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法律的生命始终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诊所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中国传统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严重脱节,已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最为核心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所必然产生的法律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法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系。因此,全面革新法学教育,满足全球化环境下的法律职业要求,才能将中国法学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经济、文化和法律领域全方位的发展过程,法律全球化进程给法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中国法学教育亟待深化改革,以满足全球化环境下的法律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法律的不断变化也要求法学教育必须不断革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全球化背景下,法学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发展变化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这要求创新法律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和方式、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加快改革,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有创新和竞争力的高级法学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利于我国法学教育的进行。但是在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法学教育办学层次繁杂,使得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的素质整体性要求难以实现;法学教育发展速度过快,影响法律职业人才的质量;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等。因此应当在理清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法学教育改革:削减法学教育的办学规模;提高法学教育的办学层次;规范法学教育渠道;设置科学的法学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发展迅猛,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却严重制约了我国法学教育的质量和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定位和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改革我国的法学教育需要对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法学教育模式的优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存在本科专业教育与司法考试脱节、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实务工作脱节、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者服务对象脱节的问题.结合广西大学法学院法学本科教育的具体实践以及法学学科建设的实效,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包括正确定位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丰富和完善法学本科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优化法学本科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改进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学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法治"、"入世"、全球化、统一司法考试、世界经济-法律一体化等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迫使与之极不适应的我国法学教育体制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本文在论述以上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法学教育规范和质量标准,对法学教育实行法制化管理;改革法学教育体制,保留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增加且主要采用6年本硕联读制;撤消一切法学成人教育和部门法学学历教育,将法学教育统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将单科政法院校和部门院校统统并入综合性大学法学院,以保证统一的人才培养质量,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等法学教育以培养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然而我国高校每年培养出来的大量法学人才却面临找工作难的困境,其原因是由于当今社会人才需求与高等法学教育失衡导致的。社会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具有强烈法律精神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解决二者失衡问题需要创新法学教育治理体系,进行法律职业一体化建设与创新司法考试制度,以及进行法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当今世界法学教育的一种趋势。虽然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与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师生关系、法学核心职业技能及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诊所式法律教育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法学教育模式,而是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形成我国法学院职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法律全球化”的理论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全球化”的热潮,作者冷静针对全球化、尤其是针对“法律全球化”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与评判。认为法律全球化的概念使人模糊了“法律”的涵义、混淆了传统的法的分科,是一个经不起法学原理推敲的提法,是先前“世界法”的翻版。指出法律全球化不能正确描述法律发展的动态;应当正确理解和表述经济全球化对法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规律把握执政党建设的主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特定表现的认识 ,是执政党把握和实现领导主动权的前提和关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 ,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由领域高度合一到领域逐步分离的基本趋势 ,由此决定着社会关系必然从简单到复杂、发生利益分化与重组 ;社会秩序必然要经历稳定———动荡———走向稳定的过程 ;社会价值观念必由单一转变为多样与多元。这些变化要求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面向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转变 ,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政党执政规律 ,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法、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执政党与社会这三对基本关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性工作。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是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贵州民族学院在“四五”普法工作中抓住重点,明确目标,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等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扎实工作,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推进普法宣传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探寻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与法律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等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法的发展之路,必须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考虑法律全球化的因素,更不可忽视本土资源的重要影响。只有如此,中国经济法才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更新,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教育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特别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不仅历史文化传统上与大陆同根同源,而且由于同属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司法制度、法律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在法律教育面临挑战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为大陆法界同仁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一样,法律全球化的概念也肇始于西方学者。受经济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进路,应既要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也要考虑法律全球化的因子,同时,还不可忽视本土资源的重要影响,只有如此,中国经济法才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更新,实现其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法律文化转型在知识理性主体和法律文化结构两个方面亟待重建,前者表现为公民民主观念、法治思想和人权意识的缺失,后者表现为法律制度文化不够健全和法律精神文化比较淡薄。在全球法律文化撞击下,现代法律秩序的变革使法律文化的解释理论既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矛盾,又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正确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转型以及现代法律秩序的时代走向,必须协调处理好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全球化的分析路径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压制的法律全球化,另一种是对话的法律全球化。寻求对话的全球化以及对话的法律全球化,是一个国家以结构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秩序创造的重要方面,它必须通过法律和法理对话的方式得以体现。特别是一个大国对全球化的参与,更应是一个自主的、对话的过程。那么,参与法理之全球对话的基础是什么?当然是对话者的法理创造。在我国这样的法治后发达国家和社会结构、主体交往秩序具有明显独特性的国家,依凭什么进行法理创造?民间规范的挖掘和民间规范研究与规范法学研究的结盟,或许是实现法理创造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国际经济法"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国际经济法"作为高校法学教育的基础课,应当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好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