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增值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增值业务逐渐成为移动运营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对移动增值业务的消费者研究成为移动运营企业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动机作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前提,更加受到企业的重视。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理论对移动增值业务的消费者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移动增值业务的消费者动机可以分为8个类型:"娱乐、好奇与自我表现"、"成就交流"、"从众与榜样"、"交流需要"、"信息获取"、"便利性需要"、"习惯性奖励"和"其他奖励"。研究者期望研究能够对增值业务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严格控制、网络的外部性特征、信息资源的不对称、电信监管力量薄弱等因素使得移动运营商得以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获得高额利润,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移动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适当分离运营商的基础话音业务和自营增值业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制定<反垄断法>实施细则,尽快出台<电信法>等将有助于防止移动运营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物流和电信增值业务是当今两大热门的话题。本文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需移动增值业务从B2E、B2B、B2C三种模式对所需电信增值业务做了分析。本文同时以安吉物流为例,对移动增值业务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做了介绍。最后本文针对移动运营商从产品开发策略、市场开发策略、与其他厂商联合策略这三个方面对移动增值业务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做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移动商务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都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3G日益临近和电子商务市场的逐步发展成熟,开展移动商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机。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特别是以内容为主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近年来电子商务虚拟化、个体化、离在线相结合的发展特点,对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与风险等进行了评述。对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移动商务业务或提供第三方平台服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的方法,从二级厂商供应链合作关系出发,建立了分销商占主导的移动增值业务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应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求出运营商(MP)、服务提供商(SP)及整个供应链利润的函数表达式;并通过某运营商移动增值业务实际数据对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合理的利润分成建议,即主导MP占六成、SP占四成为最终移动增值业务供应链对于成熟期增值业务的分成协调比例。  相似文献   

7.
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可概括为增值服务模式、授权许可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广告模式和精确营销模式。通过分析湖南移动互联网现有盈利模式,总结出其优化和创新策略,即:以"付费搜索+增值服务+垂直/场景"模式发展移动搜索,以"内容+增值服务+广告流量"模式推动固网移动化,以"UGC+LBS+垂直细分市场+移动支付+二维码"模式发展O2O业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以及人们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PDA、MID等)的大量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给电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为移动增值业务创造了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即“终端+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式、“软件服务化”商业模式、广告商业模式、电信与广电双网运营商业模式、FON类商业模式、传统移动增值商业模式等六类。  相似文献   

9.
从移动终端受限性出发,基于M ob ile A gent以实现个人移动性,对移动代理平台进行提取,将其作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提出了使用与WAP协议有良好接口,且扩展性很强的外部功能接口(EF I)实现的移动代理平台以及提供业务和接口的移动代理。并给出了一个使用EF I实现的流媒体下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给电信业带了的新的发展机会,为移动增值业务创造了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其业务的优势在于个性化、实用化和灵活性。针对电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实例举证及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寻找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提出了六种可能盈利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条由单个的移动设备制造商、单个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和单个的服务提供商构成的移动增值服务价值链.构建了移动增值服务价值链中成员间的合作博弈模型,并利用Shapley值法研究了联盟博弈机制下成员间的利润分配问题.研究表明:独立决策下的移动增值服务价值链的利润最低;小联盟决策虽然能够提高价值链系统的利润,但小联盟极不稳定,容易瓦解;利用Shapley值法协调后的大联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能满足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要求.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及移动网络基础上的虚拟社区的出现为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虚拟社区中的社会交往具有的自由性、间接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一方面开拓了大学生社交的空间,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随意性、网络成瘾等负面影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通过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营造大学生健康的“亚文化”等措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区及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3.
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与创新。文章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移动图书馆系统为例,介绍了手机媒体的移动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利用该系统来拓展读者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移动的读者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SP)的竞合关系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以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对SP和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使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各影响因素调整,找到最优的合作模式,以实现整个产业链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互记忆系统,探究虚拟社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具有调节效应的虚拟社区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中介效应模型,通过SPSS和AMO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法、Bootstrap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通过计算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顾客参与服务创新显著正向影响服务创新绩效和交互记忆系统,交互记忆系统正向促进服务创新绩效;(2)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被交互记忆系统完全中介,主要通过可信度和协调性维度起中介作用;(3)顾客社交关系质量正向促进顾客参与服务创新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社区网络交互能力正向调节交互记忆系统和服务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5G背景下,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将在移动终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多通道、泛交互的实现以及情境感知应用的普及,基于虚拟社区的品牌营销也将拓展出更为丰富的形式。站在交互设计的角度来看,移动虚拟品牌社区的设计者以构建品牌体验为最终目的来系统整合终端、网络和应用,让用户能围绕社区凝聚在一起,以促成以品牌体验为指向的交互,从而最终实现品牌价值与所有交互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