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属于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自由流派。它突破了货币周期理论,把来自供给方面的技术冲击等意外真实冲击看作是经济波动的根源:认为经济波动不是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偏离.否定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和短期的观点;坚持货币中性主张;反对政府的干预政策。它以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性波动原因的理解,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循环出现的上下波动现象.其中经济增长水平呈绝对下降的经济循环波动属于古典周期,经济增长呈相对下降的经济循环波动属于增长周期.经济波动是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而普遍存在的,不论经济制度如何,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哪个国家,经济波动都是存在的,只是经济波动的形态、性质、成因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作为基本分析框架,构建一个带有时变摩擦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在考虑经济结构变化的前提下,使用经济周期测度(BCA)模型对1978-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进行研究和引起波动的因素进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1993年是我国经济系统结构变化的断点,1978-1992年我国经济波动主要受技术冲击影响,其他的冲击因素具有缓解经济波动的作用;1993-2015年,我国经济波动主要受投资冲击的影响,而技术冲击、劳动冲击和外部冲击也起到部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源由从单一波动源向多种冲击共同作用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货币供给理论分析(一)西方主要货币供给理论1.货币供给外生论货币供给外生论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传统观点,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凯恩斯认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影响货币供给的数量,而且可以影响利率水平,还可以影响人们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预期,起到宣示效应。因此他认为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本身变化不受经济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的理论研究方面,从熊彼德的创新理论到索罗的经济增长理论,再到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家逐步将知识从经济发展的一个外生变量纳入内生变量加以分析,日益深刻地解释揭示知识要素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在知识的实证研究方面,OECD在1996发表的《以知识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中 ,投资波动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Kydland和Prescott,1982 )。在构成GDP的主要成分当中 ,消费需求基本保持比较平滑的变化路径 ,净出口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 ,它对于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也逐渐降低 ,因此GDP中波动性较大的成分主要是投资需求 ,投资需求管理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方式 ,投资行为是判断经济周期阶段性的主要依据。在对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当中 ,已经发现美国等国的固定资本形成 (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所占份额 )同人均GDP之间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古典增长理论、外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本文运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这三个阶段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认为内生增长理论对江苏省最具指导意义,并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对江苏省的内生增长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中国国际旅游经济波动:原因、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经济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客观过程和现象,其波动有自身的规律和原因。经济波动通常称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非规则的、周期性的扩张和收缩的一种动态变动过程。衡量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指标体系中包括实际GDP、个人收入、公司利  相似文献   

9.
宋海荣 《统计与决策》2005,(17):113-115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模式 新增长理论的突出之处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人口增长),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边干边学、人力资本积累、研究与开发、递增收益、开放经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以及垄断化等问题的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而持久的跨国差异,为长期增长提供了一幅全新的图景,在国际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经济增长理论根据所采用的生产函数以及探究经济增长动力的不同有各种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谱分析的安徽省经济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测定经济周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安徽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于安徽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定义与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安徽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还比较少,故采用增长周期法,剔除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指数长期趋势,生成人工序列,并对其进行加汉宁窗的谱分析,得到相应谱密度曲线;确定安徽省经济波动周期分量的长度与类型,对安徽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进行回顾,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是造成安徽经济周期波动最直接的内在原因。安徽省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以减缓经济波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中国GDP总量序列进行了时间趋势分解并结合实证结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周期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同时以此为视角,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中国经济周期的超制度特征以及转轨期经济波动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周期的新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周期通常被定义为"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刘树成1996).在通常情况下,像经济周期这样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是由许多因素造成和决定的.即使同一理论可以适用于一切周期现象,也仍然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同时存在的余地.每种对周期的不同理解,也就决定了某一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周期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施发启 《统计研究》2000,17(7):59-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迅速提高到1998年的795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7%。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增长在年度间的波动仍然比较频繁和剧烈。例如,经济增长率最高的1984年仅为15.2%,而经济增长率最低的1900年仅为3.8%,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经济波动究竟是一种杂乱无章的随机波动,还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周期波动?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此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不同意社会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这一说法,认为不能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硬套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上,我国发生的历次经济波动也不具有历史必然性。但也有人认为,经济周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存在周期性波动。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存在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周期的特点和成因等作一初步探讨,最后运用经济周期模型对未来12年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灰色动态关联分析法对我国1977-2014年的六轮经济周期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经济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变动,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技术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对而言,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重要性次于前者.因此,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创新机制,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及经济周期波动趋势呈现新特征,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选取63篇论文,对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周期协动性进行元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越南和新西兰的协动性最强,中国与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经济周期协动性较强,且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但与日本和菲律宾的协动性却较弱。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强度、金融开放度、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会促进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加强。所选中文样本对中国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及选定的国家稳健性检验均不存在发表偏好。因此,提出提升内动力、合理运用宏观调控工具、注重外资引进质量、构建经济波动的预警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内蒙古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一)周期的划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是从经济周而复始地出现扩张和收缩的意义上来说的,并不代表经济波动具有严格、绝对的固定规则.因而,每一个经济周期之间的特征,如波幅、波峰谷、整体位势以及周期长度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尽管不同经济周期的具体特征各异,但它们在扩张与收缩、波峰和波谷相交替的意义上却是完全一致的.本文采用的是"波谷一波谷"的周期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谱分析来研究经济周期的文献不多,谱分析从频域角度反应了时间序列周期波动特征的全部信息,并有助于深入地研究各种不同周期的特殊形态及其形成机制,而且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周期的研究更是空白.因此,文章选取谱分析方法对西藏1951~2006年的经济波动周期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西藏经济发展明显存在长度为2133年的库滋涅茨周期,经济波动受建筑投资波动的影响最大;西藏经济还存在相对较弱的4.92年的基钦周期和10.67年的朱格拉周期,并分析了各种周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1979-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得出结论如下:经济波动在淘汰本地区低效率投资项目和企业、优化投资结构、从而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直接效应的基础上,因受中国地区间激烈竞争和产业同构的影响,会吸引邻近地区的优质资源,对这些地区的投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从动态视角的检验发现,相比于短期,两种效应在长期的作用更大.本文关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对于解释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机理,以及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 ,而技术进步是由各种内生因素决定的 (Romer,1986 )。新贸易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Grossman和Helpman ,1991)。Coe、Helpman和Hoffmaister(1997)分析了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几个途径 :国际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学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总体性,二是数量性。总体性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本质属性,以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本质的目的。数量性则是从数量上观察、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属性表现,寻找其发展变化规律,在质与量的统一中全面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用统计学的这两大特征研究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深刻性。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总体性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在进行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1)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属于货币推动型,因为国家对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控松紧有度,因此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随着市场上资金流量的多少涨跌起伏。2)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属于消费拉动型,社会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