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奢香夫人和水西政权奢香,彝名舍兹,元末明初人,是14世纪贵州西北部彝族默部第60代陇赞阿期(霭翠)之妻。洪武16年(1383年),贵州宣抚使霭翠年老,遣其妻奢香与水东(水西与水东是相对称呼,两者的划分以现在的六广河为界,以东为水东,  相似文献   

2.
奢香夫人是彝族著名的女政治家,作为一个民族头人,她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水西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巩固了西南边疆,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学习汉文化的举措,促进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去年国庆节前夕,在北京同时上演了两台反映民族团结的历史剧:一台是曹禺同志写的、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王昭君》;一台是俞百巍等同志写的、由贵州省黔剧团演出的《奢香夫人》。这两出戏,都曾遭到过“四人帮”的压制和迫害,这就使我又想起另一台受到压制的戏——《不准出生的人》。“四人帮”就像西藏的反动头人,不准《王昭君》出生;对已经出生了的《奢香夫人》,  相似文献   

4.
去年盛夏,喜讯传来:黔剧《奢香夫人》经中央文化部、贵州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局确定为向国庆三十周年献礼剧目。我为《奢》剧冤案得到昭雪而高兴!记得是在一九六一年底,正当敬爱的周总理对于进一步发扬艺术民主作风,正确、全面地贯彻我党文艺路线作了重要讲话,逐步开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2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中国电视交流协会主办的《奢香夫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综合部负责人介绍,28集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在中央电视台CCTV-1(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以来,收视率一路飘红,一举夺得今年该频道该时段的最高收视率,并独占全国电视频道同一时段最高收视率鳌头。这部电视剧播出期间,时逢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6.
三个阿苦     
地里的荞花红了,山上的荞花红了。凉山,成了一个红色的海。风吹荞花,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直向无边无际的远方。白水河,象红色海子里飞腾着的一条银龙,抛起朵朵浪花。桥头上,站着三个欢乐的彝族战士。“我一来就问了好多好多的阿木科,听说你们在这里,我就再三要求到这里来了。多好啊,我们又在一起了!”一个年轻的新兵,紧拉着两个老战士的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就降生在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的一个彝族家庭。我不曾经历过奴隶主和封建阶级统治下的彝族社会,可我听长辈们讲述过彝族人民在旧中国的苦难。幼年时所见到的是旧社会留下的千疮百孔、清贫如洗的彝家山寨。而今是旧貌已改、新颜似锦,一派繁荣。  相似文献   

8.
当前很需要讨论一下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去年,我到凉山州,所见所闻都使我感到民族地区的发展还是很快的。我去时正好赶上过彝族年。这是表现他们民族传统的一个节日。它加深了民族干部与彝族群众的思想感情交流,节日期间大家都互相拜访、谈心,不象我们城里人那样,只是走走而已。彝族的这种风俗就很好。  相似文献   

9.
彝族医药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从公元初年到南诏彝族奴隶制建立之前,彝汉医药相互进行了交流。彝医使用的一些有效药物也被汉医所用,并且收录进汉医的医书中,如名著《名医别录》就收载了不少彝族地区的药物。丰富的药材资源奠定了彝族医药基础,使彝族古老的医药得以不...  相似文献   

10.
巍巍大凉山,绵绵故乡情。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的故乡。我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时时眷恋着那里的山山水水,我更热爱家乡300多万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借此《民族团结》杂志为凉山州出版增刊专号的机会,我谨向家乡父老、兄弟姐妹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民自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彝族,是中华民族骄傲的一员。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彝族先民就创造了令人惊叹的  相似文献   

11.
得读《民族研究》1980年第3期所载谢国桢先生《简介明万历刻本重修〈贵州通志〉》一文。由于此文立意介绍万历《贵州通志》这部“宇内孤本罕见之书”;并摘录了其中一段有关贵州苗族、彝族、仡佬族和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历史资料;又以著名历史人物奢香的事迹为例,述说了“我国西南兄弟民族与汉族人民,同心协力,修建由蜀入黔道路”,共同发展祖国的经济、缔造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史实。因此,读后颇受教益。  相似文献   

