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起源于法国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西方后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与萨特齐名的加缪的代表作《鼠疫》就是对存在主义文学家“荒诞与反抗哲学”的文化阐释。本文从创作四要素即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方面展开论述。透过长篇小说《鼠疫》这一斑窥视了存在主义文学全豹的哲学意义、艺术价值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历来谈起先秦哲学,就以老、庄并论,谈起先秦文学,则以《庄》、《骚》并称。自魏晋以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一直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其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在文学上,其影响则基本上是积极的。《庄子》一书包含着大量的寓言,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寓言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庄子》之精华所在。本文即试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中的寓言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他不但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家,而且是杰出的宣传家、学者和文学家。因此,他同时成为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对象。这里着重评述从文学角度对他所进行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不朽著作《史记》是“成一家之言”的划时代的作品。“一家之言”熔铸在《史记》中,表现为他对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伦理各个领域的观点,内容极其丰富。这里仅就他的文学观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文坛上,李开先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写下了大最的诗文、散曲、戏剧及文学论著,并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为明代文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明清两代的文学家、戏曲评论家,对他及其作品评论颇多,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词坛之雄将,曲部之美才也。”(明·吕天成·《曲品》)  相似文献   

6.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 ,顾一樵 (毓 )是其成员之一。顾一樵站在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基本立场上 ,创作出大量具有强烈现实主义倾向和写实风格的作品 ,不愧为现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文学家。《芝兰与茉莉》是顾一樵“五四”时期的著名小说 ,它以第一人称叙事 ,讲述了“我”与两个女子的感情故事。小说透出强烈的反封建、争取婚姻自由的倾向 ,艺术水准相当高 ,在当时文坛引起强烈回应。四幕剧《孤鸿》批评了留学生见异思迁、有违传统道德的行为。该剧就角度而言 ,在留学生文学、特别是多幕话剧的创作中堪称异数。以《荆轲》为代表的历史剧亦体现顾一樵一贯的写实特色。  相似文献   

7.
扬雄是西汉有名的文学家与经学家。其文学追求与思想观念经历了一个有趣的演变过程:早期以汉赋创作为主,后期逐渐转向经学与诸子学术研究,《太玄》、《法言》、《训纂》、《方言》代表了他后期多方面的学术才能与研究成就。扬雄由文学向经学的转变,不仅有时代与社会学术风尚的作用,还与本人个性心理有关。扬雄在中国文学史与学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与学术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哲学家伽缪站在存在主义的立场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面对着荒谬感有三种不同的反应。他的这种哲学思想既体现在其哲学作品中,亦是其文学著作的主题思想。中国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是一部在世界上都有巨大影响的文学巨著,其中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对伽缪与曹雪芹作了一些粗浅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尹湛纳希之所以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蒙古族文学家,除了他本人精通蒙、藏、满、梵诸种语言,并受其文化影响而外,更重要的则是受汉族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学的影响至深。本文从两个层次论述尹湛纳希同中国古典文学的渊源关系。其一是思想上,尹湛纳希接受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进步作品的影响,形成了他的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儒学对他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阴阳五行观念对他的朴素辩证观念的形成有影响。其二,《红楼梦》、《三国演义》在文学技巧方面对尹湛纳希的影响是特别突出的。  相似文献   

10.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在其经典之作《瓦尔登湖》中,梭罗生动记录了在瓦尔登湖畔长达两年多的独居、耕读和思考。在这部内容博大精深的文学名篇中,梭罗提出了物质简单、精神富足的生态哲学思想,作品所描绘的瓦尔登湖的神话旨在对以火车和铁路为代表的工业文明进行生态反思和批判,并以哲学走向荒野为契机倡导诗意栖居、回归精神家园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视角观照文学,注重考察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人格理想等因素对文学的影响,并揭示二者的密切关系,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这方面已取得的研究实绩中,宋克夫教授应该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从其第一部专著《宋明理学与章回小说》(武汉出版社1995年12月版),到新近与其弟子韩晓合著的《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以下简称《心学》),无不在哲学与文学之间缘波寻源且时有洞见。《心学》一书以价值观念为切入点,探讨阳明心学与文学的关系,通过一系列个案研究,以揭示嘉靖万历…  相似文献   

12.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 ,关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便源远流长。众多论者从《红楼梦》与中国文学作品的比较 ,《红楼梦》与外国文学作品的比较 ,《红楼梦》作者与中外文学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总结了文学的流变过程 ,分析了比较中折射出的文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典论·论文》的文章较多,但多集中于“齐气”等问题的讨论.探讨《典论·论文》与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的关系,为把对于《典论·论文》的研究引向深入的途径之一.本文在指出徐干《中论》在名理学上的地位的基础上,揭著《中论》对《典论·论文》的影响,认为《中论》论证名从于实的系统性,启发曹丕把名从于实的理论运用到了对文学家的批评态度上,实现了由运用名实观批评政治到运用名实观批评文学的过渡。同时,《典论·论文》针对《中论》轻视文学的态度,高扬文学自觉的旗帜,超越了《中论》.  相似文献   

14.
佛、道两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这些联系的原因除了历史政治等因素,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老子》与《金刚经》作为道家与佛教的两部重要典籍:对两个哲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为老子的思想作了更为详尽的阐释,老庄哲学与佛教思维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为文学的演变注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哲学家和文学家们认为哲学和文学是截然不同的,哲学表现的是人类理性、终极的价值,而文学仅涉及到人类动荡不安的感情,理性是至高无尚的.进入20世纪,这种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非理性主义对传统理性发出强有力的攻击,反叛与否定开始了.不独是哲学,文学流派,如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等也张起了反叛与否定的旗帜.20世纪的文学与哲学正在消泯着它们之间的界限,在两者间搭建起一座相互连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文选》是我国在《诗经》、《楚辞》时代之后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选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本文拟从李善《文选注》文学导读与训诂专著的双重性质出发,来研究李善《文选注》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的原因,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文学训释传统与哲学训释传统的不同,以此展现中国训诂传统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由河南教育学院主办,《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144页,大16开本,逢单月出版。2008年设置的特色栏目有:“百年红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教育”、“体育经纬”、“人口与发展”、“中州文学家”等。学科研究栏目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编辑学、图书馆学以及基础教育教学等,并随学术的发展及时开辟不同类型的新的专题研究栏目。所有栏目诚向国内外专家…  相似文献   

18.
文学赞助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独裁统治者常邀请诗人到其宫廷中。到了罗马时代,首都的许多贵族也对文学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因此诗人常以首都为中心。古代中国也有养士之风,但这些门下客并不是现代意义的文学家,而是偏向哲学或思想型的文人。秦代无文,汉初的文学之士则多聚在诸侯王的宫廷中,例如梁孝王刘武。到了汉武帝,中央宫廷才真正成为文学之士集中的中心。曹魏之际,诸多著名文人更接受曹氏父子的赞助。本文主要的目标是研究两汉与曹魏之间的文学赞助的模式与变革,同时也探讨这种文人与皇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如何对文学品味和文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中国文化界的巨人。我们研究茅盾不但要研究作为文学家的茅盾,还要研究作为编辑家的茅盾。事实上,茅盾的文学活动与编辑生涯是共始的也是相伴的。笔者以为茅盾能够举起新文学大旗,获得在新文学史上的开拓者与领导者的地位,他是借助了编辑角色和《小说月报》主编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以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东传日本后,不仅对日本古代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日本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庄子》进行了创造性改造,为日本近现代的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日本近现代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今天探讨这一传播过程,对于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