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忧谷 《民族论坛》2004,(11):31-33
2004年10月,古城资阳已经是凉风习习。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13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肩挑病妻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寻找良医的同时,他利用被病魔折磨得形如“木乃伊”的妻子,向人们“现身说法”,让人们警惕风湿病……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患难爱情故事。七旬老人发出撕心呐喊衣衫单薄的七旬老人赵贤成,挑着一副一头箩筐、一头菜篮的鸳鸯担,迈着沉重的步子,走长街串短巷,在城区八角井的一处宽敞地面上放下担子,人们这才发现,箩筐里装的是衣物、厨具等日常用品,但菜篮里装的却不是蔬菜食品,而是一个形如“木乃伊”般的可怜老妇人。…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屋脊”西藏,有这么一位湖南人。他,本是南岭山脉千里瑶山腹地的一棵平凡而普通的杉树。28年前,他从“中国瑶族第一县”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座吊脚楼里走出,来到了万里之遥人生地不熟的雪域高原西藏。28年后,他成了青藏高原上一株令人目炫的红柳,辉映着万里黄沙。他,就是李知宝,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务江乡屯冲村羊角岔组人。就是这个地地道道的瑶家后代,如今,却成了西藏拉萨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美协会员、西藏美协副主席、拉萨市美协主席,成了西藏乃至中国美术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2001年,他荣幸地被中国美协评为“民族杰出美…  相似文献   

3.
注意到那个小男孩以前,他一直躺在病床上发呆。大夫一再告诉他这只是一个良性肿瘤的切除手术,没有多大危险,也不会影响他的将来。可是,大夫并不知道他在担忧什么。为了准备这次手术,他打了两个月的工,又向一位远房亲戚借了一笔钱,他不想让为供他上大学已经受尽委屈的父亲再操心。这时,病房里走进一个约五六岁的小男孩,瞪着一双黑眼睛仔细地向他打量:“为什么就你自己呢?”他笑笑:“我是大人了嘛。”“好多大人也有人陪。”“你是陪谁呢?”男孩的黑眼睛一转,“嗯——陪爸爸。”男孩又问:“你得的是什么病?”他指了指自己的胸腹,“这里面长了…  相似文献   

4.
“天下有两种人。”我国当代学人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名小说《围城》里写道:“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相似文献   

5.
对于现任中国“八一”足球一队主教练的李宙哲来说,生活并不是一团理不出头绪的乱麻,但也决非清清爽爽。他身上具有的那种朝鲜族汉子的秉性在京城这样的环境里多少显得有些别扭。他意识到了,诸如自己那率直的性格,急了就吼,乐了就唱的天性,原来并不能活脱地带到与人们的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有时也掺杂了虚伪。他总是说:“做人要有棱有角。”然而在北京的生活20多年里,这棱角也把自己扎得伤痕斑斑。婚姻、事业上的酸甜苦辣,无不与此有关,他却终是不改,相信“好人会有好报”。  相似文献   

6.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军营里,一提到维吾尔族战士阿不都逊,官兵们都会夸奖:“好兵,阿不都逊!”阿不都逊所在的五连有20多个维吾尔族战士,伙食问题常成为连队的挠头事。有一天,连领导找到了阿不都逊,问:“你会做饭吗?”阿不都逊在家里样样活儿都干过,唯独没做过饭。他却拍着胸脯回答:“首长放心,我保证让大家满意!”话可不是说了就算了,他开始钻在蒸笼似的伙房里“练兵”,并多次到县城一家清真食堂拜师学艺。阿不都逊学会了打馕、拉面、烤包子、做抓饭、烤羊肉串,还有山西刀削面、山东葱花饼、江南糖醋鱼。他的饭菜做得让战士们直夸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在税务部门工作很容易捞“油水”,身为税务局长,一定“财路”不少。“财路”确实不少,但都被姚云“堵死”了。保靖县城是个“巴掌大的地方,扁担长条街”的小山城。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由于利益的冲突,上门说情、打招呼递条子甚至送“红包”的特别多,故要处理好与三朋四友、五亲六戚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脑壳里随时都要多上一根筋。但姚云自2001年担任县地税局长以来,脑壳里却往往少了这根筋。那天,姚云和他的一位带“长”字的亲戚“狭路相逢”,姚云追上前去亲亲热热地打招呼,可那位亲戚却“哼”地一声甩头而去。姚云知道他又得罪了一个亲戚…  相似文献   

8.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9.
百鸟衣     
前,瑶山里有个长得非常英俊的青年,独自一人住在一间破烂的茅草棚里,每天除了砍柴、种地、闲时打鸟外,还用各种鸟毛做成了一件“百鸟衣”。一天,有一位仙女下凡来玩耍,看到了这个又勤劳又聪明的青年,觉得他太孤单了,每天待他出去做事后,就轻轻地来到茅草棚里帮他做饭,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青年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帮自己把饭菜煮得又香又甜呢?有一天,他吃了早饭又上山去了,走到半路上,偷偷地回到茅草棚外。他从草棚外往里面一看,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那里帮他煮饭做菜。他“咚”的一声推门进去,仙女来不及躲,只好对青年人吐露真情。她…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籍华人蔡国瑞先生,温馨和善.沉静谦逊.这位年届"不惑",身高1.80米的爱国华侨,对人类的苦痛拥有深切而圣洁的同情心.他竭诚为人解除病痛的手段,乃是他那堪称当今天下一绝的"真气疗法".蔡国瑞先生祖籍中国福建,畲族.少年时代,他目睹了一些气功师用"气"和心理疗法对病人治病,效果颇佳的场景,便也渐渐迷上了这种名曰"普拉尼克"的气功.没成想,这一"迷"便是半生.蔡先生献身普拉尼克气功20余年,勤于思索,长于实践,将其日益发扬光大,并在梅林老师的指导下,独创了气功界和医学界的"真气疗法"学说,可谓自成一家.几十年来,蔡国瑞先生的足迹遍及中国、美国、英国、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等国和地区,用他那颗纯朴善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5日,黑龙江省塔河县第二中学高中一年级二班学生关俊奇突然高烧不止。诊断结果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体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狼疮一词来自拉丁语“狼咬”。这种病同血癌一样。一个只有17岁,文科、理科学习成绩全优,音乐、美术都好,体育达标的县级三好学生,曾获大兴安岭地区文明学生称号的好团员,突然被病魔击倒,并被紧紧地扼住喉咙。在病情严重时,他虽大睁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他的生命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关俊奇刚住进医院,一位每月获政府津贴的老教授,因事来到病房,遇见了正在同死神展开殊死搏斗的关俊…  相似文献   

