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过去二十年中,美国家庭经历了各种变化,其中某些是家庭连续发展趋势的一部分,其余的则显示了对于这种趋势的巨大偏离。自从美国社会存在以来,每一代人对家庭的未来都非常关切。虽然在对外部力量作出反应方面,家庭的变化要比其他制度更为渐进,但是教育者和社会规划者常常对社会变迁压力下的家庭破裂表示忧虑。工业化和城市化被看作传统家庭生活的主要威胁和造成家庭破裂的原因。为了能正确地抓住现在的问题,有必要对以前的家庭生活进行考察。而历史的观点将有助于我们考察家庭生活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2.
多种家庭形式美国将来的家庭形式将朝着多样化发展,只有少数的美国人在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所组成的简单的“核家庭”中。到2000年,大多数美国人将生活在3种不同类型的家庭里:初婚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人口学家C.韦斯托夫预言,目前将有1/4的妇女在她们的育龄期不生孩子,没有孩子的妇女人数将超过美国历史上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3.
4.
孙燕 《浙江学刊》2004,(3):39-4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初步实现,整个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一旦夫妇感情出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尽管原因众多,通常意味着婚姻关系的恶化。一些感情不和的问题可以由夫妇双方自己解决。也有一些夫妇去婚姻咨询处寻找解决方法。只要夫妇两个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问题,理性的办法是能够很快地起作用。但是,一旦情绪、脾气不好,新的危机又会出现。第一次的感情摩擦必定是婚姻失败的潜在因素,但是却给予夫妇双方有机会在新范围内相互交流。只要情绪在控制之下,夫妇双方只可能发生“争论”。当你的坏脾气失去控制时,双方就开始吵架。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美国这个历史并不算太长的国家里,家庭模式及其价值观也几经演化。19世纪后期,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美国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离婚率上升,在家庭内部,亲属关系疏远,家庭与社区网络的联系日趋淡薄,儿童受到虐待,在城市贫民窟里生活条件很差。对于美国家庭的这些变化,美国各界及其有关方面的专家开始重视这些问题,并展开讨论,力求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这场有关家庭问题的论战中,主要分成两派: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派。悲观主义派认为:美国家庭正在失去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家庭是一个有秩序的场所,而不是一个适应变化的场所,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这种状况促进了家庭观念的衰退。最近出现的与新的关于家庭的概念相联系的家庭观念的更新,加剧了某些人所说的家庭危机。  相似文献   

8.
关于家庭和家庭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社会学界关于家庭和家庭结构的研究十分热烈,然而对于什么是家庭和家庭结构却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对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概念清晰,只有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把研究引向深入,以期得到科学的认识和结论。本文拟就家庭和家庭结构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什么是家庭关于家庭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说,我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中有:“家居也,从门豭省声,《易家·人》释文,  相似文献   

9.
10.
“无性生育”大行其道所谓“无性生育”,指的是在没有男女性行为(当然也没育结婚)前提下的生儿育女。目前在美国,时兴这种奇特的“无性生育”者以30─40岁的中年单身职业妇女居多,据悉在最近10年中,主动作出此选择者已激增了3倍之多。一项不完全的统计因而,运会为止至少  相似文献   

11.
海峰 《社会福利》2006,(3):60-61
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美国家庭甚至单身者领养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据统计,在美国被领养的儿童已经达到160万,占全美儿童的2.5%。美国每年有50万个家庭和个人提出要领养儿童,但在美国能被领养的儿童供不应求,因此有专门机构组织到外国去领养外国的儿童。  相似文献   

12.
最近3年中,美国全国的“家庭学校”(即由家长自己充当教师,在家给子女上课)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逐年递增。以前,办“家庭学校”的家庭多为一些宗教信仰极其强烈的基督教家庭,而今天,越来越多文化水平较高、宗教信仰并不强烈的中产阶级家庭也纷纷办起“家庭学校”——它们自办“家庭学校”的初衷并不是为加强子女在公立学校缺乏的道德教育,而只是认为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太差,教育要求太低,教学速度太慢,家庭比学校更有资格教好孩子……“家庭学校”的大行其道在教育界和与论界都引发了一系列争议。首先,“家庭学校”由谁来监管?家…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家庭危机四起,而单亲家庭的泛滥则是其家庭危机的一个显著标志,其中又以无父单亲家庭最为明显和突出。由于离婚率的攀升,单亲家庭正在急剧增加,仅以无父单亲家庭为例,单亲率就由1960年的17.5%增至现在的38%,这些家庭的小孩将不得不过着一种缺少父爱的生活,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由此形成的社会问题也相当严重。有人甚至认为“无父现象是美国当代最具破坏性的动向”,它与街头暴力、校园暴力、经济衰退和贫困问题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息息相关。例如贫困问题,在美国的无父单亲家庭中,有46%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常听到许多朋友抱怨,说现在两性身份的混乱太严重了。且不说男性女性化有典型的表现,更甚的是女性男性化泛滥。不少青年妇女互称“大哥”、“二哥”、“哥们”等等,她们的举止言行也多不符合女人身份。不少妇女抱怨说,现在“真正的男子汉”太少了,而男子们则说:现在的女人不象“女人”……社会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就两性身份而言,一个完整的人包括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属性:生物和生理上的性,心理学范畴的性别  相似文献   

15.
圆心 《社会福利》2005,(2):55-55
根据美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资料,1992年美国家庭收养了206名中国孩子;到200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859名。十几年里,美国家庭一共收养中国孩子40326名。1993年,美国收养中国儿童330名,在外籍收养排名中只占第八位。从1999年开始,收养的中国儿童的数量就一直占据第一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普遍需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普遍、最稳定的因素,两性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要求,长期使得两性屈从于既定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承受偏见和刻板带来的损害,为此,在新时期通过“对话”、“树立社会性别意识”和加强相应制度建设来推进两性和谐发展局露很必要。  相似文献   

17.
18.
古代日本的两性地位历经了从女性主导下的男女平等到男尊女卑的变化过程,女性地位长期居高,对社会、 历史、 文化贡献巨大.婚姻制度受原始母系族外婚影响巨大,长期流行访妻婚,母系制和父系制并存.性意识较为开放,对性的禁锢较少,贞操观念较为淡薄.究其成因,在于其历史的后进性、 社会的宗教化以及禁欲色彩淡薄的伦理意识.日本古代的两性意识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使其具有矛盾的双重文化性格、 强调地缘的共同体意识以及基于母性原理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家庭现在受到了过去少有的挑战和冲击。在这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里,家庭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美国家庭现在已经为数很少,仅在宣传广告、儿童文学和流行电影中才得到描绘。传统的家庭包括一位从事工作的父亲,一位家庭主妇以及一个或几个孩子,而在现代美国社会中,这样的家庭只剩下不到13%。  相似文献   

20.
当代德国是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发达工业国。德国人民历来有重视婚姻与家庭的传统,政府也十分重视家庭对社会发挥的作用,作为联邦德国立国大法的《基本法》第六条开宗明义地规定:“婚姻和家庭处于国家的特殊保护之下”。尽管40多年来,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令人瞩目,婚姻和家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围绕婚姻和家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德国的婚姻依然延续,家庭并没有解体。德国家庭的变迁轨迹宗教改革前的德国家庭是传统型的家庭。尽管当时德国经济有显著的发展,商业也很繁荣,但还是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