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清未杰出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曾先后出任清朝驻日本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在从事外交活动十多年间,他为维护我民族尊严,维护华桥的正当权益,作出了不小贡献,深得广大华侨的爱戴。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已列为梅县地区重点保护文物,在旅港嘉属商会的赞助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吴海林、李延沛编)第762页[黄遵宪]条云:“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任驻日使馆参赞。”这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日使馆主要成员的任命时间是1876年。黄遵宪便是这批成员之一,他是首任驻日大臣何如璋举荐的使馆参赞。何如璋的《使东述略》是一份“系日而记之”的关于赴日的正式报告,这份报告清楚地记载了他们这次出使,从任命到出发、到任的全过程。他说:“丙子冬月,如璋猥以疏陋小臣,亦滥假崇衔,充使日本。……丁丑春,副使张公斯桂至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维新思想家、外交家和诗人。他的一生,与日本的联系密切,是中国近代第一任驻日本使馆参赞;《马关条约》签订后,负责对日本进行苏州开埠谈判;戊戌维新期间,积极倡导以"日本为师"进行维新变法;罢官回乡后,在家乡积极倡导新学教育和留学日本活动;编纂了近代中国最全面、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成为近代中国了解日本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黎庶昌是晚清第一批驻外参赞之一,曾历任英、法、德及西班牙使馆,著有历述其参赞经历的《西洋杂志》一书,后又两任驻日公使。但迄今除了少数辞书收有黎庶昌一条及几篇传记略述其生平事迹外,竟无一篇专门研究论文问世。比起同在曾国藩幕府中共事的薛福成和同在英法使馆任参赞的马建忠,学术界对黎庶昌是太冷淡了,黎庶昌身后也未免太过孤独了。 笔者仅在此分析黎庶昌一篇身前身后均遭冷遇的文章,稍作评论,以引起学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光绪三年十月(1877年11月),随中国第一位驻日公使何如璋出使日本。这段经历对黄遵宪维新变法政治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及诗歌创作发生了深刻影响。光绪八年(1882)春,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这一时期确定了坚持渐进主义、以立宪为归宿的政治思想并坚持了一生。  相似文献   

6.
何如璋在出任驻日本公便期间 ,以文会友 ,广泛结交日本朝野人士 ,给日本文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在琉球事件交涉中据理力争 ,毫不屈服 ,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他关注朝鲜情形 ,筹划开国之策 ,曾对朝鲜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日本外交档案中新史料的发现 ,表明他在中法战争前夕曾向日本提供过情报 ,因而使我们对这位最早“走向世界”的晚清外交家的是非功过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活动家,杰出的、诗界革命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早年先后三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到光绪二年(1876年)始考中举人。后经别人推荐,曾任我国驻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的使馆官员近二十年,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赞成变法维新。一八九七年六月,黄遵宪近年五十,由翁同龢推荐,被光绪皇帝委任为湖南长宝盐法  相似文献   

8.
一、九一八后,湖南抗战文化运动对全国抗战文化起了催生和助推作用,对省政和南京当局向抗日方面转化起了重要的先导和催化作用1931年9月23日,素具“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湖湘文化精神的湖南人民获悉日军侵占沈阳的消息后,即有200多个学生、教师、工人宣传队走上街头,宣讲九一八事变真相。湖南《大公报》、《通俗日报》、《工人报》、《全民日报》等大小报纸连续报导日本侵占东北的消息和全国各地游行示威情况,发表各群众团体宣言通电。9月25日,长沙教师、学生、工商各界群众近20万人举行湖南人民反对日本武装侵辽示威大会,声讨日本侵华…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与美国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于1882~1885年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任期间,他不辱国权,披肝沥胆,尽力保护华侨应有的合法权益,与广大华侨休戚与共,为广大华侨做了大量的益事,深受美国华侨的尊敬与爱戴,黄遵宪不愧为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又是美国华侨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1907年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哈里曼的女婿司戴德与清政府制订了修筑新法(新民至法库)铁路和设立东三省总银行的计划……”(《满铁史资料》第2卷《路权篇·本卷前言》第7页)。“1905年,司戴德在朝鲜结识了美国铁道大王哈里曼,并成了他的女婿……”(同上书,正文第21页)  相似文献   

11.
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出口每争传。 草完明治维新史,吟到中华以外天。 (《人境庐诗草·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 黄遵宪不仅是卓越的爱国诗人,也是杰出的国际诗人。他的诗笔接触到欧美、南洋,尤其相当全面地接触到日本。他的《日  相似文献   

12.
中华日本哲学会继2002年5月举行“日本传统哲学与21世纪的日本哲学”学术年会后,于今年的8月6日至7日在延边大学举行“明治哲学与东亚近代哲学转型”中日韩国际学术会议。中华日本哲学会是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文化研究的学术团体。该学会成立20多年来,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大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文化研究。学术会议开幕式在延边大学综合楼隆重举行。中华日本哲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徐水生教授主持会议,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长、延边大学潘畅和教授致开幕辞,延边大学校长金柄珉教授致欢迎辞,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小河内敏朗总领事致祝辞。…  相似文献   

