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决然不能分开的统一体,甚至可以说,二者在内核上是互相包容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内心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体认、载录和诠释。作为一种体认,它反映的是个体内心静态形态,而作为一种载录和诠释,它反映的是个体内心的一种动态形态。无论是静态形态还是动态形态,都表明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天然的内在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实际上是其精神生活从“内部”向“外部”的延续,是精神生活的“物化”表现。从这方面来看,精神生活无疑就具有物质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凯瑞人的祝福更多,更快,更高,并不等于更好。现代人注重生活的质量,注重生活的科学性。选择保健行业就是选择一种为人类谋福利的方式。千千万万个家庭,千千万万名消费者,生活的质量,就是凯瑞的一切。家庭的幸福,高质量的生活,是凯瑞人的最深情的祝福。凯瑞人的祝...  相似文献   

3.
王萍 《现代交际》2011,(1):57-57
原始宗教是生活于史前时代的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宗教体系。它与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属于一种世界观和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精神方面具有多种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发展”一词原本并不是中国哲学的固有概念,而是一个伴随西方现代化而输入中国的外来语,它的形成应当与盛行于西方现代社会的线型进化史观密切相关,在当今实际生活中它似乎已成为一种具有强烈普适性的价值追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是对西方人的现代发展观最精辟,最生动的概括。古代中国“终始转移”的创  相似文献   

5.
《上海科学生活》2003,(4):96-96
现代生活方式,指的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所形成的,有别于以前社会形态的基本生活方式,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在生活领域的体现。而伴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相应出现了一些“文明病”。那就是在现代生活方式的条件下,因各种消费品的无节制或不科学摄用,而形成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张运辅 《当代老年》2011,(12):37-37
快乐指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满意和幸福的心境,是一种主观感受。英国作家萨克斯认为:“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卡耐基也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这表明,境由心造,对同一个事物,心境不同,对它的感受可能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7.
英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前缀“eu.”为“good,well(好)”之意,词根“pheme”为“speak(说话)”,它们合并在一起就表示“好听的话”、“悦耳的话”.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一种普遍现象,它是人们在交流中为了尽量避免使用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言辞,而采用的一种含蓄或温和的语言表达形式.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发展以及世界闻名的跨民族交流的加快,在现代语言交际中,委婉语的恰当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装饰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长期以来就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了.它除了广泛用于古建筑、商店以及生活各个领域,也被应用于陈列展览中.而博物馆在建成时,对于展览的落实是离不开装饰设计的.作为陈列美学,装饰在各种展览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西方心理学为导向的现代心理学是以“知、情、意三位一体”结构划分为基础的,而以“知、情、意三位一体”为基础的现代心理学在表面上显示为极其繁荣的景象,心理学家、心理学派别、心理学类别和专业、心理学著作那还真是多如恒河沙数,仿佛人类心理、行为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人类只要幸福非常地依照这些答案行事,就可确保万无一失。可是,对这一基础如果随意进行一番考查就会发现:竟没有一个西方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清楚地知道其中的”意”到底是什么东西,同时也没有人质疑过这作为总是由某种心理内容激发而产生的——继发的和作为某种心理结果的“情”能不能与“知”和“意”相并列的问题。笔者认为,西方心理学和泛西方心理学只是在呈现一种虚假的繁荣而已,只是对于人类的心理世界做了一番浮光掠影的工作,与人类的心理实际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自7世纪穆罕默德先知传教以来,伊斯兰教就有着不同于一般宗教的特殊影响。历史上,伊斯兰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界限很难确定,“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套完整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制度,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对人类来说,“交际”还真有点象空气,你看它不见,摸它不着,闻它不到,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类有着悠悠漫长的岁月,便至今人类仍被“交际”这座迷宫困惑着;在政治生涯中,多少英雄豪杰由峰巅跌坠崖谷;在商场中,多少巨商富贾一夜间一贫如洗;在爱情婚姻中,多少才子佳人肝肠寸断,……对每一个人来说,要在“交际”的汪洋中乘一叶扁舟而能自在漂遥,那谈问容易!没有“交际”的艺术,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交际艺术有着十分丰富、深邃、变幻的内蕴,这里,我仅就又际中的“进手退”艺术谈谈我的理解。在人海车海的北京城,我…  相似文献   

