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萱 《人文杂志》2008,(2):133-135
新出版的小说<金石记>是一部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不仅以其独特的题材、新颖的视角、叙事手法的娴熟及叙事框架跌宕有致的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创新了小说的艺术程序,而且通过对"文物人生"的刻画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文物小说的先河,它标志着新世纪陕西小说创作的一个高潮,也是近十年来中国小说界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2.
马强 《殷都学刊》2008,29(4):14-19
《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刊载了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2005年6月出土的一批晚商青铜器。由于文物是在机械施工中发现的,残损非常严重,出土地点的原始状态也完全被毁坏,经过整理,此次共出土文物70件,其中青铜器57件,包括礼器、兵器、杂器等。本文试就此次所出青铜兵器及相关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已出土的青铜器中,铜禁仅存有两件。一件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原为端方收藏,后被美帝国主义者掠走,现藏美国纽约市立博物馆。另一件便是此件,1925年被陕西军阀党玉琨盗掘于宝鸡斗鸡台戴家沟一带,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的宝贵文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考古事业的发展和全省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地上地下的重要文物不断地被发现。自一九七六年以来,我们曾先后在大理地区的祥云、弥渡、巍山等县境内发现一种较为特殊的“石棺葬文化”。  相似文献   

5.
1986年,陕西安康县城东王井沟出土史密簋,铭文记述了周王朝与东夷、南夷的战争,对研究西周史、铜器断代以及山东半岛方国地理都有重大的意义。《文物》1989年7期发表了张懋镕、赵荣、邹东涛《安康出土的史密簋及其意义》,《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发表了李启良《陕西安康市出土西周史密簋》、吴镇烽《史密簋铭文考释》,《西北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6.
距今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北方茫茫草原上曾开拓出一条丝绸之路.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陆思贤和他的同行实地调查反复考证,确认辟于战国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道.南道起自辽东、横越内蒙古草原,经新疆天山北麓通往小亚、西亚.秦始皇东巡时,曾沿着燕山阴山北麓这条草原通道返回咸阳.前些年考古工作在阴山东段大青山古道附近发现东罗马金币,证明秦汉时期在这里开发的中亚文化交流已相当繁盛.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文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劫掠.列强除了通过战争将大批珍宝掠夺而去外,不少西方学者还以探险、游历为名,深入中国内陆地区,进行非法挖掘和收购,并将其携带出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中国政局动乱,无力对文物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外,还在于国人文物主权意识的缺失.民国之前,国内的文物主权意识无从谈起,但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科学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文物主权意识在中国逐渐兴起.通过对近代历史上几个典型事件的分析,从中可窥探我国文物主权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政府并最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文物归属权做出了明确规定,结束了我国文物长期流失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有一封孙中山致政务会议同仁的亲笔信,原收藏者系曾在广东革命政府供职的已故广西区教育厅副厅长李迪生.1966年2月,南宁邕华斋文物商店以38.50元向李氏之子李健(时在邕宁县五塘区西隆插队)收购后转交区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16日至17日,商丘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商丘举办了“中国·商丘西汉梁王陵文化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河南省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及有关方面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在会前参观了商丘古城、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会议围绕西汉梁国史、西汉梁王陵文化考古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位专家踊…  相似文献   

