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人世界》2008,(5):90-90
深圳金夫人婚纱摄影:深圳金夫人婚纱摄影以重庆金夫人为龙头,目前已成功发展到98家全国连锁经营企业,享有“拍婚纱照到金夫人”的信誉口号,在全国率先运用数码高科技婚纱摄影及后期制作,为中国近60万对新人提供完美服务,故被中国摄影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影楼”、“中国摄影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正>婚庆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朝阳产业。如今,温州婚庆市场中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不仅如此,婚庆产业还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婚纱的起源及其发展,并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了我国婚纱行业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婚纱流行的因素,阐述了我国婚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虚无的、幻想的,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才能将其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显著优势,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了战略性有利条件,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中国特色文化治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为新时代新征程精神富有提供坚强保证,发挥好这些显著优势必将能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最大优势,要增强党的领导力,发挥好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核心优势,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理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党领导下的精神文化领域改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科学指引,要增强理论凝聚力,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思想优势,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推动人的精神世界的理想样态变成现实,进一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增强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中国特色文化治理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支撑,要增强改革创造力,发挥好中国特色文化治理的制度优势,推动文化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实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治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实践经验,要增强实践引领力,发挥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经验优势,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其服务水平质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精品,注重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要增强文化影响力,发挥好中华文化优秀基因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5.
对观念摄影这种新媒体艺术的早期艺术形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观念摄影的产生及早期实践、观念摄影与观念艺术的密切关联.考察和分析中国观念摄影艺术家的本土化实践经验,分析具体作品,概括出中国观念摄影的实践主题.这些主题指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各个层面,包括生存境遇、家庭生活、身份认同、城市化、都市文化、消费文化等,指出中国观念摄影艺术强烈的批判性和鲜明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潮汕摄影人创作心态、创作状况,特别是对乡土摄影、民俗摄影、怀旧摄影等大量图像文本的深层语义所作的文化解释,力求描述并揭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过渡时期发生的社会转型及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7.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对画像行业造成冲击,一些画师改业从事照相馆人像拍摄,把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法则运用到人像摄影中,从当时留存至今的“小照”、“肖像”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受中国传统肖像画形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传统。清宫流传至今的慈禧着色放大照片是早期中国人像摄影的珍品,而勋龄所拍摄的慈禧扮观音的化妆照可视为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摄影创作的先驱,它与西方同时期盛行的高艺术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精神境界和宗教信仰,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8,(27):10-11
婚宴通常是中国传统婚礼的压轴好戏,最热闹也最复杂。正确的场地、正确的菜系,就如同新娘选择合适的婚纱一样重要。两位新婚太太用经验告诉你,如何办实惠又韵味的喜宴。  相似文献   

9.
作品名称|海尔抱抱小灯人 点评内容|作品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元素,它不只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同样也是现代文化和生活的缩影。从作品中也让人看到真正的中国元素不止是中国符号,也是中国人文、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风光摄影可说是一个带引号的特定词汇。因为它实在与带有自然客观的风景摄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个词汇中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社会内容过于冗杂,像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迷团,深刻地纠缠在我们的现代视觉历史和当代文化生活之中。百年多来的中国风光摄影,见证了国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折射出政治、经济时代和摄影师们的文化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更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情有独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追随者。在组织开展老年群体业余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可行、可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2.
婚庆纪念旅游是旅游与婚庆的创新式联姻,个性化十足,属高端旅游产品。北海婚庆纪念旅游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及多彩的民俗风情,将热带海洋风情、南珠文化、疍家文化、壮家婚恋习俗等融入婚庆旅游产品,从情感维度提升价值,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婚纱摄影、纪念性庆典仪式及宴会服务,有助于重塑并提升北海旅游形象,积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12,(14):F0002-F0002
为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表达对社区干部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诚挚敬意,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本刊特向全国读者征集稿件。征稿内容:与当地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书法、绘画、摄影、年画、风筝、剪纸、徽雕等作品。  相似文献   

14.
《源流》2011,(13):84-87
"不能让历史留下空白。"这是上世纪80年代纪实摄影的重要信念。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没有一部民众生活的图像史,这一发现强烈地刺激了一大批职业或非职业的摄影人,他们开始强调摄影的纪实性,努力地推动纪实摄影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会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了一批群众性的社团,活跃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如教授合唱团、京剧团、舞蹈队、桥牌协会、摄影学会等等,特别是教授合唱团多次参加全国性和省内外的大合唱、文艺汇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花卉的拍摄     
李三立 《老友》2014,(6):48-48
正夏天到了,各种花儿竞相绽放。种花的老年摄影朋友们足不出户,在家就能拍到美丽的花卉;也可以在生活的小区里细细琢磨、慢慢品味,利用各种自然光线,拍出心中最美的花卉。那我们用什么手段或者用什么摄影技巧来完成画面的构成呢?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主题,就好像儿童要拍出天真烂漫、婚纱摄影要拍出幸福甜蜜一样,花卉要拍出美丽和绚烂。有了主题,到了现场才能决定是拍摄一个大场景还是中景或者特写。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拍摄方法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检讨东西方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由哲学入手研究中国文化与由文学入手研究中国文化的优劣。研究指出文学以其感性形式提供全面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其有序的价值结构透视一种文化的错综复杂的价值关系,便于人们全面了解认识诞生它的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生存式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理想材料,而中国古代通俗文学则是研究中国古代大众文化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8.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下,一种温而潇洒的时尚消费热潮正在老年人中悄然流开来。披婚纱,重温昔日的恋情不少老年夫妇于结婚时受条件的限制,没能留下一张像样的婚照。为了重温往日的恋情。更为了今日的夫恩爱,一些老年夫妇成双成对地走进了婚纱摄楼补拍婚纱照。据某地一家婚纱摄影部经理绍,前来补拍婚纱照的老年夫妇已占拍婚纱照数的1/8还多。赠手饰,补上年轻时的缺憾老年夫妇年时结婚的情形几乎都十分相似:婚事办得特别朴,两张单人床和被子行李合在一起,没有什像样的家什,也没有什么金银信物。为了弥补份缺憾,向老伴…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大众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作用之下,摄影已成为了寻常百姓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最直接手段.摄影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最根本的定义在于“以光线绘图”,在现代社会中,摄影更多的倾向于以摄影艺术创作主体为基础,以日常生活行为实际为对象,将普通且短暂的事件刻画为永恒的视觉图像.正是由于摄影具有让欣赏受众及创作主体深化情感的功效,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文章以摄影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历史在摄影下的真实还原分析、民间文化在摄影下的传播分析、大众审美角度在摄影下的开放分析以及群众生活在摄影下的艺术化发展分析这四个方面入手,围绕摄影对群众文化的影响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对20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条件良好,农民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且他们对未来生活有更强烈的期待和信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精神生活中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他们接触较多的是传统传媒,更注重中国传统节日,近一半农民所谓的宗教信仰是非正式的世俗化的。而是否信教与年龄无关,且城乡无显著差异。农民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评价,更多是考虑到依赖于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同时对心灵生活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