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代吴越的建筑匠师喻皓,以建造木塔驰名,但是古人没有留给我们有关这方面的详尽而可靠的资料。据文献记载,喻皓曾指导别人建造杭州梵天寺塔,研究者都作为史实来看待,其实问题不少。关于梵天寺塔的建造经过,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云:“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方以瓦布之,而塔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  相似文献   

2.
王雪  李英武 《社科纵横》2009,24(8):96-97
祖国各地山川雄秀,历史缅邈,人文蕴籍。本文从观察感受,深入体会;取景构图,寻找角度;色块搭配。光影布局;处理画面,表达情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笔者在古镇民居写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目的是借助古镇民居写生教学,追忆古镇的历史痕迹,感悟民居建筑的美学价值,在培养写生表现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借用它来培养学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感悟。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诗文成就甚大。在理论方面,他对整个明代文学的总结和评价,全面、系统,多有卓见。虽不免苛刻,但当时及以后均无能比者。本文列述钱氏对明代文学的总结、评价,认为这对于清初以至整个清代文学(主要指诗文创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是钱谦益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与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刍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齐学栋 《学术交流》2006,(10):131-134
古村落或传统民居作为传统乡村聚落和居住空间的历史遗存,成为诠释过去时代特定生活方式及其文化习俗的空间文本,国内古村落与传统民居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古村落民居自身的建筑与历史文化意蕴为对象;另一类则在前者基础上侧重于对古村落或传统民居旅游开发与保护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对于古村落或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有两种;一是内生性开发,二是外部介入性开发。  相似文献   

5.
在解释晚年钱氏心境和行为时 ,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是旧日世家子弟的“后死之悲”。钱氏晚年潜心于著述而对俗世的极端冷漠 ,本身就是不愿意再卷入红尘尤其是作为其中心的政治旋涡的证明 ,即便他由于历史情势所逼而与当局有所过从 ,但其真实心态、思想与行为也应当以身不由己视之。与陈寅恪先生出于其“家国旧情”而对钱牧斋百般回护一样 ,在钱钟书先生的诗作中 ,也明确表达了一种对包括自己在内的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同情之了解”。  相似文献   

6.
涂俊 《唐都学刊》2012,28(3):101-106
以关中民居建筑的管理制度为重点,研究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影响下民居建筑谨慎的表达方式。民居建筑在等级制度的干预下虽处于被动的情况,但是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在建造房屋的同时寻找着中庸变通之道,使得民居建筑在装饰艺术方面受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制约中显得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和浙江、江西部分地区,分布着一种风格鲜明的民居建筑,这种民居建筑白墙黑瓦,简洁典雅,精美绝伦的石雕、木雕、砖雕交相辉映,使整座建筑美轮美奂。这种民居建筑被统称为徽派民居,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发展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等诸多方面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8.
曾群浪 《社科纵横》2009,24(10):116-117
赣派民居建筑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本文以现存的赣派民居建筑代表之一流坑古村为依托,从对于包括建筑设计在内的一切设计艺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构成美学法则出发,以线构成为突破点来探讨赣派民居建筑与构成美学。  相似文献   

9.
陈公望 《求是学刊》2000,(3):101-104
钱谦益最值得归庄钦佩者有二卓越的文学成就;对后进的提携与培养。又鉴于钱谦益一生的坎坷遭遇及其从事实际的反清复明运动,则又为归庄所同情和理解,故而,对钱氏“晚节不保”之举采取了宽容、理解和谅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杭州孔庙     
杭州孔庙杭州府学旧有宣圣庙,俗称孔庙,在府治之南,子城通越门外凤凰山之右。南宋绍兴元年(1131)于凌家桥慧安寺故基(今劳动路)重建府学,此后杭州府学孔庙曾多次增辟规模。淳六年(1246),宋理宗赐孔庙御书“大成殿”匾。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定...  相似文献   

11.
南宋石经考述陈光熙陈进杭州南宋石经又称“宋高宗御书石经”或“南宋太学石经”。现存杭州碑林(原杭州孔庙),共85石。作者经核验实物、参阅典籍,考述如下:一、南宋石经实物现状现存85石南宋石经中有:《易》2石,《尚书》7石,《诗经》10石,《春秋》48石...  相似文献   