13.
王韬(1828年——1897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其所著《扶桑游记》,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十帙,其中涉及中日文化交流史料,值得注意。1879年,王韬到过日本,结识了黄遵宪和不少日本文人,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与日本学者增田贡、本多正纳及诗人佐田白茅等建立了友谊。《扶桑游记》记载了作者在日本九个月里的见闻:诸如记叙和驻日使节何如璋、张斯桂、廖锡恩及《清史稿》外交文章执笔者吴广霈等,一起参加的一系列交流活动.书中还记载了明末朱舜水在日本的事迹。这是一本研究清代末叶中日文化关系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4.
黎庶昌(1837-1898)两任清朝驻日公使,首任自光绪七年到十年(1881-1884),第二任自光绪十三年至十六年(1887-1890),为晚清驻日公使中任期最久者。所著原有《使东奏议》、《使东文牍》各两卷,今已佚,但在后世编纂的一些外交文件集中有片断保留。存世的著作《拙尊园丛稿》六卷及《黎星使宴集合编》有若干篇记述与日本文士的友谊及文字因缘。本文简述黎庶昌在日本的外交活动和文学活动,以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关系以及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伍廷芳的中西文化观崔禄春伍廷芳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家,也是一位系统接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先进人物。他曾两次出任驻美公使,前后计及八年,其间,他多次以演讲或文章的形式论及中西文化问题。晚年寓居上海时撰出《美国视察记》一书,对中美文化有所比较。本文拟对伍廷...  相似文献   

16.
蔡锡勇是晚清首批接受西学训练的学生之一。他先后在广州和京师同文馆学习,光绪四年随驻美、日、秘公使陈兰彬出使美国,担任驻华盛顿使馆翻译。他驻美期间翻译了《美国合邦盟约》,即今日美国联邦宪法。由于中西文化传统不同,蔡氏译本无形中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改造:一是将作为最高建国原则的constitution,翻译为带有政治联合色彩的盟约;二是将国家主权与地方主权并存的复合共和制,描述成偏向于中央集权的民主制。不过,该译本所体现出来的新的话语表达,以及其对美国政制和人民权利的规定,仍然对中国儒家学说带来了巨大冲击力。1897年于《时务报》刊发后,《美国合邦盟约》进入了康有为等人的视野,成为他们改造传统民本思想的一种知识参照。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二月,《新疆社会科学》编辑部收到寄自爱琴海滨世界著名古城雅典的来信,欣幸和惊奇伴然而生。打开一看,原来是我国驻希腊大使馆参赞范承祚同志寄来的诗稿,共二十一首。这些诗是他数次赴任或述职途经新疆时所写的作品。《新疆社会科学》是学术性刊物,不发表文艺作品,所载有关文学艺术的文章,都是研究性质的论文。但范承祚同志身在海外,心系天山,热爱新疆、眷恋新疆的真挚情怀,洋溢于诗篇字里行间的他的这种激越的感情,以及他跨洲际、越国界、逾关山  相似文献   

18.
在葡萄牙外交部的外交 历史档案馆中 ,收藏有曾任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的莫嘉度(VascoMartubsMorgado)撰写于 1 938年 2月至 1 939年 5月的报告。报告记载的情况或出自莫嘉度的亲眼目睹 ,或得自葡萄牙领事馆成员等可靠的渠道。对于并非目击的信息 ,他还作过严格的筛选 ,只有他认为是无可置疑的内容才写入报告。 1 998年 ,东方葡萄牙学会以《从广州透视战争》为书名 ,出版了这批政治报告的葡文原文。不久前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翻阅莫嘉度的报告 ,耳旁仿佛响起日本飞机俯冲时的呼啸和炸弹爆炸的巨响 …  相似文献   

19.
清末中日书法交流活动,极为频繁。一八七九年,书家王之春作东瀛之游,居横滨半月,为日本朋友不断振笔挥毫。他在《东游日记》里,称辞别驻日使臣何汝璋、张斯桂后,“仍坐火车回横滨。……罗朗卿出纸数十卷,皆东人所托书者。伸纸挥毫,至十二点钟毕事。”一八八○年,阙名在《日本纪游》(日记体)中,记及书家在神户的,为浙宁人胡震(字小苹,工诗擅医)、常熟  相似文献   

20.
何方先生今年83岁,是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中共队伍的老革命,曾长期在前中共总书记张闻天身边工作.建国后出任过中国驻苏使馆研究室主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打成外交部张闻天反党集团主要成员,遭到批斗迫害."文革"后恢复工作,曾先后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当过两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研究国际问题.1999年离休后,在继续关注国际问题的同时,重点转向中共党史研究,撰写了<党史笔记--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一书,在理论和史实上都有重大突破,引起学界重视.2005年10月底,笔者在北京顺义他的寓所,就时代问题和世界事务对何方先生进行了访谈.下面是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