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霞 《东岳论丛》2011,32(6):121-124
作为一个先锋派作家,格非的小说中设置了"缺席者"这类独特的人物要素,时间也是他小说的另一个主题,这些"缺席者"迷失在非理性的叙述时间中。通过对"缺席者"的追寻,作者将笔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探索时间和历史与人的命运、个体的记忆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可把握、无法言说的神秘力量。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空缺"、"重复"手法,不断地"设谜",瓦解了时间顺序,使故事呈现出一种摇曳多姿、含混隐晦的情境。真实在时间和记忆中已无法辨识,对"缺席者"的探询,折射出人的存在的种种焦虑和迷惘。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坛新秀阿莉·史密斯是名副其实的实验派小说家,《迷》是其空间实验的一大手笔。该小说的文本空间宛如岔道重生的迷宫,充盈着多面阐释的可能性,体现了匠心独运的空间架构模式。通过体现时间空间化的文本造型、微观空间中的幻化符码以及隐喻空间的多重意蕴,将读者与文本的互动多元化和多层次化,从而产生了《迷》中迷的多重解码艺术。  相似文献   

3.
张立群 《人文杂志》2008,(2):113-117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既与格非的小说观念有关,同时,也与格非的生存环境及其诱发的情绪有关.本文是从所谓南方的"水"意象进入格非的小说世界的.经过深入的阅读,"水"意象不但是格非小说中描写的现实之物,同时,也与格非小说中表达的记忆经验和时间认识有关,而从更为深层的角度上讲,它还关乎一种生命和欲望意识.上述内容构成了"水"意象在格非小说中的三方面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演绎化倾向——“先锋派”小说的缺陷董竞成“先锋派”小说在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的探索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为世人瞩目。为此,“先锋派”小说家曾一度大红大紫,作品畅销海内外,有的作品还被改编为电影,名噪一时。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倘若冷静、客观、认...  相似文献   

5.
夏楚群 《江淮论坛》2022,(2):180-185
以余华、格非等为代表的先锋作家通过大量的文本和文论,建构起关于人生、世界的崭新把握方式,进而实现小说哲学观念的突破。他们打破以反映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真实观,将内心真实作为写作要义,极大地解放了作家的想象力。先锋是自由,更是超越。在对先锋精神的理解上,既立足现代性的多重思考,又面向现代小说自身传统。先锋作家始终强调主体性意识,以开阔的写作视野自觉承担起时代命题,影响并将持续影响当代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德里罗早期小说尝试将先锋派的“沉默美学”(aesthetic silence)引入了对影像、流行乐等当代大众媒体文化的思考。美国文学理论家伊哈布·哈桑曾对文学艺术中的“沉默”做过学理探讨。在德里罗早期两部小说作品《美国万花筒》和《琼斯大街》中,德里罗式的“沉默”不同于先锋派遁入虚无、意义消解等艺术实践,其目的不是意义的消解和表达虚无的绝望,而是尝试将“沉默”作为实现对当代大众媒体文化进行内部批判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格非在《作家》(2011年第17期)上发表了长篇小说《春尽江南》。格非十余年来全力打造了三部曲,前两部是《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写的分别是国民革命早期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通过三部曲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而《春尽江南》则聚焦于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小说通过描写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原名李秀蓉)这对夫妻及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相似文献   

8.
变异中的凸现典型──谈《女巫》的人物性格丘峰从80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风靡着“新写实小说”、“寻根文学”、“先锋派小说”等,使文坛充满具有活力的创新意识,但在这些新观念、新方法、新思维的风潮下,有些人在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上走入了误区:有的人认为文学只...  相似文献   

