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老子列传》中有三位“老子”。老莱子非老子 ,学术界已有确论 ;出土楚简确证“仲尼学乎老聃”的老子 ;何炳棣先生则论证了周太史儋即战国时的“老子” ;而细读《史记》则可知司马迁直笔肯定老聃 ,暗里却曲笔肯定太史儋。  相似文献   

2.
重写老子其人 重释《老子》其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楚简《老子》与诸今本《老子》所显现的老子并不相同 ,一个是与孔子同时而且并不相绌的李耳老聃 ,一个则是战国时代与孔子抵牾的太史儋“老子”。果然如此 ,老子其人要重写。而根据出自一人一个时代的《老子》诠释 ,也需有全新审定的问题。但现在首先要弄清楚楚简《老子》。此文提出一系列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老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相传是春秋末期的老聃,其姓名和生卒年已难详考。较早记载关于老子事迹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但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居然出现了三个老子:一个是和孔子同时的老聃,一个是老莱子,一个是周太史儋。他还连用“或曰”、“莫知其所终”,“世莫知其然”等词句。令人莫知所从。老子到底是老聃(李耳)?是老莱子?还是太史儋?实际上,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隐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此外,《史记·老子韩非列  相似文献   

4.
《老子》五千言与商鞅变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义成 《中州学刊》2002,(3):114-118
在楚简研究中,有论者认为,二千言简本《老子》出自老聃,五千言《老子》则出自太史儋。本文接着提出,太史儋入秦时间不是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而是秦孝公十一年,即公元前350年,正值商鞅变法十年后。五千言悉数采用二千言并加以改铸,实际为反变法而造,其政治取向与其崇高的哲学成就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认为,太史儋《道德经》是老聃《老子》的增订传本,而且《道德经》从逻辑定义、世界基本规律、认识论和军事辩证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老聃年代考     
老聃的在世年代,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历代为此作了不少的考证。但是,由于论者大都未能跳出儒经崇拜观点所划定的圈子,所以至今问题仍然未得解决。笔者认为:现在我们研究此问题,应当首先重新审核史料,把《史记·老子列传》里面的记载审核清楚:哪些是比较可信和确凿的史料,哪些则不过是一些待考的传说。只有这样,老聃在世年代之真实情况,才会水落石出。笔者审核老聃即太史儋之说,是符合史实的。以下是本文所作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7.
郭店竹简出土,为先秦的儒道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是当前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件大事。此次出土的竹简本《老子》,推翻了本世纪初疑古派关于老子后出的观点,可以澄清学术界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这部分材料还不足以澄清老子其人与其书的一些其它问题,如老子是否有两个人,一个是老聃,先于孔子;一个是太史儋,晚于孔子;目前的简本《老子》是否就是一个完整的古本?老子思想的发展是否有不同的传承的系统?我个人认为,简本《老子》的出土还不足以澄清以上诸问题,故拟就道论在简本《老子》中的位置,及其与帛本、王本中道、德等概念的…  相似文献   

8.
一、郭店楚墓简本《老子》为老聃书,《老子》增订传本《道德经》为太史儋书把郭店简本《老子》同帛书本《德经》《道经》,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以下统称通行本)《道德经》对照,简本分为甲、乙、丙三篇;帛书本和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帛书本和通行本收录了简本全...  相似文献   

9.
从“合纵连横”到“远交近攻”──评战国中期秦国的军事与外交刘根良战国中期,各国之间出现了猛烈的合纵连横战争,时间长达五、六十年之久。从史料记载看,关东六国较多的采用合纵战略,而秦国以连横为主,历来有一种看法,认为秦搞连横,后来打败了六国,连横术似乎比...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与古代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孔、孟、荀对数学的态度先秦儒家,以孔子肇其始,以孟子继其流,以荀子集其成。孔子生当春秋末年,孟子活动于战国中期,而荀子则盛名于战国晚期。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尽相同,使得三者的思想也略有差异并呈现出历史发展的轨迹;但在总的方面和主要问题上,他们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数学和科学,三人都没有作过专门的论述;但从他们的一些零碎言论以及其学生和后人所记录的有关事迹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这三位大儒对于数学和科学的态度。我们先来看孔子。孔子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虽然不是数学家,但对于数  相似文献   

11.
孙以楷 《学术界》2004,(2):129-142
郭店竹简<老子>整理公诸于世后,郭沂先生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认为竹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今本<老子>作者是太史儋.其立论的逻辑思路是简本<老子>未曾被盗是足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在理论上有根本差别→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作者不是一人.本文针对郭沂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简本<老子>可能被盗→简本<老子>是节选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理论没有根本差别→简本、今本的作者都是老聃.  相似文献   

