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安徽分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安徽分会是抗日战争期间安徽回民为团结抗战而成立的回族社团,它积极宣传抗战、救济被难回胞、组织回民参加抗战、创办回民教育、调查回民生活状况、管理清真寺宗教事务。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安徽回族人民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做出过贡献,是安徽回族史上影响最大的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2.
河南作为回族人口大省,又是抗战时期大多数县被日寇沦陷的省份之一,其最大的回民抗日组织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河南省分会活动非常活跃,战后重建又处理过许多战时遗留问题。然而,豫省分会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组织结构等方面之变迁未见全面述论者。依据回协当时出版的会刊以及其他史料,可以勾列出该分会诸方面之变迁。  相似文献   

3.
试析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是回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爱国主义传统激发下的产物。自成立以来,它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组织动员回民支援前线参军参战,开展国民外交,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融洽回汉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回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承担了它应有的历史使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唐柯三先生(188-1950年)原名唐仰槐,以字行,山东邹县(今邹城市)邢村人,回族,出生在一个笃信伊斯兰教的仕宦家庭。祖父唐传猷,清末曾任吏部员外郎,以书法见誉,有《松鹤堂临本》行世。父亲唐承烈,官至陕西按察使,正三品,在清末以政绩显达。唐承烈在四川任官时,曾奉命就四川内河航运事与英国领事谈判,并成功地迫使英人就范,表现了不受外侮的民族气节。受家风影响,唐柯三自幼熟读儒家诗书,宗教观念和民族意识比较浓厚,特别是在他父亲影响下很早就树立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毕业于清末的京师大学堂,为清附贡生。民国初年服膺三民主义,任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回教协会抗日战争初期建立的伊斯兰教团体。1939年由唐柯三、过浦生、孙绳武等倡导,融合原“回教促进会”、“回教俱进会”、“回教公会’”等自发建立于重庆。初称中国国教救国协会,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现名中国国教协会。其章程规定全国设总会,各省市设分会,...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伊斯兰教界有过重大影响的全国穆斯林统,的抗日救亡团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它不仅对宣传动员全国穆斯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而且对发展回回等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产生过积极有效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在有关论著中则很少提及这一重要团体。近年来发表的有些文章涉及它,但对其成立时间、地点的论述多与事实不符。本文想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作者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斯兰教传入台湾比较晚,史学界普遍认为始于明代郑和下西洋。明后期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清初施琅入台时分别带去了两批东南沿海的回族船民,但台湾穆斯林绝大部分是1945年以后从大陆迁去的,目前已是第3代,其中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10.
王伏平 《回族研究》2007,(1):115-118
《中国回教史》①一书,是已故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教育学家、著名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傅统先(1910—1985)先生于1937年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中国回教小史》、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马以愚《中国回教史鉴》齐名的民国时期(1911—1949)回族学者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回教史》是商务印书馆组编的大型“中国文化史丛书”的一种,从此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史研究正式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系列,进入当时中国的学术殿堂[1](P7)。此后,台湾、日本多次印刷、再版此书,成为国外从事中国回族史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伊斯兰教政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各阶段的伊斯兰教政策的内容和伊斯兰教各项事业运行发展的具体实践 ,指出正确宗教政策指引下的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已成为中国伊斯兰教进步与发展中的一条主线 ,它在新社会实践中发挥着而且必将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在曲折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近年来,武陵地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该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政治优势,凝聚了各民族的传统友谊;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根源,集中反映了历史和现实诸多不利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穆斯林同其他50多个民族一道,在开发边疆、保家卫国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伊斯兰文化关于爱教必爱国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他们当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其英雄事迹永远鼓舞着后辈儿孙们遵守教义,忠于祖国,奋发图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证了东北回族抗日救亡斗争的历史,揭示出东北回族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反抗日本侵略、维护民族独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家形成问题,摩尔根和恩格斯曾提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形成模式,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又提出了“队群—部落—酋邦—国家”的形成模式。我国学者又将上述两种理论重新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了“队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或酋邦)—国家”的形成模式。杨茂盛先生不同意上述观点,他在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政权乃至整个中国民族政权形成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氏族部落—宗族部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成理论,对于推动民族与国家形成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全国各族人民面对日军对国土的践踏和对中国人民的屠杀,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军的侵略,广大回族同胞也积极团结和行动起来,建立自己的武装开展抗日斗争,成为全国抗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谱写了现代史上回族人民的光辉诗篇。本文对刘震寰、王连芳领导的渤海回民支队的创建、发展和战斗经历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就卓然。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指出通过引入身份认同理论,把群体或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同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从综合性、历时性的动态视角来研究民族问题,并由此总结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的规律或机理,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20.
陈广元是我国当代大阿洪,现任北京东四清真寺教长、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常委。认识陈广元这个名字是从他编写的《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