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西五台徐继畲(1795-1873,以下简称徐公)是清道咸同三朝名臣,其刚正不阿的性格,一尘不染的操守,爱国爱民的精神以及表现在《瀛环志略》(以下简称《志略》)中的远见卓识,久为中外人士所钦佩.可惜数十年来,很少受到学术界的注意.1986年,笔者根据台湾学者方闻的《清徐继畲松龛先生年谱》提供的与笔者自己所知的材料,写了一篇《睁眼看世界的徐继畲及其志略》,发表在《山西文史资料》54辑上.当时总觉得未能看到有关的外文材料为一大憾事.客腊借到美国麻省大学教授德雷克的  相似文献   

2.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传世之作,于今出版已150周年了。然而对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的研究,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瀛寰志略》虽是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但却是徐继畲面向世界及其追寻理想人格和理想世界的结晶。徐继畲(1795—1873年),字健男,号牧田,又号松龛。官至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晚年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是一位力图有所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其《瀛寰志略》一书是服从其经邦济世需要的力作。《清史稿》谓“继畲父润第,治陆王之学,继畲承其教,务博览,通时事。”①因受心学…  相似文献   

3.
山西在清代编篡的地方志中,出自名家之手的,首推汉学大师戴震编著的《汾州府志》和《汾阳县志》,再就是徐继畲编著的《五台新志》。该志是徐继畲晚年罢官归里、主讲平遥超山书院时编著的。  相似文献   

4.
陈垣(1880~1971) ,现代著名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字援庵,号圆庵,广东新会人。早年业医,后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教育部次长兼京师图书馆馆长、辅仁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氏治学从目录学入手,幼岁尝读《书目答问》,并按此访书、读书。其后研究《四库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苦读文津阁《四库全书》十年,对其逐架逐卷调研,取得累累硕果。余就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尝于馆藏宣统元年刊傅以礼著《华延年室题跋》卷上《钦定四库全书考证》条中见夹有陈垣先生学术札记一纸,对傅氏撰《钦…  相似文献   

5.
<正> 杜老国庠(宋素)先生(1889——1960)毕生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其中尤着力于先秦思想史的探讨,对中国先秦逻辑思想史的深索,尤见功力.1959年中,蒙先生青睬,调充先生撰写中国逻辑思想史的助手.展阎鸿篇,面聆教诲,获益良多,心仪神往.其时,先生正计划从古代语言资料中,开始其先秦逻辑思想新的探索之行,指导我等为其从《国语》、《战国策》等书中搜集写作材料.不久,讵料天不假年,遽然离世,令人感伤.  相似文献   

6.
道光三十年(1850) 六月,徐继畲在福建巡抚任内,福州发生了英人租屋事件。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徐继畲与林则徐出现了重大分歧。由于林则徐在查禁鸦片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在鸦片战争中成为主战派的著名领袖,因此,他对徐继畲的批评,是有重大影响的,使徐继俞因“意存迁就”而受到了多方责难。但仔细分析这一事件的始未,我认为,徐继畲的立场和处理方法是正确的,他因此而受到责难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7.
一、李侗的生平事迹 李侗,字愿中(1093—1163),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因剑浦曾名延平,故又称延平先生。他的祖辈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任过朝廷文官。李侗从幼年起就“习举子业”(《李延平集》卷一《初见罗豫章先生书》),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二十岁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既冠,游乡校,有声称”(卷四《李先生行状》)。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李侗二十四岁时,闻郡人罗从彦(字仲素,称豫章先生)在杨时(字中立,称龟山先生)处得二程的“不传之学”,慕名而拜罗从彦为师。从此,李侗成为二程的三传弟  相似文献   

8.
1924年10月9日,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逝世于北京。他的门生朱羲胄即着手搜集史料,准备为林纾编撰年谱。从1926年1月动笔,到1929年4月最后定稿,这就是《贞文先生年谱》。按:“贞文”,是林纾弟子为林纾私加的谥号。1949年,《贞文先生年谱》与朱羲胄编撰的《春觉斋著述记》、《贞文先生学行记》、《林氏弟子表》,合称为《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由世界书局出版。《贞文先生年谱》是第一册,出版时封面由郑孝胥题署为《林畏庐先生年谱》。 如果除去朱羲胄的封建思想不谈外,仅就材料蒐集、史实考证看,《贞文先生年谱》仍不失为研究林纾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料。1961年台湾世界书局又重印此书,总题目改为《林琴南学行谱记四种》。因为朱羲胄并未去台湾,因此台湾重印此书时未作任何修改增补。解放后内地虽未重印,但较有历史的图书馆一般均藏有此书,今人撰写研究林纾的论著时也多从其中取材。但笔者感到:《贞文先生年谱》也有一些地方存在错讹或不实之处,而林纾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迹,也有遗漏,因此特作考补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是南宋重要的文学家。其词创作成就尤高,被称为南宋豪放派词人三刘(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之一。钱仲联先生的《后村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以下简称《笺注》),对后村词进行了详密的笺释考证,并对半数以上韵后村词作了编年,较张荃《后村长短句考证》(《中国文学会集刊》一期,1933年6月)有了长足进步,为进一步研究后村词提供了极大方便。其后,许山河先生的《十六首后村词编年考》(《湘潭大学学报》,1983年3期)对《笺注》有所补订。笔者在编撰《刘克庄年谱》过程中,发现仍有可增补诸先生之不足者,乃不揣浅陋,撰为小文,献说如下。原词照录,以便观览。  相似文献   

