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二是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三是西方进化学说.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近代思想家对进化论进行吸收和改造,形成各具特点的进化论学说.康有为吸收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形成"三世"说的进化观;严复思想则是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思想的综合产物;章太炎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学说的影响,将革命引入进化论;孙中山信仰达尔文学说,提出"突驾说";陈独秀和李大钊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影响,分别提出"抵抗力"和"民彝"史观.因此,近代中国进化论具有"多源多流"的特点,在"多流"之中又有其共性.  相似文献   

2.
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他把自己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创建了进化伦理学说;揭示了道德产生的自然前提,给宗教道德以毁灭性的打击,肯定了道德前进上升的总趋势。其进化伦理思想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达尔文首先摧毁了基督教道德的立论基础,为进化伦理学确立科学前提。在达尔文之前,科学对宗教道德的批判一直进行着,但收效甚微。以《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为产生标志的近代自然科学,“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说结束了这一时期。”“牛顿通过他所新创的天界构架。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哥白尼和伽里略所从根动摇过的神定方案之可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后,在英国引起了强烈的反映.一方面,各种批判、质疑声不断;另一方面,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进化论一时成了西方近代科学的象征.斯宾塞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自己综合哲学体系作理论奠基,鼓吹社会进化论.赫胥黎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后,竭力传播进化学说,他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不以为然,认为伦理在社会演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达尔文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考察,详细介绍其进步乐观思想、进化历史观、种族主义思想和自立求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揭示达尔文进化论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推动达尔文进化论在清末民初中国传播的重要思想家,但其进化论(天演论)并非对达尔文学说的照搬,而是中西思想资源与晚清历史语境的多重融合。严复一方面融合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道家“去伦理化”的自然观,揭示出以竞争与优胜劣汰为特征的残酷世界秩序;另一方面又融合斯宾塞的“直接适应”理论与儒家自强不息的道德理想,阐明了残酷法则下人类主观努力的重要意义。严复也摈弃了斯宾塞强调个体自由竞争而拒绝国家干预的立场,做出了适合中国语境的创造性理论转化。因此,严复天演论不仅展现出自然与伦理复杂的二元结构,也将达尔文主义从“优胜劣汰”的强者哲学转化为“争以自强”的弱者哲学,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却没有意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什么意义上肯定这一点的。这种情况导致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化和实证科学化,历史目的论、历史决定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相互纠结,陡然增加了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难度。随着当前学界研究的新进展,是彻底弄清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道德进化论是达尔文广义进化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良心进化论,其中包括了道德行为进化论、道德规范(命令)进化论和德性或美德进化论。达尔文是西方进化伦理学的真正奠基人,他在对人类道德现象进行描述和说明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念,阐明了自己的道德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科技发展而出现的基因决定论存在许多误区,本文从哲学思维的角度,运用生物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基因决定论中一个误区--否定"进化论"的观点进行了评析,从而论证现代生物科技是对达尔文"进化论"和马克思"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因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学说而享誉19世纪科学界,人们(包括达尔文本人)将其成功归因于"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持,对事业的勤奋",但却忽略了其较高的情商因素。事实上,达尔文的成功也应归因于借助家境安于研究、理性经营爱情婚姻、扬长避短借助友情及审时度势蓄势待发等情商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生物进化论是组织演化研究最重要的基础,近年来共生理论有取代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成为主导组织演化研究的新的理论基础之势.在评述作为组织演化理论基础的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进化论的基础上,指出二者本身存在的偏颇以及学者的误读是共生理论成为组织演化的新基础的契机,而共生理论在组织演化的内涵和特征、组织的本体论假设、组织与环境关系、组织演化机制等方面的基本立场则是其成为组织演化的新基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人类中心主义联系起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从相关的文献看,有两种观点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持:一是从每个物种的存在都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意义上寻求支持;另一是从人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独特性上寻求支持.