12.
钱镠与杭州     
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自然条件优越。秦代始置钱唐县,隋置杭州,五代吴越和南宋先后在此建都,元明以后一直是浙江省省会。以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风景优美,街市繁荣著称于世。是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是名闻中外的旅游城市。但是杭州城市的发展,在五代以前,其兴起和繁荣北不如苏州,南不及绍兴。这是由于杭州特定的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政治地理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在远古时代,杭州西湖是一个海湾,今杭州市区是一片汪洋的浅海,据传公元前三世纪末,秦始皇东巡会稽,“至钱唐,临浙江”就曾在今宝石山麓西湖之滨缆舟。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初的春秋时代,吴越争霸,苏州和绍兴(当时称吴和大越)已是吴国和越国的首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显露头角,杭州尚是默默无闻的两国边陲。秦统一中国后,始于今杭州地置钱唐县。钱唐县当然不可能设在这海湾口的浅海滩上,而设在“逼近江流”的“灵隐山下”。灵隐山是古代武林山的别称,泛指西湖群山。钱唐县局限在面江靠山的山麓地带,限制了它的发展,自然无法与地处太湖平原、宁绍平原的吴、山阴(即今绍兴,秦置山阴县)相抗衡。到了汉代,西湖与江海已经隔绝,今  相似文献   

13.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但关于南宋故宫的资料,过去留传下来的不多。潜说友说:“内廷事秘,臣下不能详知”。这是一个原因。本文仅就目前所能看到的一些资料,将南宋故宫的历史和皇城宫殿的建造情况,扼要地加以叙述,疏误之处,请予批评指教。一、故宫历史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高宗自扬州逃到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就有驻跸杭州之意。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高宗初来时,本来选地在西湖北山之阴的西溪,建立行宫,至今还有“留下”之名。后来,因为凤凰山东麓,原有隋唐北宋时的州治,又是五代吴越国的国治,便扩建做为行宫。据当时执政叶梦得说:“州治屋宇不多,六宫居必隘窄,且东南春夏之交多雨,蒸润非京师比”。简陋的情况,可想而知。绍兴元年  相似文献   

14.
涂元生  谢欧  谢金贵 《社科纵横》2009,24(12):129-130,133
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多样,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居住科学的代表,是社会学的活化石,是建筑艺术的奇葩。我们应该科学地吸收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在现代建筑中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水浒》内容与宋元时期杭州的说唱艺术作了比较分析,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施耐庵及其《水浒》与杭州说唱艺术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之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之史学项文惠钱国莲本文对中国近代史学三大家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的史学理论及贡献作了分析评述,着重指出他们在中国传统史学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项文惠,男,杭州章太炎纪念馆;钱国莲,女,浙江工业大学。(杭州310014...  相似文献   

17.
杭州钱江投资区走向21世纪的架构──钱江投资区的发展前景分析和发展模式研究方民生钱江投资区的发展前景分析和发展模式研究,;着眼于未来,着重干发展模式和运行体制的架构,是对投资区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的探索。杭州钱江投资区于1990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  相似文献   

18.
《东西南北》2009,(1):70-70
几场夏末秋初的暴雨之后,西湖的风开始清凉。晚8点,位于岳庙对面湖上的“印象西湖”准时开场。这是杭州旅游的金名片之一:许仙和白娘子从湖上跑来,还有几百名白衣的凌波仙子举着荷叶远远铺在水面,与近处湖面上正盛开的荷田一同摇曳生香,真假难辨,观众席上一阵阵地涌起惊呼……  相似文献   

19.
正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北京的四合院不仅最多,而且品种齐全,从"巨无霸"四合院——皇宫、王府官邸到百姓民居;从数百间的繁琐格局到大、小四合院、三合院、大杂院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四合院与北京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联,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历史人物都与四合院有关。而众多四合院在建筑形式和装饰手法上的多样性,无不代表了民族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正因为如此,北京的四合院才成为中国北方民居,乃至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  相似文献   

20.
杭州西湖苏轼书迹著录若干疑误考辨陈汉民,洪尚之苏轼在北宋熙宁、元枯两度出任杭州地方官期间,遍游西湖胜景,赋咏歌赞,题名留迹,其中的诗刻和题名刻石手迹多为后人所珍重,历代有关西湖的史籍中屡见著录,然鱼龙混杂,难免出现种种讹误乃至孱入作伪冒名赝品,这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