修法成道之手段,以相抱相交"悲智和合"作为表征,揭示了佛教以"和合"为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4.
宁玛派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有一种误解,笼统地认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戒律松驰、组织涣散,没有严格的学经制度。其实,这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宁玛派信徒有两种,一种是出家的,一种是在家的。出家的称“根敦巴”,住居寺院,有严格的戒律、严密的组织和一整套学经制度,除在学经内容、修持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外,依次受出家、沙弥、比丘等戒,禁止结婚,在许多共性方面与其它教派并无大的  相似文献   

5.
隆庆饶绛巴是元末明初西藏著名的佛学家,宁玛派的重要上师之一,学术界把他看成是宁玛派的第五位代表人物。他一生巡游各地,结交地方名流,博览内典,勤奋钻研,显密兼通,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大圆满法作了全面整理,并使之系统化。下面就他的生平事迹、著述和对大圆满法的解释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杨杰 《中国藏学》2015,(2):127-135
在著名的汉译藏传密教文献集成《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有一篇宁玛派文献《服石要门》。本文首先对该文本的藏文原本的出处及其所属的教法系统作了初步的分析,继而在藏汉文本对勘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一个新译本。最后通过借助宁玛派相关的道次第论著,详细解读了该文本所涉修法的具体内涵与旨趣,并对该修法在宁玛派乃至整个藏传密教中的地位与意义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才让 《中国藏学》2017,(2):66-77
P.T.245号属于密宗超度仪轨,但未见于吐蕃时期编的《丹噶目录》《旁塘目录》,及后世流传之文献中,故属藏外文献。经过文本比对,文章发现此仪轨的一些关键步骤或神灵亦见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密典。文章初步认为该仪轨与后世宁玛派所传密典间有关联,具有较为明显的宁玛派教法特征,这为研究宁玛派密教文献的源流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正二十年前,在《"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中,我写下这么一段话:"百年中国,有独立的大学理念,而且能够真正付诸实施的,不敢说仅此一家,但蔡元培无疑是最出色的。这是因为,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识,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时——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才可能有蔡元培出长北大时之挥洒自如。"不过,国人之谈论蔡元培,多  相似文献   

9.
宁玛派是形成最早的藏传佛教派别。一般认为这是一个远离政治的教派,事实却并非如此。从13世纪开始,宁玛派就走上了与西藏地方势力相结合的道路,这种结合与宁玛派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宁玛派是藏传的佛教密宗与原始苯教相结合的产物。宁玛两字在藏语中有古和旧两重意义。古,是指教法由8世纪入藏的莲花生传授,这比西藏佛教其他各派要早300年左右;旧,主要指他们以传承朗达玛灭佛以前所译的密教典籍为主。密教在前弘期,受到本教势力、佛教显宗势力的排挤,基本上没什么发展,许多密教典籍还不得不被埋藏起来。这种局面大概持续了40年…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宁玛派将佛教经典分为“旧译教语部”(())、“伏藏”(())两类,这是宁玛派教法体系的两大支柱.关于“旧译教语部”教法体系的创建肇始于17世纪,以后经过历代宁玛派大师不断增加、完善,先后形成了不同时代代表性的文献目录.改革开放以后,藏族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其中,新编《旧译教语部经论本注经典集成》(())的编辑出版是重大成果之—.新编《旧译教语部经论本注经典集成》集前人关于“旧译教语部”文献编目之大成,广泛收集、整理了留存于国内外各地的相关藏文文献,是迄今为止所收经典最多、编辑科学合理的综合性大型文献工具书,代表“旧译教语部”文献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苗瑶先民的"马郎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以后的学者如李复言、黄庭坚、钱钟书等都认为,把遍淫众男子的"金沙滩头马郎妇"称为"观音",是因为她"以淫止淫,令入佛智",恐误."马郎"应为"麻栏",是古代西南、华南苗瑶先民"阿注"幽会情郎之所,"马郎妇"当即"阿注",是苗瑶先民实行族外群婚制的产物."马郎房"和"马郎妇"并非苗瑶先民特有的风俗,而曾经是全球各种族原始先民"同夫共妻"阶段的共同现象.明白了这一点,关于各种族先妣神的许多神话和迄今尚存的很多民俗就很容易解释了.  相似文献   

12.
吴平 《中国藏学》2002,(3):25-27
藏传佛教自元代以来不断传入内地。到了近代,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宁玛派同时在上海流传,开始在上海产生影响。本文即是探讨藏传佛教格鲁源、宁玛派在近代上海流传、发展的情况,以及藏传佛教在上海文化教育方面的行迹。  相似文献   

13.
一、宁玛派在西藏宗教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个教派,是大乘佛教西藏化的成功尝试.宁玛产生于西藏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十一世纪以后,西藏各地陆续进入封建社会,吐蕃时代曾经昌盛的佛教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秘密流传又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公开进入西藏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与当时处于分裂割据的西藏各地的文化特点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似宁玛、噶举、噶当、萨迦等为代表的佛教宗派,创立了藏传佛教,从而把藏民族的宗教文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时间上说,宁玛派是第一个具有西藏地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论,要求修行者发掘自身的佛性,现世修行,现世证果,对普通人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舍弃了佛教一贯给人超脱遗世的表象,是佛教文化中最为神秘和独特的一朵奇葩。欢喜佛作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供奉的重要本尊之一,以“以欲制欲”为修道之法,以“男女双身大乐”为修法成道之手段,以相抱相交“悲智和合”作为表征,揭示了佛教以“和合”为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文章比较了陈那《理门论》与法称《正理滴论》在论式方面的根本差异,指出它们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因明体系;论述了陈那论式与法称论式在逻辑原理方面有根本不同,指出了王森先生关于法称在逻辑原理方面完全接受了陈那因三相学说的误解;建议藏传因明学者应重视和研究陈那《理门论》的玄奘汉译本;最后指出了汉藏学者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各派的判教大体上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个是由《解深密经》"三时判教"所激发出来的判教系统,这包括宁玛派、觉囊派和格鲁派;第二个是比较独立的萨迦派的判教系统。文章对藏传佛教各派的判教观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解析,并进行了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从教法传承来看,宁玛派是西藏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教派别,它的法统起始于“前弘期”。由于这个原因,宁玛派又被称为“旧派”。而关于旧派,西藏佛教界一直对其教法有“纯正”、“不纯正”、“不加评论”等论争,指责其不纯正的人与著作也较多,如“仁钦桑布译师的《辨法与法论》、拉喇嘛意协畏、希瓦畏(静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宁玛派中被称做"密咒师"的特殊群体,既从事正规的宗教活动,又娶妻生子参加日常的生产劳动,兼具宗教职业者和普通俗人双重身份.这些密咒师的活动与苯教、巫术和藏族民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们是藏族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习俗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9.
Ethnic group(族群)、Nation(民族)与中国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族群与民族概念的争论入手,揭示族群概念的引入是关于中国民族研究的深入。指出以族群替代民族是不能有效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的。由于中文"民族"一词已为民众所熟悉并在实际中不致引起误解,族群与民族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民考汉"的择偶观、对子女的教育观、家庭观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揭示了这一群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