10.
<正>近来,杜运辉教授主编的《燕赵文库·张申府集》(上、中、下)与《燕赵文库·张岱年集》(上、下)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书均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张申府(原名张崧年)先生(1883—1986)与张岱年先生(1909—2004)是亲兄弟,他们祖籍河北省献县,是当代燕赵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通读这两套巨著,可以发现有几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自南宋以来,很多人都误以为老泉系苏洵之号,故径称苏洵为苏老泉。如旧题王十朋(1112—1171)《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一(《荆州十首》引(林)子仁曰:“庚子正月,先生(苏轼)与子由侍老泉自荆州游大梁。”这可能是最早称苏洵为老泉的记载。其后周必大(1126—1204)《跋老泉所作杨少卿墓文》,有“老泉苏公明允”语(《益公题跋》卷二);陈傅良(1137—1203)有《跋姚次韩所藏苏老泉修礼书堂帖后》(《止斋题跋》卷二)。郎晔于宋光宗绍熙年间所作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东坡先生言行》里也说:“公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老泉仲子也。”影响所及,苏洵的集子除名《嘉祐集》外,也有以老泉题名者,如宋刊《东莱标志老泉先生文集》、“疑为宋时坊刻本”的《苏老泉集》等。(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五集部三)  相似文献   

12.
武伯纶先生在《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长安到敦煌的丝绸之路》一节中描述丝绸之路东段长安到敦煌间的丝路走向时说:“由这里(指汉唐咸阳——引者注)出发,可以有两条干线进入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相似文献   

13.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是一位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思想认识中国、认识世界的优秀中国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撰写了全面客观介绍世界的著作《瀛环志略》。徐继畲的开放思想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相关,更与其早年博学多闻、后来在福建等沿海省份与西方人广泛接触的实践活动相关;徐继畲超越了传统的羁绊和束缚,思想开放的程度大大超越了同时代的官僚和其他思想家,成为最早步入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国人。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带给中心政治人物的命运差别很大。研究徐继畲的开放思想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依然能够给今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徐继畲(1795--1873) ,山西五台人,是清季政界著名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地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文化人物。徐氏曾在两广为官,并官至福建巡抚,为当时少有之廉吏。又曾撰《瀛环志略》这样一部名著,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及各国政经状况。所以一般人只知他是一个封建官吏和地理学家,而很少知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关于徐继畲的诗作,拟另文论之,本文只探讨其中的忠厚之旨与亲民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方伯谦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他死于1894年9月24日,这是铁的事实。但是,关于他的生年却有不同的说法,值得探讨。 198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说:“方伯谦(?—1894)福建人。字益堂……”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辞典》说:“方伯谦(?—1894),字益堂,福建人……”都不知道方伯谦的生年,籍贯也不具体。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中有戚其章先生写的《方伯谦传》说:“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不知何据。198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中“方伯谦”条可能根据戚其章先生的意见,写道:“方伯谦(1852——1894),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益堂……”生年和籍贯都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6.
李家骥同志在本刊1982年第5期发表《宗法今解》(以下简称《今解》)一文,对《古史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中《试论西周春秋间的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我们认为《今解》所提出的意见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今解》开头说:“要研究西周、春秋社会政治制度,必须研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杨宽先生《古史新探》一书,从三礼探讨西周、春秋社会政治制度”。这里就有很大的误  相似文献   

17.
<正>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以下简称《残卷》)是被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劫走的写卷之一,藏于巴黎图书馆,编号为伯2555。解放前,王重民先生从那里全部录出,进行了一些整理,惜未最后定稿。在此基础上,前些年又由舒学同志参照北京图书馆所藏照片进行了校对整理,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上。去年收入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全唐诗外编》一书。 《残卷》共存唐代两位诗人的诗七十二首。本文仅对其中一位敦煌佚名氏的五十九首诗所反映的作者身世及思想情感和社会现实、地理风物等进行一些研究讨论,谨向专家和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18.
《(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起1987年第3期《哲学研究》刊登了王志健先生的《论机遇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本质》,对人们认识机遇方法颇有启发。但是,该文对机遇的本质的观点,对科学劳动者截获机遇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见解,都很有商榷的必要。该文提到的杨敏才、李光先生的《论科学发现的机遇》一文(见1983年第9期《哲学研究》,以下简称《机遇》)的某些见解也有推敲的必要。至于现代科学发现中机遇的新特点,以及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云梦秦简《日书》的文章,已知的有三篇,这就是曾宪通先生《楚月名初探》(载《中山大学学报》1980年1期),于豪亮先生《秦简'日书'纪时纪月诸问题》(载中华书局《云梦秦简研究》)以及何幼琦先生近作《论楚国之历》(载《江汉论坛》1985年10期).诸先生之作,对"日书"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本文不想涉及三位先生论断的是非,仅就"日书"本身反映的几个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