12.
“代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只要某个地方有两代或两代以上的人存在,对问题的看法就可能以“代”为界而出现分歧,“代沟”的影响就出现了。近些年来,在诸多专著和论文中,不止一次地有人提出“填平代沟”、“消灭代沟”的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这恐怕只能算作是某种一厢情愿的善良愿望,可以这样断言,“代沟”是填不平的,也是消灭不了的。但是,这决不是就意味着由“代沟”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就不可解决。只要我们对“代沟”承认、理解并加以客观分析,最后就可以将由它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予以解决。也就是说,在“代沟”上…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理论是关于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一种知识系统。构成“现代性”的种种方面 (社会生活、组织模式、社会制度 )“是独一无二的”(吉登斯 ,2 0 0 0 :1、3) ,因而社会学也自有它极为独特的品性。马尔科姆·沃特斯 (MalcolmWaters)认为 :“社会学理论之所以会有一套共同的 ,但却留有自由发挥余地的研究规划 ,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一份相对统一的理论遗产 ,虽然那不是一份完全统一的遗产。”(马尔科姆·沃特斯 ,2 0 0 0 :2 )。如我们所见 ,社会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派、范式和发展策略之间的相互竞争、论战、甚至隔阂和对抗 ,但这一学科也有着共有…  相似文献   

14.
韩勇 《社会学》2006,(2):32-35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婚内单身”的现象,这种现象又被人们称做“周末夫妻”或者是“SOLO男女”。它指的是夫妻两人已经结婚登记在册,同城相处却各有住所,大部分时间分开生活,定期相聚并一起活动,维持一种类似单身但又似乎处于恋爱中的生活状态。分居的原因不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或者感情矛盾,而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通常过着“五加二”的生活,即五天工作日里双方分居两处,各自工作生活,只有到周末的两天里才住在一起,共同休闲娱乐。这种“婚内单身”的新型婚姻家庭形式,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个人归属需要发生变化的一种结果,为人类社会已经非常丰富多彩的婚姻家庭模式又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事业线”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有了全新的意涵与表征。它从手掌这一中性的身体意象中“逸出”而投射到了女性的胸部,同时形成了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贬损,而这种现象在青年女性的职场生活中显得尤为突出。在身体社会学的视野中看来,“事业线“是一种青年女性的职场新污名。这一污名来源于男性的凝视、身体资本的积累逻辑以及身体消费便利性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并负面地影响了青年女性的身体健康。探索新污名的生成机制、社会后果以及治理策略对青年女性在职场中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5日,在又一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国际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Kick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的每位居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新科技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比新科技更简单更实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稍稍改变一些行为习惯,就可以做到,例如,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1℃、及时切断家电电源、生活垃圾分类以减少焚烧量……这就是“低碳”生活,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他在《瓦尔登湖》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简朴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一种不仅为了今人还要让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梭罗那样去过一种自耕自食的生活,但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我们要提倡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它既不同于因贫困和物质匮乏而引起的消费不足,也不同于因富裕和物质丰富而引起的消费过度,而是一种不求奢、不尚侈、不惟多、不重量的健康、平实、理性和收敛的消费方式,既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又时时考虑为人类的发展保留和储蓄应有的空间和资源。 环保是一种理念,如果大家都能把这种理念变成自己现实的生活方式,那么环保目标的完成就会轻松、顺畅许多,我们生活的地球就不会走进一个“寂静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是一种民间文学,其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化或者鬼化的英雄传说等等。现在一般认为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所以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神话也就有了差异,而神话作为源头性的文化作品,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故事流传下来,它还影响到了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甚至是信仰和思维方式。研究中西神话的差异也就可以从根本上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甚至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归宿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别嘲笑麻雀     
蜘蛛最看不起麻雀. 为了织就一张网,执著的蜘蛛从未停歇过。它利用身上纺织器抽出遇到空气就凝结成固体丝的液体,从一个制高点起落,不停地粘连,形成网的框架,一张“八卦图”形成后,蜘蛛开始精心地编织它的“休息区”,和“工作区”。  相似文献   

19.
人类建立城市的过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英文中“civilization”(文明)一词,正是源自拉丁文的civis,指的是“市民”或“城市中的居住者”。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也说过,人类聚居在城市中是为了生活,留在城市中不走,则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与城市化过程几乎同步,现代世界很快变成了一个城市世界,而世界文化中心城市便是世界文明之花。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美国著名的“公关之父”艾维·李将人类带进公共关系职业化的新阶段,其公共思想的本质就是“讲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施行“门户开放”政策,翻开了人类现代意义上的“公关”新篇章。这就将“公众利益与诚实”当作了现代公关的灵魂,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从诞生那天起就以“诚信”作为立业之本、力量之源、行为之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