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湖广填川移民运动,给巴蜀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巴蜀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发展。但因习俗差异和土地问题,土客之间,移民族群间的冲突频发;且人口的迅速膨胀,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种地,又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清政府在处理土客之间,移民族群间的冲突中,其政策是积极有效的,但面对人地矛盾,其政策又是消极的,暂时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对巴蜀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川剧亦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因移民原籍地差异、移民数量多寡,形成了川剧的四大流派.移民、会馆、重庆商业都市,对巴渝川剧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巴渝川剧深深烙上了移民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区域文化特性形成的核心因素和基本要素。明清时期巴渝地区由于自然灾害、瘟疫、战乱等因素,人口锐减。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两次大移民成为该区域人口恢复和增长的主要因素。移民促成了“五方杂处,俗尚各从其乡”,各亚文化发展至清中后期逐渐融汇一体,对巴渝文化的序列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为竹枝词发展的高峰期,而四川和湖北是清代咏唱竹枝词最多的区域,以<竹枝词>为史料和研究手段"以诗解‘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以诗补史",对"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形式、社会整合及影响给予发掘和梳理.希望对清代四川"湖广填四川"移民社会达到管中窥豹之效.  相似文献   

5.
巴渝古崖居的分布与地理、地质、交通等诸多因素有关,以成渝交通要道、长江干流和支流为线,串起沿途各个点,由线成面,呈现出渝西、渝东北两头集中、整体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大多开凿于明清晚期,这一时期巴渝许多地区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古崖居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相吻合,从侧面印证了巴渝古崖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的广泛开凿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移民史研究中,将各次移民潮作比较研究者甚为少见。而此种研究方法,无疑有助于深化对历史阶段移民运动特点、规律之认识。文章仅就“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相同性和相异性比较研究,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路和想法,以引起学术界深入探讨之兴趣。   相似文献   

7.
“湖广填四川”是清初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移民运动。在移民过程中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惠农措施,鼓励垦荒,宽赋薄税,兴修水利,奖励多种经营。这一系列惠农政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民本思想,产生了双赢的经济效应。通过惠农政策的实施,四川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沅水中游地区在清代广泛接纳外来移民。促成移民大量迁入该地区的因素有垦荒运动、改土归流、驻军防苗和工商业发展等。这个时期的移民影响了沅水中游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代长城内外的统一与和睦 ,为广大山西平民走出“西口”,参与塞外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在归化土默特地区的汉族居民中 ,山西移民所占比例最高 ,数以万计的山西移民来到这一地区 ,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使这一地区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特征 ,在风俗、戏剧、语言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从文化地理的角度上看 ,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可谓山西文化区向北延伸 ,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亚区。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台湾是一个移民社会,曾吸引了闽粤等地大批汉人前往移居拓垦。由于清初的禁止赴台者携眷政策以及传统宗族社会对女性的渡台限制,致使女性移民人数远远低于男性,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更易禁渡之令后,两性比例失调问题才渐获改善。两百多年的移垦,中原女性移民从外貌、婚姻地位,到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时代的兴衰,文化的移植、融合及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相似文献   

11.
灾害移民的特征、分类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移民是指因自然灾害因素、社会灾害因素等胁迫导致的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重建活动,具有不确定性、自愿与非自愿转换性、往复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它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移民、社会灾害移民与天文灾害移民,自发灾害移民与政府主导灾害移民,自愿灾害移民和非自愿灾害移民等种类。灾害移民过程涉及自然和社会两大系统的变迁。灾害移民需要研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镇西汉移民社区的微观视角观照清代新疆的移民社会,考察镇西汉民族移民社区的形成、分析民间神 的构成、探讨信仰的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功能,重点揭示了镇西汉移民社区与内地同质、但又有独特需求与精神创造的民间信仰,其中驼户供奉“马祖”与“冰神”信仰带有鲜明的地域独创性.分析得出清代新疆移民社会对内地民间信仰移植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融合与创造,民间信仰作为主导民间大众思想的精神文化,是清代边疆治理移民社会的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工程移民涉及少数民族移民群众、设计与实施单位、地方政府3类参与者。由于3类参与者在移民认知及其目的上的不同,从而对移民政策、实施、结果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和评价。文化认知包括对理想生活的诉求、人观、文化生态观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移民工程的决策与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4.
自清代以来,赫哲族聚集区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外来移民”与其共同生产、生活。“外来移民”使赫哲族的人口数量、民族成分、文化素质及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的来看,其发展演变的趋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是进步与发展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欧美新移民小说中,除一定规模化的"上海叙事"和"温州叙事"之外,中国东北也成为有特色的文学存在。东北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被书写、开发和再造。创作者从土地和人两个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北的地缘风貌。新世纪以来的欧美新移民小说除延续将"风俗画、风景画、风情画"作为基本的艺术维度和美学构思之外,还强化东北人和东北文化的野性、自由、包容度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家庭入户访谈等方式,在对甘肃省山丹县移民区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移民地区留守儿童与普通留守儿童在家庭状况及监护、学习、安全及心理、日常生活及课外活动等六个方面存在差异。留守群体规模大,流动性较强,亲属网络狭小,学习、生活压力较大是移民地区留守儿童在教育问题上呈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内肃南县明花乡双海子村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黄草川村,是两个不同的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生态移民村,分别经历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探索的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同时来自不同的地理空间,有着不同的安置方式。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安置条件和搬迁理念,导致二者存在不同的迁移效果,形成的移民社区存在显著差异。对裕固族占多数的双海子移民村和藏族占多数的黄草川移民村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分析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方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移民不断涌入,各种移民文化不断撞击、相互融合的历史.从殖民时代的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文化、20世纪初形成的熔炉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的文化多元主义,美国文化从欧洲中心的一元文化观走向多元文化观,这种走向彰显出美国文化渐趋开放、包容的特性.移民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决定了美国文化异质多元的特性.多元性和一体化的统一、融合与冲突并存是美国移民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移民补偿方式是长期困扰我国水电工程移民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当前施行的“开发性补偿”移民政策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该政策在移民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和补偿数额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投资性补偿”的提出借鉴了经济学中的价值转移理论,将移民补偿分为“长期补偿”、“安置补偿费入股”和“土地使用权入股”三个阶段,该机制更能适应我国的国情,并有利于逐步实现水库移民和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引发了大量的水库非自愿移民,由于大量的土地、房屋等实物被淹占,只能进行搬迁安置。然而,在搬迁安置过程中,移民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急需把“法治保障”纳入到水库移民社会管理场域中,对这一法场域的研究对维护水库移民权益、构建和谐水利事业社会秩序以及实现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水库移民社会管理中的法场域主要包括水库移民政法制度建设、水库移民利益补偿与扶持、水库移民纠纷与诉讼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