12.
商君与《商君书》简介商君名鞅,生于战国中期,是卫公的同族,因而也称为卫鞅或公孙鞅。曾在魏国做过小官,后来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执政二十二年(秦孝公三年至二十四年,即公元前三五九年至三三八年)。他是反对复古、主张革新  相似文献   

13.
战国后期 ,秦国在统一巴蜀前后与巴蜀民族始终发展着不同的关系。统一之前 ,秦国与巴、蜀两国虽说很友好 ,却存在领土争夺与统一对方的问题 :秦国为从蜀国收复失地而暗中努力 ,巴国依附于秦国 ;统一之初 ,秦在两地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政策 ;30年后 ,秦国完全废除了蜀侯在蜀地的统治 ,直接统治蜀地 ;在巴地 ,秦国仍然施行“蛮夷君长”制。这与两地民族之历史、社会现状有密切关系。秦国的做法为后代王朝整合、统治南方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4.
王子今 《中州学刊》2006,(4):164-166
战国晚期,列国在河洛地区会盟频繁。这一地区成为会盟中心,应与秦国东向扩张首先将这一地区作为侵吞目标有关,很可能也与周王朝政治权力虽然衰败,然而依然余威残存有一定的关系。而当时“天下”观念得以普及,于是河洛地区作为“天下之中”的地位受到重视,应当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要统一六国,必须解决好"富国强兵""君臣关系"以及"政权运作"等三个重大问题。秦国通过吸收和整合诸子学派中的相关学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效地解决了国富兵强、君臣关系以及政权运转等重大问题,推动了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不仅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出众的音乐大师。他一生酷爱弹琴唱歌,还创作了不少歌乐曲。相传古琴曲《龟山操操》、《将军操》等均为孔子所作。 师旷:春秋后期晋国的宫廷乐师,是位盲人音乐家。相传《阳春》、《白雪》等琴曲均为师旷所作。他曾为晋公御前演奏,被誉为高雅之乐曲。 高渐离:战国末年燕国人,善击筑(筑:相传为一种陶质乐器)。高渐离送别荆轲去行刺秦王,在易水河边惜别时,曾击筑而歌以祝成功。被秦王得知后,  相似文献   

17.
张循 《兰州学刊》2007,(4):185-187
从春秋末期开始,孔子的弟子们便展开了一场"造圣运动",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将孔子从一个平民宣传成为一个"圣人".这个运动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战国中期,在孟子的手里基本上取得了成功.此后的战国后半期,孔子作为"圣人"乃至"圣人"之首的形象就再没有动摇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楚简本、通行本《老子》以及《论语》有关论述的比较与分析 ,认为楚简《老子》关于“有状混成”而非“有物混成”的道论 ,体现了原始道家的一种具有思想深度的“美学” ;楚简本以“大”名“道” ,而通行本同时以“大”、以“玄牝”名“道”的不同美学意义 ,前者基于崇父、崇天的原始男性生殖崇拜 ,后者则体现战国中期天地、乾坤、男女并称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意绪。值得注意的是 ,从楚简《老子》看 ,原始道家思想并非是尚阴而守雌的 ;本文论证了老聃、孔子时代儒、道相容的思想格局 ,以及所谓儒、道美学原本“对立”这一学术见解的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荀况到了秦国,秦昭王的相国应侯范睢问他到秦国的观感时,他深有感触地说:“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秦国官吏这种廉洁奉公的风气,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培养出来的,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四代,历时一百年,一直保持着。秦国国势之所以四世不衰,始终强于诸侯,正是这种可贵的民俗吏风决定了秦国强胜的必然性:“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相似文献   

20.
子夏氏“西河学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夏是孔门中的高足,孔子去世时,他才二十九岁,又一直活到战国初期,其后迁居魏国,讲学西河,做过魏文侯的老师。西河成了他传播学术思想的场所。曾子曾经责备子夏说: “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这段话不但透露了子夏和曾子都在孔子死后移居西河,同时也揭示出以孔子为代表的洙泗学派及其后以子夏为代表的“西河学派”之间的亲缘和变异的关系。可见孔子死后,儒家形成鲁、魏两大派。作为魏派的子夏氏之儒曾经对儒家经典做过一番整理工作。《论语》由他与仲弓撰辑,《诗》、《易》由他传于后人,《诗序》由他写成,《春秋三传》由他传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