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特是阿拉伯人的摇篮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沙特一直是中东地区的温和派国家.虽然没有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以色列那样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沙特却凭借自身的实力阿拉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深深影响着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是中东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沙特力排众议,从非斯首脑会议到<贝鲁特宣言>、<利雅得宣言>,彰显出沙特作为地区大国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国际伊斯兰宣传工作者协会最近在阿布扎比成立,该协会是根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闻文化部第一国务秘书阿卜杜拉·努维斯倡议成立的.协会有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科威特、英国、法国和中国的穆斯林新闻工作者和业余作者参加.协会旨在交流经验,加强对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的宣传工作.协会成员可以在国际伊斯兰宣传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沙特是阿拉伯人的摇篮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代,沙特一直是中东地区的温和派国家。虽然没有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埃及、以色列那样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沙特却凭借自身的实力阿拉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并深深影响着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是中东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沙特力排众议,从非斯首脑会议到《贝鲁特宣言》、《利雅得宣言》,彰显出沙特作为地区大国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沙特阿拉伯妇女地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问题在沙特阿拉伯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同寻常的位置。可以说,妇女地位是沙特社会现代化发展一个标志。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沙特阿拉伯妇女所受的社会约束可谓最多。伊期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妇女主要受部落习俗约束,地位很低。伊斯兰教创立以后,在某些方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和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使馆主办的"国际恐怖主义及其缘由"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30~31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沙特驻华大使穆罕默德·白舍尔博士和来自沙特国内的官员、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专家学者与沙特学者就"中国、阿拉伯、伊斯兰观点中的恐怖主义概念"、"国际恐怖主义缘由"、"中沙两国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和"国际社会反恐合作的最佳途径"四个专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不少共识.埃及驻沪总领事安泽鼎公使也出席研讨会,并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6.
吉达的雕塑     
“不去吉达不算到过沙特”。这是第一次访问沙特阿拉伯时,首都利雅得的一位朋友对我说的话。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朋友话中的含意。沙特阿拉伯素以“伊斯兰圣地”和“石油王国”而闻名于世。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建  相似文献   

7.
公元7世纪以后的中东政治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在现代中东政治中,伊斯兰教构成了影响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两者间存在的不协调,使伊斯兰教对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存。这一特性在沙特阿拉伯的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伊斯兰教在塑造沙特国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沙特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与伊斯兰教的某些内生性特征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得天独厚的伊斯兰教传统为基础、丰富的石油财富为依托,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沙特长期致力于成为全球穆斯林的精神祖国,借以增强其国家合法性和全球影响力.沙特通过传统外交和公共外交大力构建和发展伊斯兰国际机制,支持和掌控多个以宗教为纽带的国际伊斯兰非政府组织,大力资助伊斯兰教瓦哈比学派的发展及其全球扩张,这对世界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沙特宗教的高度外交化引起多国高度警觉,其宗教与外交的关系走向受沙特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中政教关系的发展、美国中东战略走向、中东国家乃至伊斯兰世界民主化转型中宗教、教派冲突的发展等三方面的制约,正进入调整与平衡阶段.  相似文献   

9.
1986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人数约为160万,来自全世界的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56718人是朝觐季节从国外到沙特阿拉伯来的.其余的是居住在沙特阿拉伯的穆斯林.外国到沙特的朝觐者1985年增加了34957人.国外穆斯林中亚洲人数最多,为559443人,其次是非洲,为285908人.朝觐者中有645303人是乘飞机到达沙特阿拉伯的,157658人走陆路,4.8万人走海路.以下是各国人数:  相似文献   

10.
沙特外援ABC     
按外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排列,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一。这是联合国有关组织1994年公布的。 发现石油以前,沙特政府的年收入仅3500万里亚尔,相当于700万美元。而今,这个欣欣向荣的石油大国以蓬勃发展的工农业和日益加快的经济增长率为世人瞩目,并且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伊斯兰机构提供慷慨的援助、源源不断的巨额援款 1973~1993年的20年中,沙特通过双边、地区和国际合作途径,提供的援款达2450亿里亚尔,占其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5.5%,远远超过了联合国有关援助国每年提供的外援不低于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0.7%的要求。目前,全世界已有70个国家从沙特的经援中受惠,其中非洲38个,亚洲22个,其他地区10个。沙特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机构——沙特发展基金会(SFD),1975年~1992年为60个国家的273个项目提供了贷款。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1983年发表的题为《经济发展合作》的报告,1973~1987年沙特提供经援总值在援助国中居第二位,1982~1986年居第四位。1988年,沙特外援占欧佩克外援总值的89%。 1988年,各工业国的外援平均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36%,沙特的经援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7%,是各工业国的7倍多。1989年,沙特经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6%。1990年为3692百万美元,占生  相似文献   

11.
一“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合作委员会)于1981年由阿拉伯海湾地区的六个阿拉伯国家组成,它们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阿曼、卡塔尔.这些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资源、社会……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是该组织取得成功的一个有利因素. 海湾地区由于其经济与战略地位,一向是列强角逐中心,先受英国控制,1971年以后美苏争霸,美国以“保护”该地区的油井与国际航道的通行自由,从而保证其本身和西方世界的利益为理由,曾表示必要时将进行武装干涉;苏联则派兵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国际穆斯林情报科学家与图书馆学家会议,于1986年10月20日,在马来西亚西北端的美丽城市亚罗士打举行,这次会议是按第一届会议①的决议在马来西亚举行,并由马来西亚国家教育部负责组织召开的. 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印度、利比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中国、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突尼斯、伊朗、苏丹、泰国、土耳其、美国、斯里兰卡、乌干达、英国、马来西亚等二十二个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如国际伊斯兰会议组织(OIC),伊斯兰教科文组织(IESCO),伊斯兰开发银行,伊斯兰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亚洲基金会,联合国有关组织)的一百九  相似文献   

