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前中国美学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了问题.偏重于哲学恩辨的务虚传统,使美学研究始终纠缠于所谓根本问题而忽视了活生生的现实对象;人文科学的特殊性隐然成了美学研究虚无化的逃遁之词;语言哲学过度关注语词,忽视了语言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这使得美学研究更加凌空蹈虚.以心理学美学、人类学美学替代单纯的哲学美学,从务虚走向务实,从恩辨走向实证,当能更加有效地推进中国美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理查德·舒斯特曼为代表的学者把身体美学定位为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视为美学在传统心灵美学基础上继续向前开拓的根本方向。这种定位能够成立的原因在于,身体美学具有自身深厚的哲学基础,即身体存在论。它与作为心灵美学哲学基础的心灵本体论相对,提供了对哲学之为哲学具有构成作用的“存在”问题的解答。基于此,身体美学才能作为基础构造的美学知识,即美学基础理论。这首先集中表现为身体美学在根本上转换了美学关于审美的认知,具有自身的且区别于心灵美学的美本质论。当然,除了哲学基础、美本质论外,当身体美学在美感论、审美范畴、审美形态、美育等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上都给出自出机杼的回答之后,它作为美学基础理论的学科定位和面目可以更为立体地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和理论,往往见诸于其对哲学的研究与表述之中。而其形式,则表现为零散的、独立的或相互结合而为一体。其原因是当时各门科学尚未分化,而中国哲学又较之西方哲学更富于美学的意味,同美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美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美学中的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者为文艺美学命名情况与当年鲍姆加通命名美学时的境况是一样的,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事实的存在要比文艺美学这个称谓的出现早得多。中国传统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主要形态就是文艺美学。西方美学在对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感受的研究中,逐渐从审美趣味、审美判断的核心问题,向审美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向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以说也是与西方美学从单一的哲学美学,向同时存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再向同时存在着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的美学学科格局的变化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5.
百年中国美学提问方式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中国美学研究的提问方式为逻辑起点,以中国美学研究中出现的具体概念论、审美表象论、实践美学、自由象征论以及后实践美学为考察对象,指出它们的根本问题在于混淆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结果则是以实践活动取代了审美活动,以及以哲学叙事取代了美学叙事.这既是中国美学研究总是淹没于哲学话语的原因,也是它始终不能建立起美学本体论的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6.
美学研究一开始是沿着两条主要途径进行。一是重于对美的形式的研究,认为美在于物体的形式,注重从客体即对象本身的结构关系、形式构成、要素排列等方面去探讨美学问题。另一条途径是注重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即着重从哲学上探讨事物存在的最后本性。随着十七、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经验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开创了从心理学、从感觉经验方面研究美学的新领域。它成为近代美学主流的先导。在近代美学中,形式派的美学仍然占有一定的席位。近代艺术中出现的一股强大的形式主义潮流便极力主张,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感情的或理智的内容,而在于线条、颜色或体积等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所谓“有意义的形式”。而从哲学方面研究美学的各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美学主要指1980年以来在美学论争中逐渐形成的“旧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三大美学理论流派。轰轰烈烈的中国当代美学论争在根子上不过是这些美学流派的哲学基础之争。本文的任务是指出这一理论事实,并着重分析各派美学哲学基础理论的局限,希望能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走出困境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振复 《学术月刊》2012,(8):101-111
三十多年来的中国美学史著写作,无论有关中国美学的断代史、通史、艺术门类史、范畴史还是佛教史等,均初获丰硕成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艺术哲学与文化哲学等治史理念与方法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而近年来对中国美学及其历史研究的所谓"破产"、"走进死胡同"与"困境"等说法,多陷于偏颇。事实上,研究者预设诸如"审美意识"、"美学理论"、"美学范畴"或"文脉"之类作为个别美学史著的主要研究对象,并非其研究理念和方法陷入了"困境"与"偏至",而是学术研究的自由。关键在于方法与对象的相互适应、逻辑与历史的如何统一。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中国美学史,也不是糟糕的"文化决定论",批评者所谓"面向事实本身"实为一伪命题。其所言"文化"、"哲学",不是其相应美学史的"外在"与"异在",而是涵泳、高蹈与沉潜之美学理性的"本在"。所谓"美学是美学,哲学是哲学"之说欠妥。  相似文献   

