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ITU空间频率轨道资源分配与协调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空间频率轨道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和探月计划等空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我国对这一资源的利用要遵守有关空间交通管理的国际规则。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负责实施无线电频谱的频段划分、频率的分配和频率指配的登记,以及空间业务中对地静止卫星轨道的相关轨道位置及其他轨道中卫星的相关特性的登记的机关。本文分析国际电信联盟的法律框架,解读空间频率轨道资源分配规则,阐明我国对ITU有关规则的利用和需求。  相似文献   

2.
频谱具有稀缺性,如何提高其利用率,实现频谱价值最大化成为各国无线电频谱管理部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频谱价值水平和创造过程,建立了频谱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探讨不同频谱资源价值水平要素对频谱资源价值创造的影响以及差异性。最后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从而为无线电频谱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无线电频谱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过程的研究,发现对频谱资源的技术开发是决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对人类具有有用性并创造经济价值的核心要素,从而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无线电频谱的开发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价值贡献测算模型,并通过实证得出频谱开发投入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达6.3%,从宏观经济视角,为我国的频谱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种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社会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无线电频谱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已有频谱相关文献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相关报告的研究,确定了无线电频谱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四个测评维度,即时间、地理位置、频率和技术;通过专家访谈进一步确定了各维度的测评指标,从而形成了无线电频谱价值影响因素初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初始指标进行扩充和筛选,建立了最终的无线电频谱价值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构建合理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正确地评估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法制办于2014年5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将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明确规定为无线电管理条例保护的对象,这无疑给刑法提出了新问题。为了维护无线电通讯秩序,中国1997年《刑法》增设了第288条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但此罪在犯罪成立的条件上要求过高、在司法实践的认定上存在困难,几乎沦为“废条”。《刑法》要发挥保护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的作用,就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对第288条做出适当的修改,使其走出“废条”困境。  相似文献   

6.
无线电频谱资源在各个行业领域的使用价值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如何有效地测量无线电频谱的价值贡献,从而更好地发挥无线电频谱的作用,成为无线电管理部门日益关注的焦点。通过制定无线电行业划分标准,将使用无线电资源的行业进一步划分为无线电运营行业和非无线电运营行业,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无线电频谱经济价值评估体系,并对通信行业和无线电广播行业中无线电频谱给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带来的直接经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合理定价和充分使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被各国所公认的、适用于国际环境法一切效力范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构成国际环境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很多不同主张。虽然各国学者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不一,但是笔者认为国家环境主权及不损害国外环境的原则、全球共享共管资源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当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并由各国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中遵守。  相似文献   

8.
国际航天合作对在“一带一路”区域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必不可少,因而对该倡议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政策,卫星应用、尤其是通过卫星应用建立“空间信息走廊”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进行国际航天合作的核心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不一,法律完善程度和各类具体制度差异甚大,航天发展水平和需求也参差不齐。在此背景下,国际技术转让、相关权益的分配及保护、卫星应用的相关法律规制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应采取“双管齐下”的规制路径,在国际层面,一方面利用既存资源促成国际合作,另一方面采用软法以及条约的形式搭建新的合作框架;在国内层面,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全方面完善相关立法,以达到逐渐实现航天活动透明化,乃至促进国际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我国电信重组和3G布局问题切入,分析了无线电频谱的特殊物理性质,从公法和私法的角度分别探讨无线电频谱的法律属性,得出无线电频谱是民法领域中狭义无形物的结论;并对各国无线电频谱所有权立法例进行分析,进而检讨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体系的不足,提出我国无线电频谱所有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线电技术与业务的迅速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广泛应用与其稀缺特性形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亟需探寻有效的频谱管理模式。首先对国外无线电频谱的分配和收费管理模式进行总结,比较研究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两种频谱管理模式。其次,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对频谱资源进行分类,并阐述每类频谱资源的管理特点。最后分析了我国频谱管理现状和问题,并借鉴国外无线电频谱管理经验,提出未来中国频谱管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河流共享性的法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河流具有共享性,国际河流的共享不仅有其历史渊源、现实基础,也有其理论及实践依据。国际河流不是"一切人共有的物",其共享的主体应为流域各国;共享的核心在于"共同分享"和"共同保护";共享者一方面享有共同分享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益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共同保护国际河流水资源的义务。流域各国在行使其对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权时,应相互尊重主权,以共同利益原则、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无害利用原则等为指导,加强国际合作,以使国际河流实现最佳和可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流域资源的利用及保护中,各流域国极力争夺开发利用权,却怠于保护国际流域生态系统,导致国际流域水量短缺、水质污染、水生态破坏现象日益严重.设置有效的制度约束生态损益行为,激励生态增益行为,生态系统的法律性质必须厘清.国际流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是流域国的共同财富,这种财富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物质财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财富即生态财富.要保护这一共同财富,需要在国际水法中,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及协商原则等为指导,建立和完善对生态损益行为的约束制度和对生态增益行为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3.
南极生物遗传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和应用价值,各国积极开展南极生物勘探活动和激烈的资源争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南极遗传资源的法律属性、利用与保护等问题上持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并展开了激烈的国际争论。国际上并无专门的关于南极生物勘探及其遗传资源的法律文件,现有的国际法律制度对此均有所涉及,但在适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南极生物勘探及其遗传资源相关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国际文件就可解决的复杂问题,因此须扩展适用区域制度和公海自由原则,发挥联合国的宏观作用,扩展全球公共利益的范围,广泛应用人类共同遗产原则,并在国际法和南极条约体系的协调和融合下寻求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越来越多,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平行进口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但各国并没有就平行进口达成一致看法,有关的国际公约也采取回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民间表演艺术集体表演者追索权是增益权,具有属人性、有限性、增值性特点。该权利存在有其法理基础与经济利益考量。世界现有的该权利的立法国多数是大陆法国家,少有英美法国家,国际条约也有折中性确定。中国特色民间表演艺术集体表演者追索权制度的建立,是民族文化利益的公平、公正分享及保护国际文化交流正当权益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抗击SARS的胜利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壮举.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无疑意义重大.通过抗击SARS的胜利,应对以下重大关系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与反思正当性与合法性、权利与权力、国家与社会、国内与国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其结论是(1)必须把危机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保证政府各项措施的合法性,用合法性整合正当性;(2)政府权力应当保障并服务于公民权利,权力的行使必须以保障人权为出发点与归宿;(3)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两种积极性,构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4)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并善于利用国际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5)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互相影响和渗透的,同等重视和利用它们进行社会管理,须臾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保护的特殊性,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原则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矛盾之处,其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导致了一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产生。由《斯德哥尔摩宣言》原则二十一宣布的主权适用原则,体现了国际法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新发展。它包括了权利和责任两个基本内容,具有三重涵义:一是确认主权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领域的适用,二是维持国与国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三是谋求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以国家间的利益汇合点为基础,强化共同利益维度,通过共享利益强化共担责任意识,最终形成利益共同分享、责任共同担当、命运紧密相连的外交理念,旨在与国际社会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未来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为国际社会带来亟待解决的全球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