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进入宋代,宋人的世态风情、生活习俗发生了许多变化,呈现出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风气。其主要表现是:追商逐利,拜金主义盛行;侈靡浮薄,极尽奢欲;衣饰上突破等级束缚,僭越现象严重;普及、浓厚的读书之风。  相似文献   

2.
宋代奢侈逸乐的社会风气与宋代歌妓制度的盛行导致了宋代歌妓词的大量涌现。宋人宴席上歌妓唱词以侑觞劝酒的习俗,一方面导致了歌妓词的盛行;另一方面,这些应歌而作的歌妓词,又成了文人士大夫在社交与娱乐场合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而又常用的社交语,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士逢场作戏的生活态度和及时行乐的享乐心理。  相似文献   

3.
宋代花卉交易盛行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花卉交易已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经济活动,在生活中花卉交易逐渐盛行起来。然而花卉交易在宋代 盛行并非是偶然的,上层阶级对花卉的欣赏,使得贫民百姓跟风效仿;花卉种植业呈现出了一个新的趋势,规模化、大众化、技 术高;且在宋代这样一个文人社会,社会风气使得人们喜爱通过赏花游园这样的娱乐方式来吟诗作词。  相似文献   

4.
民初东北区域社会风气的演变论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初东北区域由于西俗的影响以及大规模移民的进入,社会风气发生前所未有之变迁,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崇洋重奢"之风的盛行,价值观念上趋新之风的产生以及日趋开放的城市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在社会风气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唐时盛行的尚武之风至宋时已渐为崇文之风所取代,崇文精神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意识。而孕育这种风气转变的原因,除传统观点认为的宋初统治者为防范"陈桥兵变"再演和铲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隐患而采取崇文抑武国策的影响外,还应有科举仕进之风的盛行对武功进取风气的弱化;宋朝守内虚外政策实施的客观影响;程朱理学兴起的消极作用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描述两宋江南地区词人的冶游之风,展现其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并在分析"冶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江南地区之所以冶游之风盛行,除了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冶游传统有关之外,实是因为宋代词人身处积贫积弱之世,在佳人命薄和文人不偶之间找到了共通的苦楚。  相似文献   

7.
火葬在宋前多为边疆少数民族之葬俗或中原民族之大恶之刑,至宋代则在民间蔚然成俗,成为继土葬之后又一重要葬法,而南宋都城临安一带火葬之风尤为炽盛。本文主要从佛教隆盛与世俗化、人地矛盾突出、下层民众贫困等方面简要地探求一下该地火葬之风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宋代盛行天文之禁 ,较之前代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时间长 ,与宋王朝相始终 ;二是关防严 ,采取种种措施禁断天文学在民间流传 ;三是惩处重 ,“或诛或隶配海岛”。宋代厉行天文之禁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时代原因。这种禁止对宋代天文学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星历之学殆绝”。  相似文献   

9.
文史通融,富有历史学识的主体文化特征,使宋代士子可以把宋代的史学思想、精神渗透到史论诗的创作中。具体而言,受以史为鉴、探求治道的史学精神影响,宋代史论诗体现出强烈的史鉴意识,重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尤其强调从君主角度探寻兴亡之因。注重史料选择,重在把握关系国家治乱兴衰、具有垂法训诫意义的事件与人物,题材选择具有典型性、趋同性。疑经辨伪、不拘成说的史学精神,使史论诗敢于怀疑传统经史之义,注重历史的细致辨析,表达己见,促成了翻案体的盛行。适应重建思想秩序的时代要求,伴随着新儒学的建构,宋代史学完成了指导思想的儒家化,以理观史成为宋代士子的着眼点,史论诗的内蕴也因此上升到哲学层面,体现出鲜明的历史哲学性质;多从义理角度评价人物,发明史义,在历史认知上有鲜明的道德化、义理化倾向;褒儒颂隐成为基本的题材倾向,特别是在探求义理时,始终以尊王为本,具有鲜明的正统意识,形成了强烈的褒贬之风。  相似文献   

