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关关系研究对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积极应对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验证三种类型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引入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形成多元多重中介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检验阐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陪伴关爱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积极作用最大。而相比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在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基于2002年最新的中国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在考虑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和肌体健康的情况下,应用Ordinal Logit模型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口的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肌体健康对生活满意度也有影响但对社会支持的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吉林大学"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公共服务需求研究"长春市部分的调研数据,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流行病学学组会议提出的分等加权综合评分法,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老年人口划分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分别从经济生活、医疗健康生活、家庭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进行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老年人口整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女性老年人生活质量略低于男性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通过实证分析,综合把握长春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现状,明确影响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发现阻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就改善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8,(4):59-71
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最为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十年追踪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ADL和IADL)的发展轨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老年人的ADL自理能力发展轨迹呈现出低起点快速下降型、高起点急速下降型、高起点平稳下降型三种类型,老年人的IADL自理能力发展轨迹则分为低起点快速下降型和高起点缓慢下降型两种类型。不同社会经济特征老年群体在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轨迹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妇女、少数民族老年人、低教育程度者、老年农民和城市从未正式工作过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轨迹属于较差模式的可能性更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轨迹形态受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社会交往、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认为应加强社会政策的公平性导向,积极扩展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正向作用;广泛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的介入,通过增加老年人与家人、邻里和朋友的联络、交流和支持来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应基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发展的模式和特点,构建适合的社会预防照护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人闲暇活动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莉 《西北人口》2011,32(3):35-42
闲暇活动是老年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对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显著作用。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在2000年和2006年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在闲暇活动的参与上明显表现出活动内容单一和追求"解脱"的特点;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健康因素、设施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参与状况有着显著影响;在提高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参与上,要强调生命历程的观点,并要在加强老年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丰富相应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6.
社会隔离与社会支持:一种应用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到老年后,常常处于一种原有的社会联系逐渐减少以至于与社会隔离的状态 而后者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着明确的不良作用。因此,研究老年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特别是不同社会关系对老年人的不同影响以及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有关因素,对于成立、发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组织及活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为一篇从应用观点出发的、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及社会支持问题的研究。它回答了存在于这一领域中的如下几个问题:1.研究老年人社会关系在应用老年学中的地位;2.社会关系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3.社会关系的内涵及其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的作用;4.目前研究老年人社会隔离和支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普查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量表(LSNS)及其与其它检测方法的相关关系;6,老年人在社会关系中给予和接受两端中的地位;7.社会发展对现代老年模式的影响;8.研究老年社会关系的未来领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各类旨于有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组织、活动正蓬勃发展。本文无疑对于以上活动的实践给予理论上的提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迎来规模日益庞大的晚年丧偶群体。预计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丧偶人口规模将达到1.18亿左右。近年来老年丧偶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六期“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丧偶对我国老年人多种健康指标的影响以及社会连结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丧偶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后果和健康行为。在健康后果方面,丧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丧偶降低了老年男性的认知功能,但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了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同时,丧偶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健康行为方面,丧偶提高了老年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和老年男性抽烟的可能性。此外,丧偶效应因丧偶前社会连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婚姻质量较低的老年男性在丧偶之后IADL能力反而提高;经常打牌/麻将有助于抑制丧偶对老年男性和女性IADL能力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抑制丧偶对老年女性慢性病数量的增加作用;子女支持有助于抑制丧偶对老年男性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如何促进老年人广泛而有效的社会参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必须要面临的挑战。老年教育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正在引起普遍关注。相对于我国"正规"的老年大学而言,"非正规"老年教育是指除"正规"老年大学以外的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主要包括社区老年教育、大众传媒中老年教育和老年人自发组织的老年教育。"非正规"老年教育以其灵活性、参与性和低成本等特性契合了中国老年人口的特点,能够更有效地适应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是促进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在大力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非正规"老年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推动参与主体的社会化、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老年人口将由1992年末占全市总人口的12.72%上升到2000年的14%以上.老年型人口社会迅速到来,必然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对策.