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统计与预测》2002,(6):62-62
第三产业发展不够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仅为17个;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个。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很不充分,从业人员比例仍然偏低,目前仍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7.7%。而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70%以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达到了50%左右。  相似文献   

2.
一、绥化市就业形势的现状1、从总体上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依然比较严峻。2011年底,全市从业人员总数为27.2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7568人,增长6.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全年全市城镇新就业6.76万人,新增就业6.38万人,领证人员再就业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2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41万个。2、从结构上看,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2011年末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8.0万人,占全  相似文献   

3.
l、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切实保证全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 研究证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1979年至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就为全社会提供近900个就业岗位。为此,必须调动各种发展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健康、持续、适度的增长。 2、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之后,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就增加1千余个。目前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 33.…  相似文献   

4.
一、第三产业经济类型构成概况 1.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增长速度低于其他经济 改革开放以前,国有经济是我省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5%以上由国有企业、单位创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快速发展,国有经济占第三产业总体的比重开始下降。普查资料显示,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中国有经济单位数为9.4万个,从业人员为173.4万人,创造增加值为129.6亿元,分别占第三产业机构、人员、增加值总计的  相似文献   

5.
一、"十一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4209.02亿元,年均递增15.0%,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服务业实现税收5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6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服务领域日益成为地方增税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07.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89.6万人,占全区新增就业人员的62.4%.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曹桂芝 《浙江统计》2003,(10):13-14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通过1985年以来17年的高速增长,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31倍,平均每年增长15.4%,总量居全省第五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省各市中居末位。一、发展的简要回顾从台州市1985年至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情况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比重差距…  相似文献   

7.
宫芳 《山西统计》2001,(12):22-23,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质量日益提高。但也有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内部结构仍不合理。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一、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但仍然滞后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第一、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 ,“九五”期间前 4年全国从业人员共增加 2 6 39万人 ,第三产业吸收了其中的 81%。 1999年底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 6 .9% ,比 1995…  相似文献   

8.
一、三产现状的分析 1978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全国的23%低2.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在三晋大地迅速掘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2年和1978年相比,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8.32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6%,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7.5%的递增速度。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从业人员达到329.6万人,占当年全省社会劳动者比重的24.2%,比全国的19.8%高4.4个百分点。1992年,我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为16:55.5:  相似文献   

9.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一)私营企业的规模和速度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单位数、从业人员、实收资本和营业收入四项指标都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与1996年全国第一次基普资料相比,都有高速增长。1、企业单位数持续增加1996—2001年五年间,私营企业从44万户增加到132万户,增长了两倍;私营企业单位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由16.9%上升到43.7%,提高了26.8个百分点。2、就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1996—2001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从802万人增加到3170万人,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31.6%;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企业的比重由4.4%上升到19.…  相似文献   

10.
数字看青海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结构一降两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39.7%上升到2007年的56.6%(见下表)。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上  相似文献   

11.
陈慧珍 《浙江统计》2004,(12):35-36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衢州市区地理条件优越,历史上商贾云集,是浙、闽、赣、皖四省边界的交通咽喉、贸易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之称.自1985年拆地建市以来,市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在繁荣市区经济、服务市民工作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2003年,衢州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6.36亿元,比2000年增长49.0%,年均递增14.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市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2%,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归纳起来,市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就业情况分析 从就业规模及创造的GDP来看,第一产业是全省就业的蓄水池,非农业部门不需要的劳动力基本都滞留于此,2002年从业人员达到1572.9万人,占三次产业就业总量的3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02.02万人,占就业总量的29.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58.53万人,占就业总量的32.9%.三次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之比为:9.4:50.2:40.40.  相似文献   

13.
刘春莲 《浙江统计》2003,(11):41-42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全面推进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1、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九五”时期,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比“八五”时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02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09万元,增长10.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分析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建德市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三产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结果,截止1992年底,全市从事第三产业的独立核算和单独核算单位共2653个,个体工商户7417户,全部从业人员39819人,占全市劳动者总数的13.31%;1992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1801万元,总产出61394万元,实现增加值3140?万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08%。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增加了29391万元,十四年内增长了14.58倍,平均每年递增21.…  相似文献   

15.
一、包头市就业的基本形势(一)就业形势总体好转,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底,全市劳动力资源156.4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40.78万人)的65.0%。从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情况看,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14.24万人,比上年增加1.71万人,比2000年增加3.74万人;从业人员占劳动力资源的比重由2003年的72.8%上升到73.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7%,基本稳定在上年的水平,远未达到国际公认7%的警戒线。2005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490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1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相似文献   

16.
就中国总体及多数省区市而言,经济服务化趋势以名义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衡量显著提高,以实际增加值衡量并未明显变化,以服务进出口比重衡量则显示出"逆服务化"倾向.服务相对价格指数上升既可解释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上升乏力,同时也是导致居民服务支出比重上升的首要因素;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加上服务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是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较快的主因;中国在服务消费方面已显露出"成本病"迹象.各省区市服务业实际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比重等经济服务化数据均支持绝对收敛假说,但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的收敛速度大于其就业,城市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的收敛速度大于农村地区,各地工业化收敛速度大于其服务化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现状桐庐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末,桐庐县实有农村劳动力20.66万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9.25万人、6.33万人、5.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4.8%、30.6%、24.6%。与1997年相比,2002年桐庐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增加了0.18万人,比率增长0.9%;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了2.08万人,就业比率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5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3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1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统计》2008,(10):42-42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39.7%上升到2007年的56.6%(见下表)。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永嘉县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到1998年止,增加值达16.79亿元,比1990年增长33倍,平均年递增20.1%,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273%提高到1998年的297%。1商品流通领域繁荣活跃。商品流通领域打破了国有商业的垄断局面,形成了多种经济、多种经营的市场体系。1998年商饮业增加值579亿元,比1990年增长1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0年的289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8.58亿元,增长54倍;其中个体私营及其他经济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占842%。各类商业市场48个,其中专业市场18个,商品交易…  相似文献   

20.
四川工业强省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工业发展的现状“截面”分析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末,全省共有法人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分别为47033个和26.08万户,占全国的3.24%和4.9%,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吸纳就业人员306.23万和95.6万人。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13.8亿元,占GDP的31.6%。纵向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59.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512.58亿元,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十五”期间来自工业的税收累计达1317.7亿元,占四川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的44%,其中2004年工业提供的税收就达368.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