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和个别视角下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哲学以至整个科学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研究形而上学等都是哲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对形而上学的理解体现了中西哲学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但研究形而上学,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辨析它们的真实含义,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将中西哲学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哲学发展寻找一种新的视角。实际上,研究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可以实现西方哲学一直在追求的哲学为科学奠基的任务,也可以为中西哲学精神的融合开辟一条通道。中国形而上学的本质在于一般和个别的“道”、“器”之辨;西方哲学的精神在于哲学为科学奠基。由一般和个别的角度出发,提出形而上学研究的新的对象,目的在于引进这种西方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存在与实体》力图按照 《形而上学》Z卷现有的顺序来读解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 并说明:第一,Z卷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第二,Z7-9对于整个 Z卷来说是关键性的,它们 使对实体的研究从存在论转向生成论,从而更加有效地对实体做出了说明;第三,亚里士多德的实体 理论是前后一致的,他始终运用主体原则对实体加以界定。其中第三点是一个传统上富有争议的问 题,对它的论证影响到对前两个观点的证明。对此, 《存在与实体》 首先提出实体的四个备选项之间 可能存在着非平行的不对等关系, “是其所是”、普遍者和属可以被认为属于主体,由此说明亚里士 多德始终认为主体是真正的实体,这与 《范畴篇》中实体的定义相一致。其次,《存在与实体》通过 指 出 1029a1 1-30的 论 证 是 一 个 归 谬 论 证 , 证 明 亚 里 士 多 德 在 对 实 体 做 进 一 步 界 定 时 并 没 有 放 弃 主 体 原则,而是将其推进到更深的层次。本文试图对这两个论证予以梳理,说明 《存在与实体》对上述 第三点的证明是成功的,其论证思路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形而上学》这个书名的误用,不仅误解了古希腊哲学,而且还误导了人类对哲学的理解和应用。笔者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这本被后人称为《形而上学》的著作应该叫《论哲学》。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部《论哲学》中概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诸如哲学的对象、目标、任务和哲学内容的划分以及哲学的目的等等。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中的一般与个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在<交往行动理论>中,把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生活世界与系统、交往行动与目的行动、交往语言与独白语言作了厘清,阐述了<交往行动理论>构建出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交往行动理论是其精髓.根据交往行动理论,他构建了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5.
如果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当中有一个个体化原则的话,那么,这个原则将是什么?当代学者们对此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然而,如果我们明确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当中,个体等同于实体,而且,他的"个体"是在"形式"和"复合物"这两个意义上谈论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在其哲学语境之中,形式才是他可能会承认的个体化原则,既然在他看来,不仅形式自身就是一个"这个",而且也因其对复合物的本体论的优先性而足以成为复合物的个体化原则。以形式作为亚里士多德的个体化原则,不仅相对于其它个体化方案("质料""时空特性""不需要")来说是个更具理论优势的方案,而且也是一个完全能在其哲学语境中得到辩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存在论与神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学界争论的焦点。20世纪以来,以帕奇克−弗雷德为代表的核心意义解释提供了处理该问题的经典方案,该方案中特殊实体与一般实体之间的原因论关系需要得到进一步说明。作为《形而上学》中计划性的一卷的B卷,对此提供了关键思路:作为一门探究本原和原因的科学,形而上学处理的是本原如何普遍地作为存在物的原因,本原的必要条件是作为实体。从而,形而上学就可以同时处理与存在和实体相关的讨论,以及实体作为本原如何是其他存在者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将亚里士多德的探究统一在同一门科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一般”与“个别”是一对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特别是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一般”与“个别”的较为合理的思想。但在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矛盾之处:在本体论上,他注重对“个别”的认识,认为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从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他更为注重“一般”、“共相”,从而回到了柏拉图式的客观唯心主义,由此为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一般"与"个别"是一对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特别是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一般"与"个别"的较为合理的思想。但在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矛盾之处:在本体论上,他注重对"个别"的认识,认为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从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他更为注重"一般"、"共相",从而回到了柏拉图式的客观唯心主义,由此为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先秦名学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十九世纪晚期始 ,我们已习惯将先秦的名学视为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在讨论先秦儒家的正名思想和墨家的名辩思想时 ,也总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思想去附会。