通过老年人参与社会,变部分消费人口为生产人口,可以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自我保障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8年中国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在考虑个体特征及社会支持变量的情况下,应用二分Logit模型,从不同的维度分析考察中国城市空巢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城市空巢老人在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健康自评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方面都与非空巢老人存在差异,他们的生活质量整体低于非空巢老年人口。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陕西省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的影响。孤独感已成为影响农村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健康问题,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交往面广、代际情感支持丰富和日常生活照料周到是降低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促进老年女性身心健康、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旨在改善农村老年女性群体心理福利的相关政策、进行有效的政策干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differentials in the determinants of life satisfaction can be used to test if the elderly have a new equilibrium. One's 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is taken as an indicator for one's inner world and for the elderly, 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is assumed to be not influenced by life domains which indicate drastic social changes, because they are supposed to be disengaged from social activities. On the other hand, 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for other adults is affected by life domains indicating social changes, because they are still tightly involved with social activities. The differentials in the determinants of 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thus indicate that the elderly have a new equilibrium.A national survey on Taiwanese living conditions conducted by the Ministry of Interi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1998 is used to test the above hypothese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derly have perceived drastic social changes. Moreover, they do have an equilibrium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age groups.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四二一"家庭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分析了在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出发,比较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重点对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探索,最后提出了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ocial support affects a range of life experiences, only a few have examined the moderators and mediators such as self-esteem. According to self-control theory, self-control represents one’s ability to override or change one’s inner responses, and to interrupt undesired behavioral tendencies and refrain from acting on them. A high level of self-control may help individuals to mediate or moderate negative affect and thus weaken any adverse effects, contributing to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in the long run.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d how this interaction may affec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Chinese elderly, for whom self-control and social support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life management issues. The study examined whether self-control mediates and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WB among the elderly Chinese population.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35 elderly Chinese people (162 females and 173 males) from ten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who completed the Chinese Social Support Scale, Trait Self-control Scale,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lf-control, social support and SWB were strongly and significantly relate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lf-control partially mediated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SWB. Moreover, self-control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affect, but not life satisfaction and negative affect.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self-control is a critical indicator of SWB and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hat promote SWB among the elderly by helping them manag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Future studies should further examine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by which self-control influences SWB.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在湖北仙桃某村收集李氏家族盛衰变迁的历史资料,对其家族三代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发展变迁,总结出几十年来农村地区家庭养老秩序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从这三种家庭养老秩序的变迁中,得出老年人家庭养老生活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要加大对老年人社会资源的培植,提高老年人在养老秩序中的资源和地位,国家对农村地区家庭养老的投入对于提高老人的资源和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史薇 《南方人口》2014,(5):58-68
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和权利,健康长寿时代养老"时间储蓄"是老年社会参与领域出现的新实践。目前城市老年人对养老"时间储蓄"的知晓度较低,参与意愿仍有提升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臻完善,城市中低年龄老年人参与养老"时间储蓄"的需求和意愿较高,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健康、收入、文化技能以及家庭、社区环境的制约。促进养老"时间储蓄"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力量,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加强老年教育和终身学习,引入地区差异的视角,通过完善政策和实施项目的途经,积极发挥老年人在社区和家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俊辉  李放 《南方人口》2013,28(1):28-38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家庭养老支持力弱化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人住意愿也在发生变化。以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为例,运用Logistic旧归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院的需求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满意度对养老院需求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生活满意度低的老年人相比生活满意度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入伟养老院。另外,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需求意愿还受年龄、个人年收入、健康状况、存活儿子数和存活女儿数的影响。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整合村组或社区中的多种力量,为农村老年人构建一个包含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科学预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和养老院的需求意愿,稳步推进农村地区养老机构事业发展;从农村地区实际出发,合理引导农村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全国5县(区)抽样调查,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家庭有近6成空巢。尽管这些父母的大多数觉得2个及以上孩子对于养老来说更好,但依靠子女养老和多代同堂观念已大为削弱。这些家庭代际间财富流动以子女对父母反哺为主。6成独生子女父母赞成与子女分开住,即使子女今后搬到城镇住,也有近一半人明确表示不会到子女家住,但他们同时并未显示出对社会养老保障的信任,这种窘境使这些曾为人口控制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人面临严峻的养老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