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金应熙的“熟读兵书”,也确实到了惊人的地步。他喜欢搜罗棋谱,古今并集。且往往有第一手的最新资料(现场抄录的名局)。一九三九年,“六王专鼎赛”在香港文圆酒家举行,参赛者既有本地棋王,亦有外来国手,隐隐含有“对抗”意味,更加引人注意。结果由早已拥有“七省棋王”行头的周德裕夺魁,董文渊第二,卢辉第三。六王赛不仅轰动一时,对往后棋坛亦有深远影响。中国象棋史家徐骥在他的专著有记事诗云:  相似文献   

2.
"异端"研究,在论语学史上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课题.概而言之,"异端"主要有"他技"、"小道"、"诸子百家"、"邪说"、"两端"、"不正确的议论"等六种不同解释.这六种不同解释分别代表着汉代、魏晋、南北朝、宋代、清代、当代等六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异端"研究成果.比较而言,"两端"说更为接近孔子本意.可以说,围绕"异端"而形成的争鸣乃是各个时代文化思潮和价值取向的缩影,亦是历代研究者探索真理、改造社会和安顿自身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但史家认为,他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的人格无所取.实际上,公孙弘的人格是"曲"与"直"的悖立整合.他有从谀承意的一下面,亦有正言直谏的一面;有曲学阿世的一面,亦有坚持儒家之道的一面.这悖立的两面整合在一起,使"曲"与"直"皆具有一定的限度而保持回旋的空间,不"曲"到极处而弯,亦不"直"到极处而断.由此,公孙弘既受到武帝的重用而拜相封侯,又受到儒林学士的敬重、追慕.公孙弘第二次对策在元光元年,他著<功令>而置博士弟子员在元朔二三年间.  相似文献   

4.
析瞿秋白“历史的工具”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衡朝阳 《兰州学刊》2007,1(1):166-169
瞿秋白热爱文学,但他在革命道路上亦奋斗不息,被捕后至死不屈,他的坚韧不拔的牺牲精神为人叹服.然而究其根源,瞿秋白的献身精神是有他的理论支撑的,这就是他的"历史的工具"论.正是对知识分子作为"历史的工具"责任的深切体悟,激励着瞿秋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相似文献   

5.
廖燕生于清顺治元年(1644),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本名燕生,广东曲江人.十九岁为诸生,旋弃诸生籍,改字梦醒,后字人也,号柴舟.廖氏厌恶科举,不事干渴,但抱负宏远,绝非甘于隐遁遗世者.他善读"无字书".即使读"有字书",亦当读其无字处,读其经世济民者.他尊孔子为" 千古大圣人",于孟子有微辞,程朱更非所喜,而受王守仁"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影响甚深.他追求个性解放,社会批判亦激切震荡,议论多发前人所未发,就明末李贽往往亦未能到.然平心而论,偏激则有之, 狂诞则未也.  相似文献   

6.
阮咸是竹林七贤中名声最小的一位,他与王戎一样,亦属于晚辈,所以较少有人注意.在不同流俗、特出卓异、放诞不守礼法上,他与其他几位具有共同的特征.然而他的率性任诞、放荡不羁亦具有独特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一)借从俗而反俗;(二)蔑视世俗礼法;(三)嗜酒放狂;(四)本然坚实的道家精神内核.他在音乐上亦有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精于弹奏琵琶;(二)精于音律的品鉴;(三)以其名命名了乐器"阮咸";(四)史载亦有作品传世.  相似文献   

7.
从刘禹锡<金陵五题>、孙玄晏<六朝咏史诗>、曾极<金陵百咏诗>,到明清时代的"金陵二十景"、"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古代作家的吟咏品题为古都南京建立一个历史文化地标体系.南京历史文化地标代有更新,其历史文化内涵亦不断丰富.古典文学创作不但形塑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标,对后代的城市想象亦有化育、衍生、润饰之功.  相似文献   

