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西藏美术的开端始于20世纪中叶,当时西藏画坛上出现了可称为现代西藏美术先驱的绘画大师安多强巴.他的艺术道路经历了早期探索、成熟和传承发扬三个阶段.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他创作了不少前无古人的传世之作.作品题材包括历史名人、宗教内容、自然景物和风俗风物等.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理性实证和藏西合璧的特征.本文对安多强巴的艺术历程、重要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在西藏传播的历史背景,以及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后到西藏的内地画家及本地受其影响的代表画家和他们的艺术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较详实的论述和分析,揭示了这一时期西藏现代美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电视综艺晚会是一种艺术和科技结合的新型艺术门类,它除了义不容辞地承担着陶冶人、教育人、鼓舞人的责任外,在西藏,它还承担着“稳定西藏、和谐西藏、发展西藏、开放西藏、美丽西藏”的宣传任务。在西藏,电视综艺晚会既有广泛的文化土壤,又面临市场化、产业化的挑战,只有通过对西藏电视文艺发展现状加以思考、探索电视文艺的产业化路子,西藏电视综艺晚会的创作工作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李小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对中国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深远影响。小可先生自幼受父亲李可染艺术思想的熏染,坚守文化使命,深研传统画学,坚持深入生活,致力艺术创新,为山水画表现形式和水墨语言的现代创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他勤于耕耘,奋力探索,身体力行到全世界各地采风写生,尤其对西藏和黄山两处格外钟爱,分别踏访三十余次之多,创作出以西藏为主题的"雪域藏迹"、以黄山为主题的"山水黄山"和以北京为主题的"水墨家园"等系列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并选择唐卡、金属锻制工艺、木刻和石刻艺术等作为代表性项目,进一步就传承的历史与现状、传承人、技艺以及艺术特色等进行了调查,最后指出昌都地区藏族民间美术面临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了西藏民间美术的保护对象、原则及模式.西藏民间美术要保护的对象包括历史上的民间美术作品、现实中的民间美术生存环境、代表性民间艺人以及艺人所掌握的思想观念和手工技艺.在保护过程中应把握原生态文化保护原则和民众主导原则,可探索以生态博物馆、文化产业园、家庭手工坊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保护工作,以有利于西藏民间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间美术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养料。许多水墨人物画家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养分,对绘画的语言、色彩、造型等进行了充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能够在提升作品整体效果的同时,拉近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本文结合水墨人物画与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10月16日至2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西藏文化博物馆和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晓霞、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郑堆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绘画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通过对绘画意象、景色、人物及意境的勾勒,将自身情感进行转化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成果。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美术技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对影响创作的因素进行合理把控,将想象力、绘画灵感转化为真实的情景,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布局留白、美术技巧等创作出可以引起观赏者共鸣的优秀作品。基于此,本文从绘画创作的不同阶段出发,对影响作品创作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绘画创作者美术技巧、创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绘画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通过对绘画意象、景色、人物及意境的勾勒,将自身情感进行转化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成果。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美术技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对影响创作的因素进行合理把控,将想象力、绘画灵感转化为真实的情景,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布局留白、美术技巧等创作出可以引起观赏者共鸣的优秀作品。基于此,本文从绘画创作的不同阶段出发,对影响作品创作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绘画创作者美术技巧、创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间美术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养料。许多水墨人物画家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养分,对绘画的语言、色彩、造型等进行了充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能够在提升作品整体效果的同时,拉近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本文结合水墨人物画与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艺术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美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强美术创作效果,丰富创作内容的思想内涵,需要考虑其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并将相应的研究工作落实到位,促使地域文化作用下的美术创作水平逐渐提升,拓宽创作人员在实践中的思路。基于此,本文对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以便为二者相互渗透效果的增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更敦群培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藏族学者、启蒙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在藏族传统绘画和非传统绘画方面都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早年安多时期、拉萨时期和南亚时期,并创作了不少绘画作品。他作为上世纪最早受西方绘画和艺术思想影响的藏族画家,在西藏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文章根据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更敦群培的绘画作品、有关其艺术活动的文字资料以及收集的口头采访资料,系统论述了更敦群培短暂一生的艺术活动、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卫藏名刹——夏鲁寺保存有后弘期初期以来的美术遗存,其美术风格的多元性堪称西藏中部乃至整个西藏古代美术中的典型.夏鲁寺美术多元性形成的背后折射出西藏本地文化与印度、尼泊尔、敦煌、于阗和中原等地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美术创作作为一种主观性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色彩、主题的展示,可诠释着作品的内涵,并带给人们深刻的视觉体验。对此,具体分析综合材料艺术的特色,了解综合材料艺术在美术绘画创作中应用的价值。结合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现状,积极探索综合材料艺术应用的路径,并在具体的实践层面提出应用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强化美术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进行美术创造。  相似文献   

16.
1930年至今,一批中国国内画家以西藏风光与人物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西藏为主题的作品。这些西藏组画以艺术创新和清新的风格,深刻影响到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本论文通过对西藏艺术形象的"制造"、"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介绍和描述,阐释了西藏组画及其人物绘画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多元文化的表达和画家们对艺术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中世纪是人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长达一千多年,从最初的蛮族美术到加洛林文艺复兴,再到罗马美术、哥特式美术,是世界美术发展史上一段光辉灿烂的岁月。中世纪的美术思想充分吸收古典传统和日耳曼文化的养分,并积极融合东方思想,借助宗教神学的力量,神学家圣托马斯和圣奥古斯丁在表现对上帝的敬仰的同时探索神秘的宇宙,这对当时的艺术实践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构建艺术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从中世纪早期的美术出发,分析哥特式美术的发展趋势,阐述古希腊艺术的回归,并深刻剖析美术艺术的宗教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美术艺术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民间美术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生活情感和审美的一种体现和传承,为后代的美术创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首先阐述了民间美术的内涵及特点,然后从提供创作灵感和视觉感紧密联系等方面,分析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与色彩应用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与色彩应用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艺术这个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西方的艺术概念由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后来经过文艺复兴以及之后的不断变化发展,经历过分解、组合,多样的演变。丰富的艺术概念也给当今不同的艺术解释做出了依据和贡献,给当今艺术概念的探索和思考提供理解和帮助。中国的艺术概念来源于西方,艺术和美术经常混用表达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王国维、鲁迅等学者对于美术或是艺术的运用和理解中去探讨中国艺术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的管理西藏和其他藏区,元朝中央政府积极扶持藏传佛教,在首都大都修建了众多皇家藏传佛教寺院,并组织创作了一大批藏传佛教艺术.这些艺术机构、活动和艺术品对元明清宫廷和西藏及其他藏区的藏传佛教艺术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献记载入手,对大都主要的藏传佛教寺院、机构及其艺术创作进行一次概要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