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家荣 《中国民族》2008,(12):67-71
70多年前,费孝通和妻子王同惠到广西大瑶山调查,途中向导失引,造成妻死夫伤的人间悲剧。瑶山调查遭遇的不幸,使费先生和瑶族结下终身不解之缘。从1935年第一次访问广西大瑶山开始,费先生“从实求知”,“行行重行行”,在其有生之年,先后6次到大瑶山调查,写下《桂行通讯》、《花篮瑶社会组织》、《四十三年后重访大瑶山》、《四上瑶山》、《盘村瑶族·序》、《瑶山调查五十年》等蜚声海内外的经典学术篇章,不仅记录了大瑶山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而且也为大瑶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1990年,我刚从法国回来就踏上了前往广西富川、贺县(即贺州)的道路,开始了我在国内的瑶族调研.徐杰舜教授几乎也在同时到贺县调研.我们都在追随费孝通先生瑶族研究的足迹.费先生早年所做的花蓝瑶调查就发生在广西的同一个地区,都属于历史上的“大瑶山”①.此前,徐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在张有隽教授的带领下,已经进入到了瑶学领域.我与徐教授对瑶族研究,没有约定,只是邂逅;这一缘分从此便再未拆开,一直封存包裹着.那时与徐教授一起做瑶族研究,他是兼做,我是专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多次深入南方少数民族山区进行社会调查,使我产生了对南方山居民族经济结构进行剖析,对其发展进行研究的浓厚兴趣。由于条件限制,我选择了南岭走廊上的著名区域——广西大瑶山瑶族的经济结构与发展研究作为选题。笔者深信,从广西大瑶山社区的个案分析中,我们可以管窥南方山居民族经济的现实结构,并能对南方山居民族经济发展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广西金秀大瑶山以其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而被人们誉称为"世界和中国瑶族文化研究的中心."为打造"世界瑶都"文化品牌,充分展示金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扩大金秀大瑶山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知名度,从而在传统文化资源与经济利益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富民的民生理路,2010年5月22日至24日首届"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暨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节"在广西金秀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并展开了热烈探讨.论坛哲引了金秀瑶族文化具体科学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助推了广西来宾金秀圣堂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岭南瑶族的族内婚习俗由来已久。直至民国时期,广西大瑶山的某些瑶族族系依然用"鸡不拢鸭"的俗语来表达他们对族际通婚的态度,并通过"石牌制度"将族际通婚禁忌加以制度化。但近年来抽样调查数据和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却表明,大瑶山各民族之间的通婚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本文根据对问卷数据、深入访谈资料和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缩小是导致广西大瑶山瑶族的婚姻观念嬗变以及族际通婚现象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金秀大瑶山瑶族在中国瑶学研究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九个方面论证了广西金秀大瑶山在中国瑶学研究中的地位,为世人深入了解中国瑶族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跳盘王是广西大瑶山地区瑶族传统的宗教仪式。在这一传统仪式的背后,“情”与“怵”交织于仪式主体、客体和媒介三个符号关系之中。本文在全面阐述瑶族师公跳盘王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角度,初探跳盘王仪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族源,传统的说法是:从贵州、古州顺流而下,途中经过柳州,在象州县东部进入金秀大瑶山.进入大瑶山的时间是清代,与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无关.本文在历史文献和家乘族谱记载的基础上,经认真细致考证,提出花蓝瑶的祖先是从福建、广东而来,宋元时期溯西江到达大藤峡地区和"贵州"居住.唐宋元时期的"贵州",故治在今广西贵港市,不是指今贵州省.明代大藤峡瑶族起义失败后,起义人员及其后裔为避难转入大瑶山居住,并演化为花蓝瑶.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1952年,瑶族自治县成立,大瑶山的各族人民用他们的坚韧与顽强、勤劳和智慧不断续写着自治县艰辛而光辉的历程。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金秀瑶族自治县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金秀大瑶山各族人民是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实现大发展呢?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共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黄振江同志。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和族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广西金秀大瑶山各族群的语言使用状况正发生显著的变化,一定比例的瑶族成员已经不会瑶语,而瑶、汉、壮等族成员普遍具有使用多种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在族际交往的过程中,汉语方言(主要是桂柳话)目前仍维持着强势的地位,并成为大瑶山各族群人口重要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要是您到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大瑶山瑶族自治县去观光,一定会有人向您建议:至老山去看看吧!老山,指的是离县城不远的那些老林复盖的山峦。它,山连山,岭连岭,走不尽,看不完;一进去,那茂林修竹,郁郁苍苍,山水潺潺,鸟语喳喳,会使您顿时感到别有一番天地。如果您在捕雪鸟的时候来,则更有情趣,因为那正是狩猎的季节。捕雪鸟是这里瑶族人民一项很有趣的狩猎的活动。雪鸟,是一种候鸟,毛黄白色,一般  相似文献   

