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其小说的悲剧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哈代本人对于悲剧创作手法的自觉运用。文章分析了哈代小说中的多种悲剧创作手法,对哈代小说的悲剧美作了一次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超越是戏剧悲剧和小说悲剧的共同特质。肖洛霍夫的小说在生命力的表达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形成了独特的小说悲剧的超越方式——生命的回溯意识。它的超越方式与俄罗斯古典的或同时代的小说迥异,超越的实体性内容与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有着截然的差异。它的出现完善了肖氏的悲剧程式,是对悲剧艺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包含了许多古希腊的悲剧元素。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智血》在情节安排、悲剧成因及悲剧效果方面都与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宗教救赎、圣经原型移位及后现代等的研究视角,从悲剧理论入手分析小说的悲剧特征,展示《智血》长久以来震撼读者的悲剧魅力,试图拓宽奥康纳小说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巴金小说有什么样的审美特征?一些学者认为是悲剧美;本文在分析巳金创作小说的背景后认为,忧郁美是巴金小说的审美特征。它来源于巴金以真挚的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凡人悲剧典型和英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5.
海岩小说结构独特,齐头并进的双线索、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和留有想象空间的情节空白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爱情悲剧、女性悲剧的叙说令小说充满浓郁的悲剧色彩;此外,对人性的深入探讨也是海岩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作中,讽刺艺术的运用占有突出的地位,可说是形成他小说的艺术风格之一。鲁迅小说所反映的时代,可谓是悲剧的时代,因此小说也就很自然地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但鲁迅十分注意悲剧与喜剧因素的互相联结,互相渗透,注意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8.
《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小说 ,小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 ;小说的主要人物汪文宣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其悲剧性格主要体现为情与理的冲突和希望与现实的落差 ;而汪母和曾树生的婆媳矛盾 ,其根源在于新旧文化的冲突 ,属于文化悲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述了主人公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着力刻划悲剧主人公亨查德的形象,使之成为人类小说史上最伟大的悲剧英雄之一.哈代既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超越.本文追溯了希腊悲剧的渊源及其发展,旨在分析《卡》与古希腊悲剧的承袭关系,进而阐述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是人类用以达到和平协议的共同语言。艾特玛托夫的悲剧小说正是对人道主义思想上的弘扬。通过分析艾特玛托夫的悲剧小说,探讨其作品的悲剧意识、悲剧人物的生存境况,以及小说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从而揭示出作者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情关注。他作品中的悲剧性不是导致悲观主义和消极无为而是饱含着乐观的基调和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萧乾小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萧乾小说独特的人性视角和善恶并存的生命意识,给小说带来了既忧郁又悲壮的诗化情调.萧乾小说在反基督教的表层叙事结构下隐含着从伦理价值建构方面向基督教文化寻求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基督教文化和<圣经>文学,带给萧乾小说抒情方式间接性、暗示性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历史小说创作成为80年代末至整个90年代文学生机勃勃的生长点。从80年代以文化历史小说为主的格局到90年代开放多元的新历史小说、演史类通俗小说,确证了80年代"一体化"的文学格局在90年代向文学多种可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前古小说中,存在着一个以长生求仙为主题的小说系统,构成此系统的小说前后历经方士小说和道士小说两个发展阶段。作为此小说系统中最常见的人物之一,汉武帝的形象在两汉到六朝的小说本文中发生了持续不断的演变。此文学形象的演变既形象诠释了方仙道向神仙道教演进的规律,亦集中反映出方士小说与道士小说之间的嬗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说的真实性是建构小说的核心所在,是关乎小说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细节真实与对人物心理逼真的虚拟构成了传统小说的真实性。现代叙事学更注重叙事方式与角度,叙述人以其独立的叙述创造了现代小说,而细节的逼真与否反而被遮蔽和忽略。其实,小说真实性的建构并不在其内部,而是一个叙述者与读者的道德、心理立场的契合问题,双方共同的道德、心理体认促成了小说逼真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小说一直以来受到欧美女性主义文学评论家的关注.评论家在对她的小说进行女性主义解读时存在着迥然不同的争议:一种认为蒙哥马利的小说是迎合父权制;另一种宣称她的小说是反叛父权制.通过分析蒙哥马利的代表作之一<新月的艾米莉>中艾米莉的四位引路人,试图得出结论:蒙哥马利的小说表面上看似遵循父权社会性别期待,实际上颠覆并挑战了传统社会的性别模式和价值规范;蒙哥马利还暗示男性和女性应该携手共同冲破父权制框架的箝制,在以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为核心的成长过程中实现整体人类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由于晚清动荡的政治格局及适应读者的需要,梁启超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外国政治小说的创作意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相反,外国政治小说的译介逐渐向历史小说、英雄传奇、革命小说以及社会小说发生嬗变,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融入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典范,自问世以来广受文人喜爱,并由此繁衍出一系列“世说体”小说作品.这类小说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世说体”小说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体例结构分门别类;小说人物基本真实,内容以轶闻琐事、妙言短语为主;小说叙事语言精练形象,言约旨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潮小说”的创作思想、创作特征与话语本质进行考察,对以往的“新潮小说”研究中存在的疆域界定含混问题,重新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寻根、先锋小说、女性写作、新写实小说以及晚生代作家的创作是构成“新潮小说”的五大板块。  相似文献   

19.
以鲁迅的创作及中国传统文化为参照,分析新写实小说在创作上存在的缺陷。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琐屑与艰辛;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环境的销蚀之下丧失个性,满足于平庸的生活,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缺乏挣扎与抗争。新写实小说在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方面陷入平民意识而没有超越,缺乏对现实人生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20.
《玉娇梨》和《平山冷燕》在“聚焦”叙事艺术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这两部小说对“聚焦”方式的应用形式多样,而且能够交叉使用,从而达到了叙述场景生动化、人物透视多方位变化以及叙述者与读者的互动。在“聚焦者”与“聚焦对象”关系的处理上,更为注重小说人物的感知,凸显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叙事特色,也是这两部小说在明末清初被其他作者模仿并深受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聚焦”叙事成果也代表了才子佳人小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