12.
在1991年梅里遇难的17名中日登山运动员,有个“香格里拉”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子———斯那次里。那年,28岁的斯那次里第一次参加登山活动,当他到达雪线之上时禁不住脱口惊呼:“雪山原来是这么美丽啊!我都不想回去了。”斯那次里果然一去不返。这是他留给活着...  相似文献   

13.
峰峦叠嶂的都庞岭下,有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千家峒。峒内,有一个人,被群众称为瑶乡山寨的“参天树”。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大远村党支部书记唐树树。树树原本叫“树生”,因出生在一棵树下而得名。他自幼跟着爷爷,在一片高大翠绿的树林里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大炼钢铁那年月,山上的树开始变小了,变没了。爷爷也就随着那一棵棵树去了。爷爷临终的那天傍晚,把他唤到身边,右手吃力地往上划,“树”……树……真是造孽啊……”爷爷就这样呻吟着离开了人世。从此,他便叫“树树”了。树就像命根子似地牵着他的心。 1965年春,25岁的树树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农  相似文献   

14.
民族语文     
《中国民族》2008,(11):56-56
1990年,一位美联社记者了解到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的影视片在这一年里就有1119部时,他的反应是“我无法想像这个国家的人在同一个时间里可能会讲着多少种语言”。  相似文献   

15.
石像的命运     
从前,山里住着一个人,他门前泥坑里有一巨大的石像,对于他来说,他只把它当作一块石头,毫不理会。一天,一个城里的学者经过他家,看到了石像,便问他能不能卖给他。山里人听了哈哈大笑,十分怀疑地说:“你要买这块又脏又臭的石头,我一直为没办法搬开它而苦恼呢!”“那我出一个银元买走它。”结果,学者只花一个银元买走了那尊石像。  相似文献   

16.
1998年3月底的一天,合肥市中市区人民法院来了一对特殊的夫妻,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国男子和一个尼姑模样的年轻外国女子,他们向法院递交了“离婚起诉状”。 就在这一天的整整一个月之后,这位名叫陈志祥的台商躺在合肥第一人民医院的抢救室里,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肾脏,也使他恍然大悟:这个世界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 一度曾使他“失望”的妻子,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爱写下了发人深省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撒叶儿嗬”是一句土家语,来源于一种土家族民间舞蹈音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号子。久而久之,土家人就称跳这种舞蹈叫跳“撒叶儿嗬”了。土家人还称这种舞蹈叫“打山鼓”或“跳山鼓”。出生在清江河畔的土家山寨里的著名作家田天就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撒叶儿嗬其实又叫做“打山鼓”,有些文人将其译为“打丧鼓”或“跳丧舞”,  相似文献   

18.
斗转星移,“小马阿洪”马良骏归真已经50年了。50年光阴荏苒,许多历史细节都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然而,马良骏的名字却经久不衰地像虎嵩山(1879—1955)大阿洪那样流传在西北穆斯林民间的底层。马良骏大阿洪的两脚稳稳踩住了一块大陆:民间。来之于民间,终其一生沉融于民间,最后归之于民间。马良骏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却一刻也不敢忘记身为学者的使命。他的一生基本是在寺坊里度过,无论走到哪里,清真寺就是他永远钟爱的家。他在清真寺里倾心讲经著述,教授学生,冷眼枯守寂寞,澹泊名利,将一腔热血、满腹经纶施用在一处处流动的“家”里。纵…  相似文献   

19.
弱女铁肩,挑起家庭一座山 时光回溯到二十年前耶个风雪交加的寒冬之夜。在白河东岸的新野县五星乡台庄村的两竟破瓦房里,一位饱受病魔之苦的中年妇女,正一步步走向她人生的终点。昏黄摇曳的煤油灯下,她半睁着浑浊的泪眼,伸出骨瘦如柴的双手,抚摸着女儿满是泪水的面颊,断断续续地说:“雪荣,叫个弟……弟,全靠你……你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带着她无限的牵挂,留下她最后的嘱托,永远地去了。在她的身后,撇下了哭成一片的五个儿女:20岁的大女儿台雪荣,10岁的大儿子台雪城、刚上小学的二儿  相似文献   

20.
他叫罗万雄,他是贵州省独山县翁奇区的一位中学教师,当新中国诞生时,他也从一个水族农舍里降生了。童年,是在山岗与田埂上度过的。那时,他最爱在山的怀抱里“撒野”——跑啊,叫啊,登攀……中学时代,地理老师撞开了他的心扉,老师讲云游天涯、四方探索的徐霞客的故事,“小野马”被征服了。多么神奇的巧合,三个世纪前,徐霞客来过独山!不仅如此,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丁文江、翁文灏也到过独山!这里,有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专家们不仅来此考察命名地层,还请教授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