12.
走近花蓝瑶     
2007年8月,我们第一次走进大瑶山,走进瑶族村寨。花蓝瑶是广西大瑶山独有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徙和山地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我们正是为此而来。从离山外最近的中平镇进人大瑶山,路况好的情况下,需要4个小时左右。中午以后,是没有车进山的,晚上行驶在崎岖的盘山路上,无异于羊行虎径,随时有被万丈悬崖吞没的危险。今天我们一行两人早早从南宁出发,如救火般的赶车、转车,还是在下午一点多才到了中平镇。为了能在天黑前进人大瑶山,我们搭了一辆拉砖的卡车上路了。  相似文献   

13.
地方史志和学者的访谈资料 ,记载着民国以前广西大瑶山的瑶人由于长久与外界的地理隔离和人为封锁 ,较难被汉族所同化 ,较少与外族交往的状况。如果这些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较早历史时期的事实 ,那么建国五十多年来 ,这种情况是否已经有所改变了呢 ?本文通过史料、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访谈资料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简要描述了当前大瑶山瑶族在语言使用、服饰穿着、族际交友和族际通婚等方面的态度 ,并比较了各个族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展示金秀大瑶山奇巧秀丽的自然风光,多样的生物景观,以及风格独特的瑶族文化资源,阐明金秀大瑶山旅游开发的潜力,从而提出采用现代精品意识来开发金秀大瑶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石牌习惯法是大瑶山瑶族主要的社会制度 ,新发现的两件石牌习惯法加深了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月,是广西大瑶山瑶族自治县建立的十周年。十年前,这里的瑶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并开始走上了繁荣发展的幸福道路。十年来,在党和上级政府的领导下,由于正确地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经过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大瑶山的面貌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原来在经济、文化上长期存在的贫穷落后状态,随着工业、农业、林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已逐步得到改变。以1961年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大瑶山的族际通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地方文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 ,认为在民国时期 ,大瑶山地区的《过山榜》及石牌制度对汉瑶两族通婚的限制 ,在瑶族五个族系中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相对而言 ,茶山瑶对族际通婚的限制最为严格 ,而其他四个族系则较为宽松。此外 ,大瑶山的通婚禁忌不仅存在于汉瑶两个民族之间 ,而且还存在于瑶族内部的“山主”与“山丁”之间  相似文献   

18.
大瑶山位于南岭西部广西弧形山脉中部偏东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还居住着壮、瑶、汉三个民族,总人口为134719人(1987年),其中壮族57147人,瑶族45196人,汉族32376人。大瑶山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以它神奇的民风民俗,独特的生态环境闻名遐迩,吸引着大批专家学者前往瑶山腹地进行有关民族、社会、自然资源等方而的考察,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丰富珍贵的文献资料。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曾于三十年代中期(1935年)偕同夫人王同惠女士在大瑶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期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仍然不同程度地遗存着古老婚姻形态的残余。那些古朴而具特色的传统婚俗,使人知晓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择偶方式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都有特定的节日,让未婚青年男女有个社交较自由的“黄金时节”,自由择偶。例如,广西大瑶山和广东北部的瑶族,春节前后几天,未婚男女不分白昼黑夜,到田峒林间,互相寻找爱侣,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七十年后的两次大瑶山跟踪调查研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试图在传统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量化分析,用一系列鲜活的数字反映大瑶山瑶族社会在家庭婚姻、子女教育、政治参与和宗教信仰、经济生活等方面所经历的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