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与人的自我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和人与人的根本区别这两维视角出发 ,科学揭示了人的类外本质和类内本质。人的本质是既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独特性的辨证统一 ,自我塑造是制约性和可能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新人的自我塑造必须在遵守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变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军 《理论界》2009,(4):21-22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思想政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从人的“实践”出发,来阐明人性观和人的本质观的,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多利羊出生以来,围绕克隆人的各种讨论一直是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伦理、道德及法律等问题,而克隆人作为人向自身挑战的代表,实质上涉及的是人应如何认识自身、如何认识人的本质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克隆人的出现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丰富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5.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内在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展开的,最终着力点是大学生的思想,这必然涉及到人的本质问题。而思想是在人的本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是人的需要、社会关系和实践状态的反映。人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终结了西方旧人本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论断.马克思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提出新人本主义,转向了马克思的科学结论.对人的本质命题内在逻辑构架和历史演进线索的破解和整体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新旧人本主义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中国化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进路和逻辑.其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中国确立和建构,注重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邓小平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发展与转型,注重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与社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突出人民利益性;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建立人本法律观.其理论进路为:在坚持中发展和创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由注重法的阶级性转向注重法的社会性;法的终极追求回归人性又超越人性.其理论逻辑为:逻辑起点和终点是人;逻辑展开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利益;逻辑结构包括根源本质、功能本质和目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程家明 《江汉论坛》2008,1(2):60-65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述已达科学真理的层次:但是,还需要对其作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这种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研究采取可能性的视野.在可能性的视野里,人的本质包括遗传素质、心理结构、社会需要和能动努力.而这种人的本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劳动、交往和选择等三个层面的统一.从可能性的视野研究人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在对人的管理中处于主动地位,使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更具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赋予了教育更重要的位置,以及说明了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性和能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费尔巴哈在说明人的自然本质时陷入庸俗唯物主义,在说明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时又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人入手,克服了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矛盾,建立了科学的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超越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理论,主要是由于实践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从人自身本质发展维度理解网络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人的身体器官的延伸,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发展促使人的实践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它是人们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虚拟世界,是人们新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人是哲学的主题。人的发展体现了人的本质要求。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反思 ,我们可以把西方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分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马克思以前的旧哲学家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问题的探索 ;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科学阐述 ;三、现代西方哲学家在人的本质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上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分配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极为关注的理论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构建马克思政治哲学体系,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本质时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探讨以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分配手段,在生产资料共同所有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并且指向了更深层次的人的本质的自我所有问题.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分析,马克思厘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划分,他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旨趣同人的本质的回归与占有结合起来,为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路径.将分配正义与人的本质的自我所有进行关联,一方面能够深入推进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也能够整合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不同思想要素,为其进一步深化提供有益助力.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的人不能给人本质以正确的解答,原因在于其没有理解或掌握事物本质是由实践定位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实践需要,马克思实际上科学地阐明了人的类本质和具体人的本质问题。对于前者,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相对动物而言的,对这种本质他特别看重人的劳动方式;对于后者,马克思认为具体人(个人、群体)的本质是相对于具体人而言的,对这种本质他特别看重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的人"具有双重的价值取向",其真谛蕴含着马克思基于不同实践需要而对人本质进行的这种双重定位。脱离实践定位事物本质的理论和方法,就容易导致对人、具体人界定不清,使其对人本质的理解与马克思对人本质的理解产生差异,也无法回答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人的问题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述已达科学真理的层次。但是,还需要对其作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这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研究采取可能性的视野。在可能性的视野里,人的本质包括遗传素质、心理结构、社会需要和能动努力。而这种人的本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有一个过程,即劳动、交往和选择等三个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李继武 《齐鲁学刊》2008,4(3):68-74
本质实际上是由实践定位的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质。为此,马克思根据实践需要对人的本质作过多种规定。对其加以研究可以发现: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在于其是一种创新性动物,这是基于考察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实践需要而作的人的本质规定;而人与人相区别的具体本质在于其是由不同的社会关系综合规定的人,这是基于考察如何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需要而对人与人相区别所作的具体人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6.
财富概念是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总结和哲学革命的前提,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存在,财富指示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可能性空间。财富的本质实现与劳动的本质实现相一致。财富是人类的直接自然界,是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根据,也是社会建筑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因此,我们要想从哲学上把握历史的运动,发现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的一致,就不能没有财富概念。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及人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一种过程质;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种系统质;人的本质是相对的、多层次的质;人的本质是一种实践质。要正确认识人的价值的问题,必须区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价值的评估这三个范畴。  相似文献   

18.
诠释学是一门关于"文本理解"、"自我理解"和"自我塑造"的学问。读者通过文本理解而达到自我理解,使自身获得了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在此意义上,自我理解就是诠释学的教化功能、亦即其实践性的体现。文本理解乃是自我塑造的起点,只有尽可能"正确"理解文本,自我塑造才得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诠释学的探索本身是一项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任务,这一点凸显了诠释学的实践品格。就理解方法论而言,西方诠释学已经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体系,但这还远远不够。今日的诠释学研究不仅是出于我们自己的传统以及对传统的反思,同时也包含了对各种异质文化思想资源的消化与接受,从中提炼出我们现代的"德"的共同理念;积极借鉴西方诠释学关于理解方法论的丰富思想资源来反思与梳理我们的诠释经验,以建构中国诠释学。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有关文本为对象,以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的思考为主要线索,探究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特点,思考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当代价值以及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