然而,这两种观点事实上都是建立在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误读的基础之上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支持的只是非人类中心主义或反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卡尔·拉纳的"先验人学"首先是他的一种神学方法或者进路,借以强调"所有神学永远是人学".这种先验人学诉诸阿奎那古老的"转向影像"学说,运用海德格尔的现代哲学方法,确立起人是"在世之灵"的观念.作为"在世之灵"的人通过"转向影像"可以认识存在本身,能够倾听上帝的圣言,人本质上先验地是圣言的倾听者.据此,拉纳倡导与教会之外听到圣言的"匿名基督徒"展开对话.他的"先验人学"所推动的天主教神学从神本神学向人本神学的"主体转向"印证了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本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鲁迅前期(“五四”前后——“二七”大革命前后)宇宙观(世界观)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因素恐怕要算进化论了。他自己就曾不止一次地说他前期是“只信进化论”(《三闲集·序言》)的。鲁迅开始接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媒介者是严复,严复是把进化论引进中国的第一个人。其实他一生并未翻译过一本达尔文关于生物学的著作,使他最负盛名的《天演论》则是英国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意译本。赫胥黎在此书序言中说:“最近许多年来,……我的注意力大部分已经转移到近代科学思想对于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关系上去,”《进化论与伦理学》就是他把进化论运用到哲学,社会学领域的论文集。由此可见,鲁迅打接触进化论的第一天起,即不单单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给予欣喜的拥抱,主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五四"前后的诸多论述中,"生存"是最为核心的概念。鲁迅对"生存"的重视和使用辐射到了诸多议题,他既用之改革家庭,又以之作为反传统、革新思想的依据。虽然鲁迅在进化的语义中使用"生存",但他把生物进化论与意志论融合起来,显示出他并不是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意义上使用"生存"。是鲁迅误解了进化论吗?鲁迅频繁引用尼采阐释进化,通过梳理科学史可以发现,尼采与进化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关系。鲁迅正是接续了德国学者对生物进化论的讨论,这改变了他论述"生存"的方式,为其界定"生存"概念提供了新的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有关于王充天地论的研究,大都是在笼统地论述其天道自然或唯物主义以及气自然论。然而,汉代思想家所说的"天"、"天地"是有多层含意的,如神学之天(地)、自然之天(地)、道德之天(地)等。基于这一考虑,我们认为将王充的天地论划分为天文学(或自然论)意义上的和哲学(神学)上的天地论来展开了论述是恰当的,特别关于天文学上的天地论对王充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在哲学史上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达尔文进化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以其对存在之链、目的论和传统决定论的批判,不仅颠覆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诸多核心观念,而且也构成了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基础.本文通过对达尔文进化论中哲学内涵的分析,意在肯定其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核心在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实践中,选择稿件是编辑进行期刊工作的基本行为,但编辑群体并未注意挖掘、重视选择在编辑学科的内涵和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切入,揭开现代编辑工作的面纱,阐述选择在编辑工作中的传播导向,以及在民族文化中的传播效率和传播约束与自由问题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易学"总体上持"大化"观念,"西式进化论"在其思维框架下,不过是无限运程中之一环节而已。《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言已完整描绘出中国人特有之"大化观":"天下万物生于有"着眼于"进化","有生于无"着眼于"循环"。《庄子》描述的"大化历程"以"种有几"为起点,以"万物皆入于机"为终点。《列子》描述的第一阶段"自太易到太始再到太素最终达于浑沦",可以"进化论"释读之;第二阶段"自一到七再到九最终复变为一",只能以"循环论"释读之。《淮南子》的所谓"生物进化观",实际只视"生物进化"为"天地循环"之一环节、一阶段:"生物进化"之前,已有三个阶段之"天地进化";"生物进化"之后,亦应还有三个阶段之"天地退化";然后一切归零,重新开始。墨子、韩非子、王充,均持"大化"思维。晚唐无名氏之哲学著作《无能子》认为不把"进化论"置于"天地未分,混沌一炁"以及"天地既位,阴阳炁交"之宇宙背景上来定位,就是讲不通的;其"自然而虫之,不自然而人之"命题的提出,不是为了高扬"进化论",而是为了贬抑"进化论",不是为了倡导"不自然",而是为了倡导"自然"。晚清以降学者对"进化论"之质疑,则至少有严复"以易化西"、章太炎"俱分进化"、宗教界驳"生物进化论"、科技史学界之争论等尝试,从另一侧面证明中土思想家所讲就是"大化论"。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非达尔文主义对进化的描述都建立在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上,不同的是前者描述了一个宏观确定的必然性进化图景,后者描述了一个微观不确定的偶然性进化图景。笔者从宏观必然性和微观偶然性出发,在分析进化论和非达尔文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生物进化研究中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是进化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的进化论,将人类也整合进自然秩序之中。章太炎在《民报》时期的著述中屡次以有无过去、未来之念,作为人类与鸟兽的殊别。这一基于生物进化学说来界定人如何"诞生"的判断,文献上最早见于他1902年所翻译的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社会学》。从美国社会学家莱斯特·F.沃德的《动态社会学》,到岸本能武太受沃德影响、创作《社会学》,再到章太炎译介岸本的《社会学》,章太炎人兽之辨的命题,经历了在内在逻辑上越洋递演的过程。这一命题的越洋递演,又伴随着其内涵持续增殖,以及每一回合的授受两方在观念上的博弈。岸本能武太通过分析"欲望由肉欲与将来之观念综合而成",把沃德所放逐的宗教,重新引入对人本质的理解,并对继承达尔文本旨的沃德之人兽界域进行了第二次划线。章太炎意识到投射美好憧憬的"将来之观念"是世间林林总总的宗教取向得以存在的依据。此后,章太炎结合在日本传播的德国形而上学资源及佛教唯识学说,继续推进岸本的命题。他解构了受进化学说所指导的"社会学"朝向幸福的方向感,并且着重对于岸本仅有提到、而未尝展开的"过去之念"及其驱动人类行为及建立价值秩序的方式,进行了理论阐发和历史实践。以宇宙与人的物质性作为前提,来展开的人兽之辨,实则是在变相解析生活的目的。由此,世纪之交不同国别的思想家对该命题的经营,也关涉着他们面对各自现实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