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背景 ,本文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中国先秦名学的有关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作一比较研究 ,以期呈现出两者迥异的思维方式 ,由此质疑“‘名’是‘范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质料范畴探源王成光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范畴是在总结前人思想基础上提出的,质料范畴就是如此,本文试图阐明亚里士多德是怎样总结前人思想,在什么意义上提出质料范畴的。弄清了这个问题,对于把握亚里士多德质料范畴的含义,区分他的质料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般和个别的问题,是辩证法、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想就一般与个别这对范畴的含义和它在主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一) 在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很重视探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可是,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中,没有一个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唯心主义哲学家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在一般与个别的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把一般规定为思想,而把任何存在着的个别实体看作是思想的体现,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以"存在"作为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问题上调和了米利都学派和柏拉图的理论之间的矛盾;在"形式"与"质料"的关系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暴露了其固有的矛盾。揭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的内在矛盾,是清理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个别和一般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一个贯串一切的重要问题。在哲学史上,这是一个极其古老而且争论很多的问题。在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它又是我们经常遇到并急待解决的一个新问题。然而,多年来我们对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研究得不够,以致在理论上存在不少混乱,在实践中也造成一些严重后果。因此,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理性与非理性由语言决定,符合某种语言的语法、语义学及语用学等基本原则的话语,对于其使用者来说,就是真理,就揭示了世界的“客观规律”。这个事实说明,语言的“语法”对于事件或生活方式具有构成意义,语言具有创造世界的功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运用语言理性创造出来的一部杰作。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语言理性苗基本原理,并且把该原理运用到创作实践,批判性地综述了哲学史各家学说,提出和论证了实体学说和潜能与现实的理论,充分显示了语言理性的公用效力。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 中的首要之作《范畴篇》,既是他和其老师拍拉图在思想上分道扬、建立前期形而上学的哲学纲领,也是他着手创建逻辑学的奠基之作。《范畴篇》紧密交融着哲学与逻辑思想,运用哲学与逻辑的意义分析,论析主范畴、次范畴与后范畴,建立了一个创新的范畴系列。《范畴篇》奠立了一种分析理性,它对发展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理性传统,对亚里士多德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承接《形而上学》Ζ13的论证,在Ζ14中针对柏拉图分离的理念或形式,先后以其无法解释实体的统一性(unity)、同一性(identity)、种(genus)与属差(differentia)的关系等问题而否定了理念是实体,并指出分离论将导致形式的来源这一假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美学和艺术批评杂志》(1961年春季号)介绍说,这两本书要合起来读,因为两书是互为补充和互相阐明的。专业研究者要想知道欧洲大陆哲学家们目前关心些什么,那末看这两本书是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8.
借助于符号的指和谓的关联以认识事物,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式.异质性指事物间不同类不可比的现象,它通过符号指谓显现出来,并成为符号意识不可回避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试图通过对符号指谓所涉及的所有非复合词语的分类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范畴篇>中,他把个别事物及其属种划人实体范畴,前者为第一实体,后者为第二实体,把其余词语分别划人数量、性质、关系等偶性范畴.一方面,实体能独立存在而偶性则只能存在于实体中,另一方面,第一实体只能作主词而不能作谓词,第二实体和偶性则既可作主词也可作谓词.然而,这种划分却忽视了指和谓的根本区别.表第一实体的非复合词语其实就是专名,它只指不谓,仅仅是特定个别事物的标识.所有其他词语都是普遍性词语,它们可指可谓,为同类所有个别事物提供共同的标识和范型--此即所谓意义.符号指谓最玄妙之处就在于这两种词语的结合--把谓词的意义归给无意义的专名.可见,亚里士多德把无意义的专名和有意义的普遍性词语混杂起来分类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范畴分为单纯指的无意义范畴和可以谓的有意义范畴,再对有意义范畴作进一步的划分.  相似文献   

19.
质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范畴,弄清它的含义,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质料学说的首要任务。本文从质料范畴的形成、从生成角度、从实体论角度三方面对亚里士多德质料范畴的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实现是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伦理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打开其伦理学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现的内容、主体、对象、本质及其与亚氏伦理学体系中另外两个核心范畴,即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的解析,可以得出结论:亚氏伦理学是以人的本质属性为根,以实现为干,以德性和幸福为果的一棵生生不息的理论之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