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提出,为翻译质量控制而修改是翻译批评的专门分支领域。文章讨论了为修改所需要、为已经确立的翻译质量评估标准所指导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根据翻译对比分析和翻译批评研究,设计了保持源语篇和目的语篇功能对等性的修改过程常量。  相似文献   

2.
目前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然而,这两个"标准"都具有自身的缺陷,无力充当翻译标准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3.
广告翻译具有较为特殊的目的性,讲求翻译的目的原则。传统的以"忠实"为标准的对等性原则难以符合这一要求。以目的论为视角,分析传统对等性原则在广告翻译中的问题并结合成功的广告翻译案例,为广告翻译实现功能对等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体对等是翻译过程中所要求达到对等的一个层面。本文通过统计正负文体成分在语篇中的比值,来量化评估译文与原文在文体上是否对等,通过实例评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量化评估译文质量开辟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5.
对等性是翻译质量的一个根本方面,翻译质量评估中应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考虑对等。翻译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源语篇(ST)和目的语篇(TT)之间的对应,考虑源语篇作者的意图,同时产出的译文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相比于信息性语篇的翻译,文学翻译涉及多个因素,包含基于译者概念预设和文化预设的阐释,故应主要以原文与译文的语用及功能上的对等来评估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提出解决评估翻译质量的问题的标准兴趣日浓,产生了关注翻译特性及翻译过程中用到的技术和程序的诸多研究,也一直尝试构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这些模式(语言、心理、文化、社会)既有宏观分析焦点,也有微观分析焦点,既考察单个语言项目的交际价值,也考虑意识形态、功能、语类、语域、语篇等因素,翻译评论家通过此多元视角可大致重构译者的选择,尽可能客观地揭示译者的决定过程。  相似文献   

7.
依据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及其运作过程,评估和分析张培基对朱自清《背影》的英译,进行可以丰富、补充对这一模式认识的实证研究,并对译文质量作出评价。通过分析和评估,认为《背影》的英译是显性翻译,包含了少量的显性和隐性错误,这些错误不影响文本的主要功能。总体来说,原文和译文相符程度高,译文的质量很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完美的翻译"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绝对的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将美学观点引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通过借鉴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提出"美学对等"命题,指出其实质是一种动态对等,即译诗和原诗之间美学效果的对等;通过对宋词《声声慢》叠词翻译的对比分析,集中探讨了中英诗歌翻译中语音层的审美再现,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美学对等"的本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首先分析了《红楼梦》第二十回史湘云与林黛玉之间一段对话的三个语域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所包含的信息,然后利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对等”标准,比较和检验了《红楼梦》的五个英译本在再现这段对话所包含的信息时的得失。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些译本在处理这段对话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流失,最成功的翻译也只能是尽量接近"对等,”而不能完全实现“对等”。本文运用语域理论进行译文比较与评价的尝试,说明了语域分析理论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可行性,为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了具体、实用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被很多学者推崇为评判译文质量优劣的标准以及翻译的最终目标。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引入中医翻译实践中,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医翻译中形式对等和意义对等往往难以兼顾这一问题。“动态对等”原则在中医翻译中具体可以应用于词、语句、语篇翻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在不同的语言中都存在,但是,在翻译时却不能完全套用"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语境中,数字的语用意义不尽相同,若以功能对等的标准来衡量,则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诗歌翻译的"意译"和"直译"的争论由来已久,翻译研究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翻译方法,为"意译"和"直译"的探索提供了基础和立论依据。本文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形式、功能和情景互动三个方面对I Am Afraid的4种汉译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估,讨论英诗汉译的过程中,译者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选择"意译"自由的主客观原因。研究发现,英诗汉译受限于形式和内容的难以平衡,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既要顾及微观小句层面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的对等,即内容的"忠",又要顾及宏观语篇层面的成篇属性上的对等,即形式的"美",往往顾此失彼。这表明,"意译"赋予译者的创作自由是一定的,即在与原文意义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谋篇布局,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功能主义目的论、解构主义等后殖民理论的兴起,以"信"为价值取向的翻译标准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然而,翻译过程和语言功能表明,翻译从本质上讲是以语际转换为特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语际转换意味着翻译标准应体现文本对照特征,而跨文化交际则要求翻译标准具备较强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4.
对等作为翻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也从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对立中解放出来,向着多层次的、语用的和文化功能的层面拓展。但是,从译者角度解读翻译中对等问题的研究还属鲜见。论文以Robinson的"翻译身体学"为理论框架,以系统范式为指导,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追求两方面探讨了译者个体及其历史背景对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追求决定了其翻译作品对等表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对等翻译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翻译理论的核心议题。作为衡量翻译优劣的标准,它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翻译等值论并非完美无缺。本文从对等翻译的内涵、翻译实践中的不对等现象、“读者中心论”三方面阐述对等翻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语境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义的差异。翻译的目的就是提供原语与译语之间的语义对等。要做到语义对等,不同文体的翻译的要求各不相同。语义对等这一翻译理论可以突破翻译领域中的一些看似不可译的"禁区"。  相似文献   

17.
医学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英语的翻译有其独特之处。从对等翻译原则出发,医学翻译瘟该遵循价值对等、语体对等、内容对等、语言对等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等是翻译的基础,取得翻译对等越多,译文质量就越高.翻译的对等包括意义对等和文体、风格对等两个方面,文章就如何取得这两方面的对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等是翻译的基础,取得翻译对等越多,译文质量就越高。翻译的对等包括意义对等和文体、风格对等两个方面,文章就如何取得这两方面的对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