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现阶段还是谋生的手段,也是最好的保障。通过就业,不仅能满足人们维持生活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而且还有利于社会的平等、稳定和保持人们的良好心态。高就业率可以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安心工作,使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得到维护。因此就业问题对劳动者及家庭的福利、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说不解决好就业问题,就难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均衡、持久、健康发展。因此,调动社会的一切力量来解决这一难题,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氛围,就成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50-2003年广州市从业人数和地区生产总值,结合经济计量理论,建立模型,揭示了就业岗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根据经济发展规划,时就业岗位数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方法稍显单一,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佛山市为例,通过分析佛山市第三产业和就业人数的相关数据,先通过图形观察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然后建立相适应曲线估计模型,对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块对回归残差函数进行逼近,并对预测值进行残差补偿,从而减少单一曲线估计模型的误差波动性,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就业问题受到政府、社会和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2002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围绕就业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重点之一就是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本文想就这个问题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并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一致看法是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发展经济是解决就…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但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就业增长相对缓慢。本文运用就业弹性和回归分析方法,就黑龙江省经济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世界各国发展进程的所反复证明的道理。在统计分析上,重点是要研究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一、研究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是指经济的增长率与从业人员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它的经济意义在于:经济的增...  相似文献   

7.
全面小康社会与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美云 《统计研究》2003,20(5):15-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  中共十六大提出 ,要在 2 1世纪的头 2 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 ,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是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就业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 ,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双重转轨时期 ,一大批下岗和失业人员被转移出来 ,再加上数以亿计亟需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每年新增的劳动力 ,总体就业矛盾凸显。据估计[1 ] ,2 0 0 1年我国大概有 2 0 0 0万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 ,约1 5亿急…  相似文献   

8.
陕西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测算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陕西第三产业的现状、构成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产业和分行业计算就业吸纳弹性指数,并以此建立了未来5到10年陕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三产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芳 《江苏统计》2001,(7):26-29
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 ,总体规模扩大 ,但发展仍然滞后。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 ,但仍不合理 ,质量有待于提高。我国即将加入WTO ,应当确立一个内部结构优化、快速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市场化 ,加速新兴服务业的成长 ,刺激服务和消费需求 ,加强就业人员培训 ,实行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农业所占比重不断下调,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就业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解决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因劳动力供给的刚性,扩大需求就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都表明,失业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快慢是影响就业状况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国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扭转当前劳动力过剩局面,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下面以广东为例,对三大产业的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表11991-2002年广东GDP和就业人员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3》表1是1991—2001年广东GDP和就业人数变化情况,对其数据进…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第三产业就业方程及其应用文/南通南委党校管怀鎏经济理论研究与实际统计资料分析均表明,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以下简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使第三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特别是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持续恶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1990年、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1995年、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等统计资料,试从我国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人员就业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提出要抓住当前经济转型时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进而促进全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灰色斜率关联模型对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的实证验证表明: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强关联性;教育投资和教育产出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基础教育师生比和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如果说增加值是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那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是反映第三产业运行状况最直接、最灵敏的统计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活跃程度。本文从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角度,分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与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较多,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有所改善,群众生活中的“几难”稍有缓和.但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宫芳 《山西统计》2001,(12):22-23,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质量日益提高。但也有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内部结构仍不合理。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一、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但仍然滞后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第一、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 ,“九五”期间前 4年全国从业人员共增加 2 6 39万人 ,第三产业吸收了其中的 81%。 1999年底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 6 .9% ,比 1995…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可以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描述,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当收人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按人均值度量的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会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统计》2012,(3):25-27
人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人口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变量、经济变量以及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人口变量的变化将对积累、消费、投资、劳动力等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带来冲击和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因此,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本文主要利用比较研究、模型分析等方法,着重探讨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度、人口压力指数等,以便分析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