9.
杨彬 《江汉论坛》2003,(9):113-115
新时期小说思潮迭起、流派纷呈,除现实主义小说外,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新生代小说以其完全不同于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在新时期的文坛上异彩纷呈,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特色.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几个具有代表性创作流派的真实观的研究,揭示新时期小说流派发展嬗变的精神内核是新时期社会生活由单一走向丰富、人们内心世界从服从共性发展到崇尚个性的深层反映.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充满了“先锋意识”的小说家,格非在其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中,演绎了一出大学校园里荒诞异常的闹剧,隐晦地寓言式地揭示了笔下人物内心真实与外在真实的差距与矛盾,而贯穿所有思想所有行动的则是人的欲望:人人身不由己地受着欲望的牵引,以至要瓦解理想与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洪峰是中国新时期先锋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曾与张欣欣、刘索拉、马原、余华、苏童、孙甘露、扎西达瓦、陈染、吕新、格非、北村等青年作家,以自觉超前的意识及对传统文化无畏的反叛精神和不断追新求变的艺术探索,共同构建了新时期颇具影响力的先锋派。九十年代后,先锋派作家虽然隐遁了昔日的锋芒,但人们仍可从各种称谓的文学流派与文学现象中感受到那并未远去的“冈底斯的诱惑”。而文坛的悄然变化对洪峰的个人创作而言并不是一个断裂,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其文学叙事范围与审美形式的一次拓展。近年他相…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先锋派作家作者的界定,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依循先锋派小说萌芽、发生、发展的时序,对先锋派的嬗变轨迹和美学特征作了一个历史性的回顾。对于先锋小说而言,一切都是不可预知的,或许已经终结,或许只是一种开始。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写实小说,从总的文学精神来看仍属于现实主义大范畴,是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深化,是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相异的一股潮流。“新写实”的出现,是一批写实型作家审美意识调整的产物。如近期发表的高晓声的《触毒》、赵本夫的《走出蓝小河》、朱苏进的《在绝望中诞生》、《范小青的《顾氏传人》等。这些作品站在时代高  相似文献   

14.
张丹 《理论界》2015,(2):144-149
格非作为曾经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早期的创作特色主要集中在对"迷宫叙事"或"空缺叙事"等形式的创作上。然而,当我们翻开格非的中篇力作《隐身衣》时,无论是音乐元素的渗入,还是关于梦境的述说,或是对"隐身衣"的隐喻,先锋色彩依旧,但是"先锋"已经成为了手段,对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传统和命运的探求、对现实主义的回归才是小说的终极追求。格非的"先锋"已经转型,他正用现代手段挖掘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脉络,书写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小说《友谊》简论阎奇男《友谊》,是叶圣陶先生的最后一篇短篇小说,也是解放后他唯一的一篇小说。它真实地再出了我国五十年代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蒸蒸日上的教育状况,朝气蓬勃的学校生活。在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值得一读,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姜诚 《理论界》2013,(7):126-128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所载史料加工而成的。史书《三国志》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张飞这一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都有描述,通过简要对比分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个文本,发现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既有依据史书,反映历史真实的一面,又有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反映艺术真实的一面。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性格和命运结局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揭示了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实进行艺术加工,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所见舟人及相关国族研究彭邦炯-、舟字的认定舟字甲骨文写作,或等形,与金文舟字同形。从其构形看,确象一船形,字当释舟无疑。《说文》曰:“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刻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舟本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初以整段树木为之,即所谓...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金瓶梅》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争议.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家族小说.《金瓶梅》不仅是死角艺术,也是变态艺术,它是一个变态、病态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对《金瓶梅》与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伦理叙事以及官商家族小说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以勾勒出《金瓶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形态.  相似文献   

19.
《欲望的旗帜》是著名作家格非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中国高等教育为叙事空间,以精英知识分子为表现客体,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精神生态,以及在这种精神生态中所滋生出来的灰色人生,进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忧患意识与人性良知。  相似文献   

20.
施叔青是驰名于台湾、香港的女作家 ,著有多部小说集。本文从主题、人物、艺术特色三方面对她的小说集《香港的故事》进行了评析 ,认为这部小说集深刻挖掘了真实的人性 ,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是香港上层社会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