9.
美学,该怎样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新的理论的提出,其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观察事物的视角,或者说提供一种新的提问方式。美学的变革,恐怕也首先体现在这一点上。于是,我产生了以下一些想法。第一点:必须改变传统美学的提问方式。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与我们讨论建设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体系的问题无关,实际上关系很大。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探讨美学、文艺学问题的视角,我们的提问方式,基本上还是从始于古希腊的传统美学那里承袭来的。古希腊美学,就其基本形态来说是一种宇宙本体论美学或自然本体论美学。这同当时人们的哲学世界观相关。卡西尔曾对古希腊哲学作过这样的评价:“希腊哲学在其最初阶段上看上去只关心物理宇宙。宇宙学明显地支配着哲学研究的所有其他分支。”①这个评价是符合实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西方美学家中,有几类不同的美学知识类型,从总的面貌上看,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道地的哲学家,从纯粹哲学的思辨角度建构起来的美学理论,比如海德格尔、梅洛一庞蒂、维特根斯坦等;第二类美学的知识类型是心理学的,换言之,是心理学家从心理学角度建立起来的美学。有时我们把第一类美学称之为哲学美学或思辨美学,而把第二类美学称之为心理美学、经验美学或科学美学,如阿恩海姆、埃伦茨威格、蔡尔德等。除了这两种美学的基本知识类型而外,还有第三种类型,这种美学是一些文学批评家或艺术批评家所作的美学思考,如果说…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诗化现象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 ,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 ,从哲学精神、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诗化与我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 ,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诗化小说不仅以诗意照亮人生 ,也以诗意的方式观照自然 ,这与中国哲学很大程度上是诗化哲学息息相通 ;在审美特质上 ,诗化小说与我国抒情诗的传统密切相关 ,诗化小说重视物我交融的主观体验 ,追求和谐含蓄的美感体验 ,讲究“言外之意 ,韵外之旨”的语言表达效果 ,切合我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12.
美学与哲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事关美学之存亡:如果美学可以为哲学所取代,则美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为此,有的学者主张应当把哲学从美学中排除出去,以保持美学的独立地位。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是相当复杂的,非一个排除能够解决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主张把哲学从美学中排除出去的刘士林先生,在这一排除活动中所使用的差不多全是哲学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美学研究会于五月中旬在兴城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了第一次美学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围绕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当前文艺创作中的美学问题和美育等三个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如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认识,对“异化”、“人的本质”的理解等,意见不尽相同,但在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一是美学研究必须克服经院式研究方式,从唯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与两个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解决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提出的实际问题;二是必须扩大美学的领域和对象,不能只局限于艺术美,应该扩大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三是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在一则日记中曾这样写道:“科学的问题能引起我的兴趣,但是不能真正迷住我。只有观念的和美学的问题才能迷住我。”由于他在“观念问题”和“美学问题”这两个领域中的创造性的工作和卓越的成就,他不仅成了二一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且成为有着巨大影响的美学家。但他并没有写过专门的美学著作,他对美学问题的许多看法也只是散见于他的两部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以及大量的笔记、谈话和讲演中。其基本思想也可以较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种前后变化同他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维特根斯坦作为一个哲学家在思想上发生过改宗式的大变化:他先后创立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有独创性和巨大影响的哲学,而第二种哲学又是他本人对自己早期思想体系批判的产物。这在哲学史上也许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变化从哲学上讲实质就是从关心所谓的形而上学结构或世界的本质而转向关心语言的“使用”。也就是从一种神秘的本体论立场转向彻底放弃对不变、普遍本质的追求。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基本上是和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相一致的,这种发展就表现在他从承认美的统一本质走向否定美的统  相似文献   

15.
范永康 《中州学刊》2022,(9):155-161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应完全否定认识论美学和实践论美学在“美的本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过分迷信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而应当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为底线,兼容其他美学方法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丕显的《寻美探幽——美学初鸣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年11月版)是作者近20年美学研究艰辛跋涉的一次检阅和总结。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侧重于审美对象,审美意识以及美学研究整体等的哲学探讨,侧重于从哲学角度推究一些重要美学课题,包括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某些存有争议或误读的问题和亟待深入研讨的问题等等。中编是对国内美学学派、美学观点的评述,重点虽在实践观点美学体系和朱光潜美学思想,论析中实际上已经涉及各个主要学派和多类重要观点,另外还有对新人新作的点评赏析。下编侧重于艺术问题的讨论,主要有艺术创造、形象思维、艺…  相似文献   

17.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是他的整个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对他的美学思想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作出真正科学的结论,不对他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加以深刻的研究是不行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学观念上的不同,只是整个思想方式的哲学基础不同底结果.”每一个美学思想体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对车尔尼雪夫斯基人本主义美学思想进行考察之前,首先简要地了解一下他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是完全必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哲学上是费尔巴哈的信徒.“人类的机体统一性原理”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人本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他阐述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他的《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详尽地论述了这个基本思想.根据他的论述归纳起来,“人类的机体统一性原理”包含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18.
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在美学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反映了美学还不够完善,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美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的内在联系、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特别是与艺术科学之间的联系,尚未被充分地揭示出来,还必须深入地探索。因而,此时的美学就难从本质上科学地把握住自己的研究对象。正如美学的不成熟必然影响到美学对象的不确定一样,美学对象的不确定,也必然影响美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否定本体论》是青年学者吴炫的一本用力颇多的近著,也是他运用求异思维的研究方法在哲学、美学与文艺学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本副题为“超越中西方现有理论的尝试”的理论著作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否定”的角度来探索哲学、美学和文艺学方面的问题。这种哲学、美学和文艺学一体化的方式是作者的一种尝试,其意图在于说明,美学和文艺学如果能有什么进展,取决于哲学本体论方面是否能有所拓新,而哲学方面的探索,也将在美学或文艺学等方面自然有所展开。首先,作者探讨的是作为哲学的否定问题。第一,关于“否定”其基本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不久以前,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连续举行了美学问题的讨论,与会的有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美学研究工作者。在讨论中,发言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界和文艺界现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研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但是,美学研究的成果,还远远落后于现实生活,落后于苏联艺术的迫切需要。美学这门科学之所以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者往往多从孤立的、抽象的方法去研究美学问题,彼此之间的创作活动还没有很好的配合与联系,这样就不能不产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美学与艺术之间脱节的现象。例如,托夫马辛所著的“评艺术作品的客观标准问题”一书,就有这种倾向。去年,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为了批评这本著作,即曾召开一次讨论会,发言者一致指出了这本书的严重缺点。作者也诚恳的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并表示再版时加以修改。在讨论中,还特别指出了美学论著中理论薄弱的现象。证明作者对美学某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善于从理论上来理解生活现象和艺术现象。而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样式没有很好的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观点加以研究和概括,因而未能解决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大家认为在报刊上发表的某些美学论文的理论水平很低,而那些艺术批评者在对若干美学论著评价时,经常从主观主义出发,忽视了艺术的客观内容、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