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立足于通信行业技术迭代的预研情境,本文基于知识基础和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了关键研发者的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组合模式对其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并对不同组合模式的效应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表明:对关键研发者创新绩效提升的积极影响强度依次为组合模式1(分解性较强+结构洞较多)、组合模式2(分解性较强+结构洞较少)、组合模式3(分解性较弱+结构洞较多)。通过对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的组合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影响关键研发者创新绩效的新机制,对关键研发者构建和“修剪”合理的创新网络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式创新的趋势下,外部知识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重要意义,人际交流是研发人员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侧重于分析社会网络所带来的外部知识异质性和复杂性对创造力的正向作用,忽略了外部知识对创造力的负向作用以及研发团队内部知识网络对该过程的影响。因此,基于人际交流的外部知识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并不清晰。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发团队成员的人际交流所形成的内外部知识网络对所获取的外部知识特征的影响,并进而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关系模型以及相关命题。本文结论对研发团队的创造力管理以及相关知识环境的培育政策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组织支持感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但其中的影响机制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基于组织支持感理论,同时从认知和情绪视角切入,将创造力效能感和积极情绪引入到组织支持感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关系分析框架中。采用自填问卷法调查了248名研发人员,在检验了同源方差和问卷信效度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建模(SEM)方法检验了研究假设,结果发现:①在中国情境下,组织支持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及其各维度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预测力,其中主管支持的预测力最强;②创造力效能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研发人员组织支持感与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积极情绪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组织支持感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④将创造力效能感和积极情绪同时纳入中介模型后,两者的中介作用完全解释了组织支持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FDI外溢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浩  陈益 《管理世界》2013,(12):78-88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运用负二项回归考察了FDI3种外溢效应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显示:FDI外溢是影响企业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3种FDI外溢效应的影响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首先,总体上FDI水平外溢和后向外溢对内资和外资企业的选址均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但FDI前向外溢只对外资企业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对内资企业缺乏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DI前向外溢对内资企业中的大规模企业的选址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对中小规模企业则没有显著影响。其次,FDI外溢效应对企业选址影响的差异还表现出所有制差异,3种FDI外溢效应对外资企业选址的吸引作用均明显高于内资企业。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全球经济中,团队合作越来越被重视。个体作为构成团队的细胞,存在差异性。如何根据团队内部个体差异性提升团队创造力成为企业关注的新焦点和一个新的难题。文章从团队构成入手,对团队中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考察,分析个体差异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莹  张剑  张大龙 《管理评论》2020,(1):166-175
基于目标内容理论的观点,探讨了企业员工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追求对突破性创造力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并检验了代际差异对上述路径的调节效应。基于不同企业的247对上下级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目标促进员工的渐进性创造力,内部目标促进员工的突破性创造力;员工的目标内容对突破性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新生代员工,外部目标对老一代员工的渐进性创造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相比新生代员工,内部目标对老一代员工的突破性创造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针对上述结论,进一步讨论了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艾树  汤超颖 《管理学报》2011,8(8):1256-1262
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情绪影响创造力的文献,对当前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出情绪具有影响个体工作记忆、信息加工方式和工作投入的功能,从而带来了情绪影响创造力的认知路径与动机路径;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研究有必要结合情绪内在特征深入挖掘情绪影响创造力的动机路径,以及结合情绪事件理论界定工作场所中情绪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11.
12.
<正>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单纯考虑市场特征与企业本身特征对创新行为与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不够的,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企业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和司法效率、产权保护、金融体系等制度因素的影响。政府干预并不总是有效的。通常来说,政府会采用公共研发投资或创新补贴的形式和手段干预私人研发行为,而这样的公共研发投资或补贴对私人研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红红  宫秀双  陆佳雯 《管理评论》2024,36(5):126-136+163
作为企业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社交媒体影响者营销为品牌传播带来巨大流量.本研究基于详尽可能性模型和说服知识模型,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数据,探究了影响者生成内容的四个核心因素对消费者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者生成内容的形式、内容享乐价值、推广激励及推广意图对消费者参与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即影响者发布以视频形式、高享乐价值、有推广激励或以品牌宣传为意图的推广内容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点赞、评论和转发行为.此外,推广意图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当推广意图是品牌宣传时,视频形式(vs.图文形式)或有推广激励(vs.无推广激励)的影响者生成内容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评论和转发行为,而当推广意图是销售转化时,高享乐价值(vs.低享乐价值)的影响者生成内容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评论行为.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对跨界多元选拔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1 048个有效样本的多时点追踪,探究了跨界多元选拔对个体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同时考察了证明目标导向在其间的边界条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跨界多元选拔对个体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重塑中介了跨界多元选拔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作用;证明目标导向负向调节了跨界多元选拔对工作重塑和个体创造力的直接作用,即证明目标导向水平越高,跨界多元选拔对工作重塑和个体创造力的直接作用越弱;证明目标导向负向调节了跨界多元选拔通过工作重塑对个体创造力的间接作用,即证明目标导向水平越高,跨界多元选拔通过工作重塑对个体创造力的间接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战略转换迫切期待中国企业提升其组织创造力。本文结合战略管理理论与企业知识理论,构建了战略导向通过外部知识获取影响组织创造力的理论模型。运用162个有效企业样本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对组织创造力具有倒U型影响;企业家导向对组织创造力具有正向影响;市场知识获取与技术知识获取对组织创造力具有正向影响;市场知识获取在两种战略导向与组织创造力的关系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技术知识获取在企业家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它在市场导向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正面中介效应随着市场导向增高而减弱,且当市场导向达到高程度时转变为负面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创新作为一种主体行为必定处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并不可避免在受到文化的影响。已有的文献大多是从微观层面的组织文化来分析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力。本文将从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民族文化维度和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利用搜集到的数据及资料,从宏观层面分析民族文化对民族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燃  王辉  赵佳卉 《管理科学》2016,29(5):71-82
 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组织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个人创造力以外,如何提高组织中的团队创造力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关注。       从团队层面检验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并对与团队创造力紧密相关的反馈寻求氛围、团队中的地位冲突水平、任务依存性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检验;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中国东北地区8家企业、84个团队、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反馈寻求氛围对真诚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积极关系起中介作用;团队中的地位冲突会削弱真诚型领导行为与反馈寻求氛围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当团队中的地位冲突水平较低时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反馈寻求氛围的积极影响更大,当团队中的地位冲突水平较高时这种积极影响会被削弱;任务依存性对反馈寻求氛围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积极关系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数据支持。       研究结果验证了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和积极效果,引入反馈寻求氛围的概念解释真诚型领导行为风格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在分析真诚型领导行为与反馈寻求氛围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时运用地位冲突这个较新的概念,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组织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团队发展的指导基础。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团队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只有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才能激发团队的运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特别是当下的跨功能团队的培养。现今社会跨功能团队已经是一个普遍群体,其在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团队成员的沟通与交流,还能促进跨专业化的知识的积累。那么如何在跨功能团队中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以下文章将阐述几项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