12.
当你来到巍峨苍郁、层峦叠嶂的哀牢山区,走进彝家山寨,仿佛来到了歌的海洋……巴乌、月琴,倾吐爱的歌声。迎接客人,用歌声;传授知识,用歌声;山寨的空气,都是湿漉漉、酥润润的歌声……正是这丰富多彩的彝家歌声吸引了他,使他走上了为山里人写歌的路。涅努巴西--这位彝族民间文学的后起之秀,在歌海中浸泡了20多年的一位青年,用自己的勤奋、艰苦的劳动,搜集、翻译、整理出了14部、120多万字的彝族叙事长诗。  相似文献   

13.
在成书较早的汉文古籍《山海经》中,巫医文化时常被学者们提及。而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彝族,同样有着深厚的巫医文化。在彝族祭祖仪式中念诵的祭祀典籍《作祭献药供牲经》正是反应这种特殊的巫医文化一部书籍。折射出远古先民从巫术到医术的探索足迹。本文试从文献性质、巫医记载、不死药母题等方面对彝族《作祭献药供牲经》和《山海经》中的巫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牢记历史共创明天汪荣华毛主席曾经亲切地问刘伯承将军:"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1935年中国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将军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最近,刘将军的夫人汪荣华同志撰文回忆此事时,...  相似文献   

15.
今年夏天,正值我退休整一年之际,一部题为《岁岁年年》的长篇小说书稿意外地交到我的手中,使我重操旧业,又当了一回责任编辑。接到书稿,自然首先要问作者是何许人。这一问,不禁令我暗暗吃惊:他叫龙志毅,彝族,曾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已年过七旬,垂垂老矣!这使我立即联想到了王蒙在《周扬——目光如电》一文中写道的一件事:上世纪80年代初,周扬“在一个小范围”内“苦口婆心地劝导作家们要以大局为重”,“他说作家不要骄傲,不要指手画脚,让一个作家去当一个县委书记或地委领导,不一定能干得了。他受到了当时还较年轻的女作家张洁的顶…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首部大型彝族文化总集《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于近日完成编译工作,正式印刷出版90卷。它标志着《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从零散到集成,从翻译不规范到规范,从质量参差不齐到精品,是彝族文化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毕摩"是彝语音译,即"念诗诵经的长者",是彝族传统社会的知识阶层和仪式活动家,彝族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7.
她是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走出的传奇女子,现拥有英美两国国籍,18年间,行走了100多个国家.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只能用传奇来形容."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爱民菜圃     
初到五六一七六部队驻地四川普格县大河坝的人,就会发现一件新鲜事:四连附近山寨的彝族群众随便到四连的菜圃拔菜秧,拔了就走,也不向连队打招呼,就象进自己的自留地一样。这事由来已久了,请让我从头说起吧!四连驻地气候干燥,土质不好,蔬菜不易育苗。附近山寨的彝族群众所需菜秧常要派人去一百公里外的西昌城购买,经常赶  相似文献   

19.
彝娘汉老子     
两年前吧,我到云南出差,见到一个老朋友,说起各自可能的族源来时,他坚称自己是彝人的后代,说他那来自南京的汉族先人娶的是一个彝女人,并称他家在云南的历史已在四代人以上。他长得那个样子,目算得上是深的,鼻子呢,好像带点鹰钩吧,皮肤倒是够黑黄的,要说有些像。但是他的胡子却络腮着,而且刮之不净,他也没打算让它们干净,这就说不上了,因为彝族的美男子是不要胡子的。我小的时候,常常看见彝族男子蹲在阳光下拔(不是刮)自己的胡子,有些竟用钝的指甲刀。这么过后,他们无论下巴颏还是上唇都显得十分光洁了。印象里,我见过的彝族男子也是不长络…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味蕾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回忆自己在民族地区采访时的经历,很多的记忆片段,竟然是与美食连接起来的。 在湘西保靖的吕洞山苗寨采访,一席苗家百虫宴从起初让我不敢下筷,到最后大快朵颐,外皮酥焦脆香、内里细嫩甜软的口感让我回味无穷;在怀化通道的三省坡下,骆团侗寨的乡亲们准备的生鱼片鲜嫩可口,就着自酿的苦酒,和着悦耳动听的芦笙舞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