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这一思想方法上的转向,恩格斯曾在其《自然辨证法》一书中考察过,并认为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认识规律,如今在对我国社会变革的认识过程中,在我们的思想上正在发生同样的变革过程,这种变革比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更为艰难,因为它的阻力更大,然而这一思想解放过程对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它在过去的30年中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继续用"亦此亦彼"的思想方法来认识和处理我国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的个性主义文学观认为文学是"人"的,文学是"个人"的,文学是"个性"的,文学更是"自己"的,构成了相对完整、内容丰富的一个系统。在"人—个人—个性—自己"这一逐层收缩的价值系统中,充分显示了周作人对于"个人"的理性自觉和情感坚执。当他以这种思想来批判封建礼教时,这种理论发挥的是积极的作用,但当他把人的生物性单独地夸大并使之与人的社会性相割裂时,这一理论的消极作用就暴露出来。这种个人原则的至高无上性决定了周作人以保持个体的个性自由和切身利益为最终选择,放弃了对社会、民族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然而,她笔下的科幻小说也毫不逊色,不仅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心理体验。相对于其同时代的言情小说家而言,身为言情小说家的亦舒,科幻小说更能显示她过人的才气。文章即从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女性心理体验两方面阐述亦舒科幻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是南宋创作成就斐然的文学家,他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学主张独具个性,自成一家。他在文学的创作方法上讲"活法",强调"活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师法"自然。本文主要探讨杨万里文学创作思想中对创作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泰州学派美学规定"身"范畴是躯体与精神和谐有机的结合统一,代表着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个性与价值的普通百姓个体。"身"与"道"同样重要,它是天地万物之本,也是天下国家之本。  相似文献   

6.
杨万里是南宋创作成就斐然的文学家,他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学主张独具个性,自成一家。他在文学的创作方法上讲"活法",强调"活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师法"自然。本文主要探讨杨万里文学创作思想中对创作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对党性与个性自由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阐述了个性自由对党性建设的意义。采用"初始问题意识"与历史实践统一的方法,分析计划经济时期坚持党性与发挥个性的内在矛盾,进而在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中探讨党的建设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一个独特范畴,孔子"游于艺"的仁学,庄子"逍遥游"的道学,因视域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差异,但其相生相补的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游"的思想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儒、道生命观探讨"游"这一思想的渊源及其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的情感思想特点和教育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高校的主流群体,其独立的思想、张扬的个性、开放的心态,崇尚创新等新特点为高校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针对"90后"的情感思想特点引发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过度依赖、就业压力等问题,提出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拉近师生的距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教师的素质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垮掉的一代"也被称作"嬉皮士",禅宗和存在主义哲学给他们提供了思想基础。他们选择具有个性的私人生活方式,抗拒传统文化,蔑视社会权威和法则,追求精神生活的极度自由,成为传统道德理念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11.
五四"个性解放"鲜明地接受者易卜生主义的影响。胡适是用似邯郸学步的实际行动来回应自己在"易卜生专号"中《易卜生主义》的理论要求。思想的契合导致了胡适等后来五四一代向易卜生的学习,而体裁的相近则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大开方便之门。话剧的"三一律"特性大大激化了情节的冲突性,而且众多的语言表达,也能够适应作者希望传达思想、教化观众的主观愿望。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墨家,其逻辑思想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介绍了墨家逻辑思想中"三表"、"三物法"、"名实之辩"等核心内容,并阐述了墨子"三物法"对《内经》辨证论治观的影响,墨家"类"思想对《内经》取类比象观的影响,墨家"三表"对《内经》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传统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并在理解"能否思想""有无意义"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阐述西方哲学从古代本体论经由近代认识论到现代价值论或曰意义论的内在发展逻辑——"能否思想""有无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不能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摆脱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束缚,确立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的"柔性管理"模式,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萧红"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儿童的视角叙写了呼兰城的风土人情,用饱含深情的叙述表现了她对乡土的眷恋。其中的景物描写、语言风格、叙事结构均展现了"道法自然"的美学特征,集中体现了萧红的人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阮籍从崇儒转向拜道,以放荡不羁、不拘礼法的思想言行抗争司马集团势力。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形成是客观现实与独特个性相碰撞的产物,也是外在思想影响与内心冲突相结合的结果;理性分析其人格理想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鲁迅的"立人"思想这一角度,阐述《补天》(《不周山》)的思想内蕴,指出《补天》张扬"新的生命"意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主题是鲁迅"立人"思想的一个侧面,与《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形成了思想上、艺术上的互补。因此,《补天》是鲁迅早期的主要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张之洞的《劝学篇》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但招到了各种非议。张之洞的这种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性,但其割裂了"体"与"用",构成了弊病。  相似文献   

19.
"90后"大学生因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形成了独有的特征,这给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应该实现四个结合:在教育队伍上实现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人员相结合;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教育途径上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我命在我不在天"命题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分析了该命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指出该命题所蕴含的在"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的个性、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等均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