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廷一 《社区》2003,(21):55-56
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10月23日深夜,一颗流星在冥冥长空中,划了个休止符,坠落天际。宋美龄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知名女士,在纽约长岛家中在睡眠中静静地停止了呼吸,终于走完了她跨越三个世纪的人生路。  相似文献   

2.
1978年的夏天,受一位喜爱书法的同事影响,我也开始临摹字帖,同时开始喜欢上了欣赏名家书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先后收藏了萧劳、刘宗继、孙天牧、刘凌沧、任率英等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并和他们有了一些交往。其中很多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首上世纪80年代,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当时,河南一个矿工在杂志上刊登了征婚启事。后经证实,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启事,那位矿工一时间被媒体称为“中国征婚第一人”。如今岁月匆匆20多年过去,当年那个征婚的矿工和征来的娘子还好吗?他们有着怎样的婚姻传奇……  相似文献   

4.
2003年须一瓜以华语传媒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重又走入人们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的她,曾中途停笔近十年,在这样一段不短的日子里,须一瓜隐身于"尾条记者",这段人生经历也使她这次的归来带给文坛不一样的感动,使她的创作一跃成为"头条小说"。她的主要创作大多集中在中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樊晟岑 《社区》2015,(9):40-41
“如果说60年代的人稳重踏实,80年代的人叛逆迷惘的话,那70年代的人就是生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那一类人;生在70年代的我是幸运的,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现象和印记仍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而对于每一个70年代生人的兄弟姐妹们来说,那时的天空特别蓝,时间那么饱满,那是一段纯净、幸福、朴素、真诚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余玮 《华人时刊》2005,(6):36-39
她率先在中国大陆创办了"001"号合资企业;她积极出资培华基金为大陆培养管理人才;她矢志推进"走出去"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甘当红娘;她一心想为祖国富强多做些事。  相似文献   

7.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9,(27):71-73
2009年10月,全3D动画—电影版《阿童木》的强势来袭,让80年代的动画迷们在梦想的回忆中再度疯狂。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随着动画片成长起来的80后,在童年的动画记忆中,到底有过多少经典?还有哪些经典能成为下一个《变形金刚》或《阿童木》?  相似文献   

8.
段扬 《今日南国》2008,(10):68-70
有一种人,身怀开锁绝技,专门为人解决有关锁的难题,被人们誉为"开锁王".在广西北海,就有这样一群"开锁王".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68年,通过《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面向于改革传统的文学技法和表现形式,注重现实的感觉,把欧美现代派的小说技法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川端文学在具备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世界性的意义,川端文学以及新感觉派文学给中国文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史学界拨乱反正,经过对建国以来史学的认真反思,在理论上正本清源以后,展开了对历史学自身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史学理论和方法呈现出多元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史学学科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又一大趋势;外国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大量介绍、研究和尝试运用,与国际史学界学术交流的加强,中国史学开始走向世界,迈向国际化,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第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2,(12):51-51
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大概都不会忘记那个以卖菜大嫂的身份走进中南海,走进联合国,接着又忽然消失在政治舞台上的国家领导人李素文。如今,这位69岁的老人把自己的人生概括为3个阶段。当劳模辛辛苦苦;  相似文献   

12.
重提80年代是一种学术上的研究方法,也是反观9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北岛的诗歌写作与历史的文学传统有着紧密的精神联系,他的独特的文学意象与文学感受秉承了纯文学的文化观念,北岛的诗歌以对理想的形而上表述的方式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精神,成为后继的文学写作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过把瘾就死     
萨苏 《可乐》2011,(6):37-37
80年代后期,学生的思想自由奔放,怎样极端的都不算珍禽异兽。我的朋友老鬼同志是另一个极端。第一次碰到这个兄弟时,他正表决心,要求自己四年以内做到不说中国话,不穿中国衣,不吃中国饭,不谈中国姑娘……我吓了一大跳,后来才明白这小子倒不是不爱国,  相似文献   

14.
青鸣的家在北方一个小镇上,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在镇子上开了第一家澡堂。以后,同学都叫青鸣:澡堂老板家的儿子。  相似文献   

15.
康云峰德 《社区》2009,(18):57-58
德国和中国是两个文化底蕴截然不同的国家,而且,家庭教育在历史潮流中变化无常,我在80年代的成长经历,与长辈、祖辈的都有差异。如今,我们处于全球化、资本化、媒体化时代,家庭教育随之应变,大致再也不受宗教礼仪、传统风俗、道德原则的局限性。我的德国父母都在美国整整工作了28年,而且家里曾有巴西籍的保姆照顾我,所以我并不算是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德国小伙子。当然,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上了一所德国学校,16岁时又搬回德国去上完高中,但是,这些情况也不足以让我融人德国社会主流。我从小就养成“国际化”的气质,对美国怀着归属感,又对德国怀着亲切感,也酷爱听巴西葡萄牙语的辂柔声调,现在,德围的跨围公司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6.
小非 《山西老年》2012,(10):31-31
河南大学87岁的"洋教授"吴雪莉是一位传奇人物。她出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65年前,她跟随中国丈夫踏上了中国这片国土,也由此开始了异国他乡的传奇人生。197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吴雪莉正式取得了中国国籍,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吴雪莉有一个跟随她大半辈子的"宝贝",就是一面中国国旗,这面国旗已经陪伴她63年了。  相似文献   

17.
周学珍 《社区》2005,(2):52-53
张老头耳朵不好,他是我们单位社区大院儿的看门人,人称张聋子。他说话的声音特大,那天他手里挥舞着几张汇款单,对我嚷开了:“你来了3张汇款单。”他奇大的嗓门把路人和小贩的目光全都吸引到我的身上。待我快步迎上去的工夫,张老头又再次大声地唱起票来:“一张25元,一张30元,一张120元,你发了。”带着不满转身离开时,我又听到张老头和小贩们的议论:“她经常得稿费单,是我们这里的大款。”我几乎要愤怒了。张老头听力不好,所以造成了他的嗓门奇大,而他又是个喜欢嚼人细故的老头,偏偏他是大院儿的看门人,邮递员把信件、包裹和单据都交给他,由他…  相似文献   

18.
王利民 《社区》2005,(2):53-53
“马大嫂”姓凌名烨,平常好管闲事,还总喜欢帮人处理家长里短,看了《闲人马大姐》的电视剧后,大家都尊称她为“马大嫂”。马大嫂从单位退休回到家后,被居民推荐担任楼长。从此,她红袖章一戴,为街坊尽职尽责。谁乱扔垃圾被她逮住,谁就会被她训上一阵,直至两耳发嗡,还要把乱扔的垃圾清除掉,她才会放你一马。邻居阳台上晾晒的衣服突然遭遇天气变卦,她的声音赛过高音喇叭:“王阿姨,李大伯,天要下雨了,快收衣服啊。”邻居们的一声道谢,马大嫂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高兴得不得了。天不有测风云,马大嫂居住的小区闹了“贼患”。东家电瓶车被盗,西家房门…  相似文献   

19.
杨萌 《今日南国》2010,(7):42-43
把自己从故乡连根拔起,转移到全新的土壤去生长,是件艰难的事;没什么英文基础,却在3年内考获O水准和A水准两张文凭,重重困难可以想象;而在刚刚有所稳定之时,却又遇车祸以致全身瘫痪。人生3次从零开始,一个瘦弱女子是如何应对的?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新加坡华人残疾画家张凯妮的身上。  相似文献   

20.
明敏 《今日南国》2009,(11):55-56
近几年,随着一批批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相继走上社会。“80后”渐渐成为一支职场上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