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陪父母说话     
有一位中年人写文章怀念他的父亲,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多说说话,可是儿女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了,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的最后一句话带着倦意:“好吧,不说了,你们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 我相信,很多中年人看到这类文章,都会产生一种自警:一定要多跟父母说说话。但是我也相信,当他  相似文献   

2.
我打电话给父亲,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在他那儿了。他说:"等等啊,等等啊。"一等就是老半天,他都没反应。我大声"喂喂",他又说:"再等一等,马上就好。"又是半天没动静,我只好不耐烦地说:"好了,我想起来了,您不用找了。"心里感慨,父亲真是老了。下班后,我匆匆去拿通讯录。进门就见父亲拿着通讯录,远看看,近瞧瞧,好像观戏法似的。我问:"您的眼镜呢?"他像个犯错的孩子,说:"不小心弄断腿了。"我问:"那怎么不重新配一副?"他说:"昨天刚坏的,本来想哪天顺便去配。"我责怪他:"告诉我也行啊,看不清楚多难受。"  相似文献   

3.
谢谢那个叫岁月的东西,让他们终于肯低头妥协,和婚姻握手言和,就此温柔相待. 父亲和母亲结婚40多年,多年的“战争”没有将他们分开,我觉得是个奇迹. 我从小就生活在火药味非常浓的家庭,父亲嗓门大,母亲不服输,他们俩经常说着说着,便毫无征兆地动起手来.经常惊天动地把左邻右舍招来劝架,然后在母亲声嘶力竭的哭声中,“战争”拉下帷幕.刚开始,幼小的我非常害怕,但次数多了,便慢慢熟悉了他们“战争”的套路:吵架、动手、闹离婚、母亲回娘家,然后父亲赔着笑脸迎着数落去接,被姥姥、舅舅苦口婆心地说骂一顿,母亲这才解气一样趾高气扬地跟他回家.他们的“战争”随时爆发,随处爆发,不计成本,不问后果.  相似文献   

4.
亲属的孩子从学校出来,就找到了一份在我看来还不错的工作。工作已经有半年多了,来我家做客时谈到他工作的事,本来我以为他的工作能不错,没想到他说没意思,马马虎虎,对付着干,每天就自己那点活,干完就完事,干一天算一天。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工作?老板对他不好?他说都不是,大家都这样。我说既然已经做了,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得更好一点?为什么不能多做一点?他想都没想,反问我道:做好了又能怎么样?多做点又能怎么样?老板知道了也不多给工钱。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给他讲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5.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弄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弄不懂的  相似文献   

6.
一日在朋友家喝茶,有位女士动辄“我老公”云云,举座皆不应和.三番五次,友人终于直言:“请你不要开口闭口老公.”女士问:“为什么?”友人说: “我们都不认识你老公,话题也同你老公无关,干吗老提你老公呢?你是想表白你特别幸福,还是在提醒我们男人别对你有非分之想?”彼此都是好朋友,说话不顾忌轻重.女士哈哈一笑,说:“我再不提老公了.”友人又道: “这是起码的公共礼仪.”  相似文献   

7.
我的学术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是忘年人何谓“忘年人” ?这是仿“忘年交”一语来说的。大自然要我活到什么时候 ,我就活到那个时候 ,寿长些不喜 ,短些不悲。只有李大钊提出的“永葆青春”和我注重的“学术生命” ,是完全可由我决定而坚持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忘年人”。我在解放初只有 4 0来岁 ,有人称我为“蔡老” ,我心中很不安 !想起我的家乡 ,凡不是地主以上者都不得称某老。我既没有田地 ,也不是绅士老爷 ,怎有资格称“老”呢 ?有些人说 :“老”是一种尊称。我听了就反问道 :“解放前的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等 ,解放后的主席、总理等人 ,年龄都比我大得多 ,…  相似文献   

8.
郭女士32岁那年与58岁的富翁丈夫结了婚,随后育有一子叫彤彤(化名)。彤彤读幼儿园时,父亲去接他,他就跑着要父亲追他。结果父亲累得气喘吁吁还是没能追上。郭女士连忙抱住孩子,不让他爸爸再追彤彤了。这时,彤彤天真地问:别的小朋友的爸爸都追得上,为什么只有我爸爸追不上?她说爸爸老了,跑不动了。孩子又问:为什么别的小朋友的爸爸不  相似文献   

9.
我是个很容易急躁的人,婚后,在许多琐事上,我都习惯与林锱铢必较,争吵不休。一天下午,下班回到家,我打电话告诉林,让他在下班的路上捎几个馒头回来,他说没问题。天渐渐地黑下来,我把粥和菜都准备好了,他还没有回来。我有些担忧,又有些生气。终于听到了门响。他回来了,两手空空。“馒头呢?”我怒火升腾。“没买。”他的脸色居然很平静。“你让我怎么打发今天晚上这顿饭?为什么总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我气愤地  相似文献   

