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交往密切的邻邦,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两个民族都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长达二千余年的交往中,除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破坏了两国历史上传统的正常关系外,基本上是友好的。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使我们预见未来,本文试图对中日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作一回顾思索。一明治维新以前的中日关系史,大致可以说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日本文化以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日本地理位置一衣带水,但是民族文化却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直接影响两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不同。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更推崇飞动、繁复、宏大的设计,而日本的传统审美意识因禅宗对民族文化的渗透,推崇的是寂静、精致、简约的设计。本文以中日两国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了两国审美意识的区别;并通过平面设计作品中传统图形元素的使用,分析对比两国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汉籍东传日本列岛,悠久的历史和传播的规模不仅构成了中日两大民族文化交流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创造了辉煌的东亚古代文明。而且对两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明朝时期两国的时代背景,探究当时中国汉籍传入日本的方式与特点,从中窥探中国文化的东传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古代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4.
试析中日花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人民热爱花,欣赏花,对花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赏花踏花,探花咏花,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中日两国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文化。本文通过对中日花文化以及中国的梅花与日本的樱花的比较,揭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及国民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节日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信仰,亦体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七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它描绘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信仰、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七夕”节日习俗的基本形态及其衍生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探讨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传承接受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7.
演变中的中日出版与教育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出版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是中日两国早就共同形成的优秀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符合传播学中视觉接受与听觉接受结合互动、强化传播效果的规律.中日两国出版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中国的出版文化生发较早,历史上形成的顺序是编辑著作-出版印制-发行销售;日本的出版文化形成的历史顺序是市场交换-刻印出版-编辑著作.中日出版文化与教育,近20年来交流充分,发展很快.编辑、出版、发行,已开始形成交互循环型的现代多元化经营模式.两国出版教育的交流还应提高层次,扩大范围,完善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人民热爱花,欣赏花,对花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赏花踏花,探花咏花,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中日两国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文化。本文通过对中日花文化以及中国的梅花与日本的樱花的比较,揭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及国民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蒙学教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启蒙教育开展得很早,蒙学教材历史悠久。日本自平安时代后期开始出现本土的蒙学教材———往来物。由于往来物是在不断引进和借鉴中国蒙学教材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中日两国的传统蒙学教材具有相似点。但是,由于两国的社会结构、民族传统等有所不同,它们又体现出极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作为一种表记方法,记录了日本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汉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两国的爱用语以及常见的四字成语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谷歌图书的百万书籍大数据,根据中国与日本的文化象征物、文化领域在1800—2000年的英文书籍中出现的词频来分析和比较两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变迁。对二十种文化子领域、百余个文化象征物及文化名人进行研究发现,在英文文献中,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超过了日本,中日文化影响力的变迁轨迹与中日两国在不同时期遭遇的重要历史事件或经历的重要历史阶段具有相关性,同时国家实力的增强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长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古以来就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 ,其中的文化交流更是源远流长。两千年来 ,中日两国的文化彼此浸润、互补短长。直到今天 ,两国在许多文化方面的共同痕迹仍是清晰可见。在中日两千年的交往历史中 ,日本学习并吸吮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文化。本论著以唐代文化 (以盛唐文化为主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问题为研究对象 ,对唐代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现象做一些解释和说明。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略论述盛唐时代的社会现象 ,着重反映盛唐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良好的周…  相似文献   

13.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表征着日本近代史的起始,其间隔近30年.中日两国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封建锁国,又同样在近乎相同的时段被迫近代开国.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课题--西方国家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两国的历史选择与历史命运迥然有别.中日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关系,在1840年至1868年之间,这种关系并没有中断,只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我们的问题意识是:当此之际,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如何?它又怎样影响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近代的思维转型与"前近代"的思维定型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日本作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在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具有诸多独到之处。日本的古代历史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能为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维新和朝鲜甲申政变,可谓是东亚日朝两国试图把封建国家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尝试.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而欲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的朝鲜甲申政变却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朝鲜最终坠入殖民地的深渊.综观近代日朝两国社会变革,就不难发现两国的变法维新历史背景相近,时间相隔不远,都是以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手段,试图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同时,也能发现两国进行改革的斗争路线和手段、变革领导集团的实力、两国的文化特点却不尽相同.两国变革成败的历史必然性也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周昌松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时侯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西方,欧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儒家伦理曾对中日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中国文化相比,日本文化虽然曾大量吸取引进了儒家伦理,但因其文化内涵不同,因而在选取和融合吸收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从中日文化的早期构成探讨中日文化对待儒家伦理的不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相比较,它的历史发展又显得十分年轻。追溯其原因之一,日本人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而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其发展则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清代前中日两国文化的交往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被先后引入中日两国后 ,产生了不同的命运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日本形成了自然主义文学思潮 ,中国则没有 ;日本以自然主义取代写实主义 ,中国试图用自然主义补充写实主义 ;对自然主义人性观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虽都偏重于个人的题材 ,但侧重点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立春和日本的撒豆节差不多同在春初,不仅时间接近,而且节俗内容、文化内涵颇多相关联之处,对两国这一相关节俗作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日本撒豆节中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在仪式上还是象征意义上都能在中国找到渊源.同时, 对日本撒豆节的研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