13.
费萨尔基金会是由费萨尔家族提议创建的,并得到了沙特阿拉伯现任国王哈立德及王储法赫德亲王的支持。1976年正式发布了王室建会命令,总部设在首都利雅得。在国内外其他地方设有分支机构。建会的主要目的是对世界各地的德高望重的阿訇、伊玛目、杰出的伊斯兰教学者、笃信真主的虔诚的穆斯林以及阿拉伯文坛的著名人士给予奖励。它包括三个方面:1.伊斯兰服务;2.伊斯兰教研究;3.阿拉伯文学。伊斯兰服务这一项目通常是颁发一枚金质奖章和一份写有获奖者姓名的证书,证明获奖者忠实于他所能胜任的工作。另外,  相似文献   

14.
总部设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的伊斯兰发展银行特别助理去年9月到我国银川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办的伊斯兰国家经济洽谈会和伊斯兰文化中心奠基仪式,今年3月2日重访宁夏,就伊斯兰银行出资四百万美元建立银川伊斯兰经学院和一所阿拉伯语学校进行工程项目和造价的实地考察,并就援建项目达成了意向. 伊斯兰发展银行主要对伊斯兰国家和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区的一些发展项目以赠款和无息贷款、长期低息贷款等方式提供资金.近几年,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下跌,影响了欧佩  相似文献   

15.
中东变局前,沙特主要借助“沙美特殊关系”和依托“集体安全机制”来维护国家安全和拓展地区利益。中东变局使得沙特传统的地区安全政策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综合考量国际和地区局势,沙特对地区安全政策进行了调整,即从依赖传统机制向创建主导框架转变。为了应对特定安全威胁、重获大国地位认可和弥补传统机制失灵,沙特在最低限度的共性上组建了“四国联盟”、阿拉伯军事联盟和伊斯兰反恐联盟等特殊联盟。这些联盟具有目标指向模糊性、合作规范宽松性和合作手段灵活性等特点,为沙特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参与地区安全协调提供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合作框架。目前,特殊联盟确实让沙特拥有了巩固王室政权稳定、重振关键伙伴关系和扩大战略投射范围的优势,但受限于联盟的教派属性、机制缺陷和实际能力,沙特领导的特殊联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除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外,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国家中拥有大学最多的国家之一.巴现有6所大学,即毕尔宰特大学、纳加赫大学、希伯伦大学、伯利恒大学、加沙大学和耶路撒冷大学.其中毕尔宰特大学为世俗学校,希伯伦大学、加沙大学为伊斯兰学校,伯利恒大学为基督教学校,耶路撒冷大学由彼此独立的3所学院 (耶路撒冷伊斯兰学院、阿拉伯医学院和阿布达伊斯科学技术学院) 联合而成.纳加赫大学是巴规模最大的大学.  相似文献   

17.
有悠久历史的阿拉伯人民在中世纪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全世界约有2亿阿拉伯人.他们所处的中东地区,不但幅员广阔,而且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国际斗争的一个热点.伊斯兰法系涉及到6亿多穆斯林的生活,仍是当代世界上一个比较大的法系.阿拉伯国家有许多共同特征,同属阿拉伯民族,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除伊斯兰法(沙里阿)之外,这些国家的民法和商法基本上都是依据欧洲大陆法系制订的.因此,在研究该地区的法律时,将这些共同的特征联系起来,对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法律制度会更全面.但阿拉伯国家没有统一的法律,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同一国家的法律,其体系也不尽相同.鉴于每一个阿拉伯国家都是独立的全权国家,我们在中东地区从事工、商、贸活动时,必须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来制订计划和措施.限于篇幅,本文只重点介绍伊斯兰法对海湾国家立法的作用和影响,希望能引起人们对伊斯兰法律制度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95年3月22日,阿盟驻北京办事处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庆祝阿盟成立50周年招待会。同日,阿盟22个成员国的外长在开罗举行庆祝大会,并上演了一出反映阿拉伯团结的歌剧。阿盟还耗资数十万美元在阿拉伯各国首都举办讲座和体育活动。阿盟秘书长马吉德说,这次活动是阿拉伯的一次联合行动,也是证明阿拉伯国家能应付国际变化的一个机会。 阿拉伯国家联盟是一个地区性和民族性组织,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阿盟在联合国及其组织中享有观察员资格,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或新闻中心,主要出版物有阿文《阿拉伯事物》月刊和阿、英文《新闻公报》。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导下,约旦、沙特、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和阿拉伯也门等7个独立国家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宣告阿盟正式成立,永久总部设在开罗。阿盟的宗旨是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各国的政策,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 《阿盟宪章》规定该组织活动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各成员国的法律地位平等,互助,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和遵守联合国宪章。理事会是阿盟的最高立法机构,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每年3月和10月举行外长级例会,也可应两个以上成员国的  相似文献   

19.
吉达市位于沙特西部红海岸边,是沙特第一大商贸港口和航空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红海新娘"之美誉,其名源于人类始祖母--哈娃,阿拉伯语中祖母一词的音译即"吉达".自先知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以来,吉达就是圣城麦加的门户,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吉达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0.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伊斯兰王国。任何人到沙特都会产生一个强烈的印象:伊斯兰无处不在。每日每时你都会见到使你增强这一印象的事物:乘坐沙特航空公司的飞机,起飞时机上广播传出的是抑扬凝重的《古兰经》吟诵声,祈求真主保佑旅行平安;你去商店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