10.
最好的礼物     
父亲在一个月前到我这里,告诉我,他就要结婚了。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惊愕、难过,还有一点愤怒。父亲的眼睛里充满了企盼,我知道他想要什么。可我只是很冷漠地甩甩头,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尽管我很想说:“爸爸,不要,不要……” 父亲走时,我没有送他。看着父亲渐渐离  相似文献   

11.
夏曾佑 陈寅恪从欧洲留学归国,去见他父亲的老友,饱学之士夏曾佑,他对陈寅恪说:我很高兴你懂得多国文字,有很多书可读.我只能看中国书,但可惜都已经看完了,现在无书可看.陈寅恪当时认为真是荒唐,中国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怎么可能读遍之后无书可看呢?等到陈寅恪七十岁时,他对人说,我现在老了,与夏先生很有同感,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  相似文献   

12.
吃相辨人品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问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夹菜有个习惯性动作,总是用筷子把盘子底部的菜翻上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回到娘家,一进门就哭哭啼啼,向父母直抱怨,历数自己丈夫的不是。母亲听了忿忿不平,而父亲却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点了一个黑点,然后拿着纸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这还用问,不就是一个黑点儿吗?”父亲又说道:“你再仔细看看。”女儿不耐烦地说:“就是一个黑点!”父亲说:“难道除了一小黑点,你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感觉?在艺术家的眼里,总是把感觉与感受、直觉、印象,经验、体验等相提并论,同时对感觉在创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作了与哲学家、心理学家不同的叙述。他们说:“‘感受’就是写小说的基础。”对这个问题,高尔基说得很清楚。当有人问他什么东西第一次激动他写作?他说是“印象”。又问他多在什么感受上去建立形象?他说“在一切感受上”。他还说:“把作家缺少的那些环节放到经验里去,以便写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这就叫直觉。”我国作家谌容也说:“我写《人到中年》时,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  相似文献   

15.
我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没少向我告状,气得我每回都打他一顿. 一天,数学老师打电话对我说:“张师傅,你儿子小磊上课不学习,却玩一只悠悠球.我问他为什么不听讲?他说都会了.我承认他挺聪明,可是不听课总有一天要落后的.我觉得这孩子恐怕有多动症.” 儿子放学刚进家门,我就扇了他两个耳光.妻子急忙跑过来劝解.  相似文献   

16.
畅销书《回到家庭》的作者、心理门诊医生雷·加伦迪考察了100个成功家庭后说:“父亲在培育儿女上的作用不可替代,他们有着特殊的力量。”根据专家们的意见,称职的父亲应该同时成为下面四种人: 一、善于对孩子表达爱心的人 牧师肯尼思·米德常为遇到难题的孩子提供咨询。他说,许多找过他的孩子都“希望爸爸能对我说或向我表明他真的爱我。”作家瓦尔特  相似文献   

17.
儿子今年8岁,从小就爱看电视广告,4岁开始,许多流行广告他都能完整地背下来,并且“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中。你要是说:“哎,这个菜同上回做得不一样。”他就会对你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噢。”汤做好端上来,他就抢着放味精,然后尝一口,把汤弄得满桌都是,夸大其词道:“哇,味道好极了。”鞋带断了,给他打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学校对一批初三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当问到“希望谁去参加家长会”时,72%的学生答:父亲。选择母亲的寥寥无几。学生们为什么刚刚有独立意识,就如此鄙弃他们的母亲? 一位叫王小铭的女生说:“班主任一谈我的缺点和不理想的成绩,我妈就沉不住气。她不是当场责备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骑车去旅游。中午时分,到了一间装修简陋但顾客满座的小餐馆。由于十分饥饿,开口就说:“老板,来半斤香肠,一碗米饭。”老板非常客气说:“师傅,半斤有很大一盘,您一个人可能吃不完,要不先来3两,吃完再添,怎么样?”“好吧,就先来3两吧!”心想,这样的老板还真不多见。不一会儿,菜上来了。老板与我闲侃说:“师傅,你的车右胎没气了。”  相似文献   

20.
我和老公是同学,同班同桌,而且是毕业后天南海北折腾到一块的,听起来浪漫得不得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他追我的过程简单而神速。同桌两年一直是同学加同志,没多说过一句话,毫无预兆地他突然送我一双亲吻的瓷娃娃,我在大惊之下发问:“这是什么?”他很镇定地回答:“想知道吗?我马上就可以让你知道。”求爱尚且如此平铺直叙,就别指望以后了。第一次约会去公园,他就只领我进大门,一切圈起来收费的小门全免进了,还大言不惭地说:“大致看看就得了,里面外面差不多。”那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