10.
<正> 东汉初年,由于光武帝刘秀等统治者“务用安静”,倡导节俭,以致“勤约之风,行于上下”。及至和帝永元年间,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汉书》59卷(张衡传)上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候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此后,奢侈之风愈演愈烈,至直东汉王朝灭亡。以往人们对这一现象重视不够,其实,奢靡之风的盛行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而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对这一风气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1.
北宋前期诸帝倡导和鼓励观书、讲习及创作应制诗,因此应制诗创作极为繁荣,其内容为描写藏书处森严庄重的环境、抒发对本朝文物兴盛的自豪、赞颂君王书法艺术的高超造诣、表达臣子的荣幸和感恩之情以及记载了君臣之间讲求经术礼义、借鉴历史经验、尊崇道德文章的言行和风范,反映了宋代大量搜集整理图籍、召集群臣观书特别是观览御书御集、大兴讲习之风的盛况,表现了宋初诸帝对文化的推崇和倡导,对宋代文化兴盛繁荣局面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征士、聘士最早出现于东汉后期的文献中,征君则出现于魏晋之际。在内涵上,征士、聘士二者相通,并随着时代变化而同步变化。征士、聘士作为社会对士人的积极评价,其产生与汉代的征召制度、东汉后期名士清议之风以及汉代推崇隐逸的社会风气有紧密联系;征君的出现,则是历史书写受魏晋以下东汉时代观影响的产物。研究证明,历史书写往往受到社会风气、文化思潮以及语言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诗论和词论中的雅俗观之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就发展趋势而言,偏重于“会通雅俗”与“重构雅俗”之别。二是就内在结构而言,是“文”“质”之异。三是就情感倾向而言,侧重于“褒扬”与“贬抑”之不同。四是就审美理想而言,主要是“枯澹”与“清空”之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承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辨析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厘清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中的复杂内涵和其内在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有助于重构雅词词统。对“永依声”和“声依永”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恢复传统的歌诗传统,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盛行,是文学会社发展的成熟期。宋代文学会社之所以能获得全面、迅速的发展, 其原因主要有六:一是“以文会友”的文化传统,二是民间集会、结社风气的影响,三是文人追求雅、俗谐调的生活情趣,四是士子为应付考试而相互结纳,五是多元文化选择及文人党争的推波助澜,六是乱世文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15.
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之教化,先秦文言之风盛行,乃至成为时尚。经汉魏六朝至唐代,此风不减。韩愈不但在诗文上成就非凡,而且在文言上亦颇有建树。在理论上,韩愈据人情喜新好异,提倡以奇异文言;在诗文创作中,韩愈戛戛独创,成功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言观。  相似文献   

16.
宋代养鹤之风盛行,士人与鹤的关系更为紧密,出现了较多咏鹤诗文,其中包括5篇鹤赋,分别为吴淑《鹤赋》、李洪《双鹤赋》、秦观《叹二鹤赋》、刘克庄《吊小鹤赋》及方回《吊鹤赋》。与前代相比,宋代鹤赋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从宋代鹤赋的写作倾向、鹤形象的塑造及鹤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三方面,可以发现宋人偏好鹤遗世独立的“仙禽”特质,背后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公与私、仕与隐的矛盾与调和,而鹤承载的正是宋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企慕与向往。  相似文献   

17.
北魏中期,贵族官吏群体中贪污之风盛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北魏从游牧部落向国家形态进化的过程中,许多旧有的历史传统被保留下来,对于公私财产观的概念模糊,成为北魏中期官员贪污普遍化的历史因素,并与俸禄制度和礼法工具的缺失共同构成贪风盛行的内在原因。而贵族官员阶层严重的贪污现象,在客观上坚定了北魏孝文帝实施变法的决心,促进了北魏的法制化进程,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北魏政权的崩溃灭亡。  相似文献   

18.
明代后期 ,士人旅游之风盛行 ,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士人旅行家王思任作个案分析 ,认为他的旅游观有很多独到之处。他从人、自然、旅游三者的关系出发 ,认为旅游是天赋于人的本性 ;旅游所追求的是心境的高旷与自然 ;同时 ,在自身的经验积累上提出“游道”,即具体的旅游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唐代以来,干谒便成为中国传统交情世态中的常见行为。继唐代的盛行之后,诗词干谒在宋代逐渐衰落。及至南宋中后期,江湖游士的干谒活动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与唐人相比,江湖游士的诗词干谒行为呈现出新的面貌:干谒目的从科举仕途转变为钱财谋生;干谒对象不再局限于权贵名流,而是覆盖到整个士大夫阶层;干谒者的心态逐渐由原来的骄傲自信变得谦卑压抑,世人对于干谒行为也给予了不少批评指责。受到科举制度的变化、政治高压与朋党之恶、诗歌地位的变化、礼遇士人的传统等因素影响,南宋中后期的干谒之风兴起,彰显了底层士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当时独特的权力制约与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由追溯新闻媚俗现象的源头入笔,阐释了新闻媚俗现象与社会低俗之风的辩证关系,进而从不断提高新闻队伍抵制低俗之风能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方面,探讨社会主义传媒如何有效地肩负净化社会风气之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