8.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不仅在哲学、美学、词曲、史学、考古学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在教育学方面亦有不凡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探究和借鉴.王国维教育思想的三大精髓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完全之人物";知识教育提高到"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福祉"的高度;大学是自由研究学术之场所.王国维对"四育"相互关系的阐述以及他关于知识教育的论述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为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的兴起做了理论奠基.当代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思想亦吸取了他教育理念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艾儒略是第二代耶稣会最为杰出的传教士之一.他侧重在中国民间传教,特别是福建地区的天主教传播工作,赢得了"福建宗徒"的号称;他在中国传教数十年,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亦获得巨大成就,被誉为"西来孔子"的美誉;编有汉文著作24种,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他成为了继利玛窦之后,汉语水平最高的来华传教士.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对可感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而获得意见;人们通过对可知事物或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真理.这样,柏拉图从区分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两类事物入手,形成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加速了他"西学"救国核心思想的形成.他通过著书、翻译来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反对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批判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力倡西学"愈愚".严复的西学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亦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侠文化以"潜文本"的方式"隐潜"在"寻根小说"的部分文本中、侠的精神气质积淀在部分"寻根小说"作家的精神气度中.20世纪80年代部分"寻根小说"在小说叙事模式与人物模式上与侠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示了创作主体在集体无意识中对侠文化的体认和传承.这在"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如<棋王>和<神鞭>中,分别表现为主人公所具备的"侠"精神及叙事上所采用的武侠模式,以及"寻根小说"的"根"与"侠"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曾经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平行着,而后者按着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在人类思想史上,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1页).问题在于,黑格尔哲学"历史感"的具体涵义是什么?为什么他能够充当人类思想史上这光荣的"第一个",亦即他的"历史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刘永福历史草>关于刘永福从越南归国记载存在一些问题.刘永福上"六事禀"的时间明显有误,非屡催之后,而是张之洞派委员初传停战旨意时;刘永福早在初知停战时就有回国的想法,而非屡催之后;"六事禀"主要反映了刘永福对归国后地位的担心,他之所以迟迟不归,主要是等待清方的答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实现现代性转换,其潮流大势在破旧立新。章太炎亦是中国史学现代性转换的重要推动者,他以中国历史为据,持旧而又出新,力主在反思和批判西方现代性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史学的现代性转换,表现出"依自不依他"的自信和自觉。他提出"夷六艺于古史",从启蒙的角度看,有助于祛除经的神圣性,推动经史之学的现代性转换,但他主张的"六经皆史"又并非时贤所说的"六经皆史料",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史学不能脱离民族历史传统,经书不可化约为有待整理的史料,取其躯壳而剔除精神。针对欧化和疑古风气,他在"经者古史"的基础上提出"史者新经"的说法,强调历史的权威性,阐发"历史民族之义",与梁启超等运用西理抨击古史的做法相比,有效地避免了认同危机。章太炎高扬中国历史的主体性和独特性,代表了中国史学现代性转换的另一种思路,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陈六使(公元1897-1972年),福建厦门集美人.幼年时家境清贫,父母以务农及捕渔为业,兄弟七人,六使排行第六.1902年,他五岁时,其父母由于操劳过度,贫病交加而先后去世,在兄长文倚与文寝两人操持下一家过着艰辛的生活.他和幼弟文章,在陈嘉庚办的"惕斋学塾"和集美小学学习.至1916年,他由三哥陈文确资助南渡新加坡谋生.最初,在陈嘉庚的谦益橡胶公司属下的一个橡胶园工作.因陈六使在集美学校念过书,年轻干练,工作又认真负责,陈嘉庚随着事业的发展也亟需一批可靠又有才干的人协助.1917年春,陈六使被提拔为一间橡胶厂的主要管理负责人,同年旋任该厂经理.从此,陈六使在谦益公司工作了九年.这九年既是他熟悉华侨社会和工商业,学习经营管理工厂企业的时期,也是他的工作才能得到锻炼和初步发挥,与广大工商界进行联系,积累了一定知识和经验的时期,为他  相似文献   

17.
说价值理性     
科学概念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成对儿出现,此所谓"对待范畴"。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对而言,也是一对儿。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他那里,工具理性亦即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亦即人文理性。韦伯把人们的社会行为分为合理性与非合理性两类,合理性行为又分为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工  相似文献   

18.
张居正的人才观具有多层面性、广义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功实"是他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在选举人才上.他提出了六"毋"原则;在使用人才上,他具有四条原则;对官员的考核上,提出了"以钱谷为考成",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考成法".  相似文献   

19.
在宏大叙事的背景下,英雄主义被不约而同地着以男性特征而固定下来,这是军旅小说长期以来的成就,亦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英雄是否有性别归属?这是文学的命题,亦是文化的命题.以性别文化的立场来睇窥深蕴于当代军旅小说"女性缺席"、"女性无主"表象问的文化本质,并从军旅小说中女性形象由沉默的他者到英雄主体的转变,探寻文学深层的人性的完美形式,是文学的一次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在创作上能踵武少陵的"诗史"精神,并能在艺术风格上主动效法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作为乾嘉学风的开创者,顾炎武在清初确立了一种严谨求实的学风,对整个清代杜诗学的发展亦影响深远.在<日知录>中他还辟有专章对注杜进行研讨,其杜诗学的考证体现出"引据浩繁"的特点,但其中也存在许多疏失与舛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