10.
邹伯奇首创我国第一架自制的太阳系表 演仪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制造的表演哥白尼日心地动说的太阳系仪器,在世界上留存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因此被认为是比较珍贵的科学史文物。过去以为我国没有制造过这类仪器,其实不然。我国十九世纪中期著名的科学家邹伯奇(1819—1869)就曾经制造过一架,现在比较完好地保存在广州市文物管理处。1954年《文物参考资料》对此曾有过报导,说邹伯奇制造一种“七政仪”,是用以“说明地球和各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仪器”。但是,二十余年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现在,人们还很少知道我国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曾制造过太阳系的表演仪器。因此,我们在这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版图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贯平原上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培育了人类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如今有许多文物显示出曾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所创造的最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故宫文物留存南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存文物而免于日军掠夺,故宫文物曾经历万里大迁徙。战时部分未及西迁而留存南京的文物沦入敌伪之手,战后又因中国内战及时局变迁,部分文物运抵台湾,部分运返北京,尚有部分保存南京,因此,战时留存南京的故宫文物有无损失及其归属,便为人们所关心。本文系统梳理故宫文物南迁、留存南京、敌伪劫夺与战后接收的历史经纬,为增进对该问题的理解,发表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陕西自古以来,习惯地分成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个地区。其中关中形胜物阜,交通发达,曾作为12个王朝建都之地,回族先民亦从盛唐开始在长安及其东部地区活动。至于陕西回族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从盛唐到元代,是其孕育时期;从明代到公元1862年陕西回民反清起义以前,是其发展鼎盛时期;起义失败到本世纪初,是其几近濒灭和衰败时期;此后到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其恢复时期;建国以后,才进入新生重振的时代。本文以陕西回族频繁活动的关中为重点,大致以1862年以前和建国前后分三个时期概而述之。  相似文献   

14.
张萍 《人文杂志》2008,(1):152-159
本文从明清陕西集市发展、集市数量统计、集市密度三个方面论述了明清时期陕西集市总的发展进程与地域特征.初步估算了明清四个时段陕西全省集市数量,总结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区集市发展的时段特征,剖析了集市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及形成原因.指出在陕西集市发展进程中,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时段性人文环境因素也是改变区域市场发展轨迹的一个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迄今唯一一部系统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以平实的镜头记录了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影片配有中英文字幕,扩大了国内外受众群体.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分析该片的字幕英译,可以发现,译者在适应纪录片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后,完成了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转换,达到了弘扬匠人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田野调查,并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全国第五个接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试点验收的县级单位.  相似文献   

17.
全国第一个《张献忠文物、史料陈列馆》从1988年9月初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期间开馆以来,已接待了一万多名观众及史学、文化界的学者。河南、陕西、云南、甘肃等省的学者到此参观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句丽南北二道.议者甚多.早在建国前.日本箭内亘、津田左右吉、今西春秋等人曾有考述,我国学者金毓黻先生亦在《东北通史》一书中涉笔;建国后.研究论文罕有面世,但在文物考古、东北史地方面的著述中,却常能见到或短或长的论说.《集安县文物志》、《东北古代交通》两书.均将高句丽南北道视作重点问题.辟以专条论辨或介绍.近年,佟达《关于高句丽南北交通道》一文的发表,又使研究工作趋前一步.佟达推论:新城是南北道总门户.东行35公里至铁背山.始分南北二道.南道沿苏子河东南行.又南下富尔江河谷.进入新开河谷;北道循英额河谷直线东行,经清原英额门石庙子,折转东南.上溯柳河源头,续行辉发河.南下通化县(快大茂).过浑江接苇沙河谷.  相似文献   

19.
马衡教授、常惠先生和我,1929年11月调查了河北省易县境内的燕下都遗迹,1930年春又发掘了故城外老姆台.1957年、195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局先后组织文物工作队在此进行勘察,对这一重要文化遗迹有了进一步的全面了解.1961年3月,国务院把它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7月经过勘察试掘,绘制平面图.1964年以来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又钻探故城内外遗址、古墓葬,并作重点发掘,深入研究.1982年10月,燕下都文物保管所在易县成立.现在重新研究了先后出土的文物,参考了今人研究成果,草成此文,和同志们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20.
西周筮数陶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在陕西淳化县城东南的石桥镇北出土一件西周陶罐,罐上刻有筮数十一组。1989年,承淳化县文化馆姚生民同志以摹本赐示,使我诧为奇觏。在一件文物上面发现这样多的筮数,是十分难得的,对研究当时文化以及《周易》的渊源有很重要的价值。现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