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史上,最使哲学家们焦心苦虑的终极关怀,就是“存在”问题。历代哲人虽然对此回答各异,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在存在问题上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从巴门尼德、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注重的是万物“从其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的始基问题。因而,在这种以自然哲学为主导的哲学中,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一和多、一般和个别的问题,而其他问题则从属于它。这一讨论在中世纪仍然继续着。但是,由于讨论并无结果,哲学家们不得不对所讨论的问题本身进行反思。他们发现,对“始基”问题的追寻是以认识沦为基础的。为了更好地研究始基问题,必须首先弄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将存在的范畴分为十类,其中实体是独立和核心范畴,其余范畴是依存和次要范畴。实体与其他范畴是被依存与依存、被表述与表述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在学理上至少有两个重大意义:正名并创立逻辑学;表明人们不能在认识关系之外来认识和把握世界,存在与思维同一。通过举例分析,认为“白马非马”是诡辩。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关于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划分,以及对一般与个别及其关系的看法的矛盾和混乱。一般与个别作为实体并无第一第二之分;在存在论上,一般与个别都既是客观实在又是概念;在认识论上,一般与个别都是认识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始基”是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范畴,它是由泰利士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曾对它进行解释:“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由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于它,……在他们看来,那就是存在物的原素和始基。”可见,“始基”是万物的起源和归宿,是万物生灭变化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一种用来说明事物的“原则”,用现代哲学语言讲,“始基”就是“本原”。“始基”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哲学研究的真正开始,也规定着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研究方向:探讨世界的起源。前苏格拉底哲学对“始基”的探讨和阐释,体现了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对这些思想的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锻炼思维,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4.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长期的数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观察到了各种事物都具有数量关系,因而在讨论宇宙万物的本原时,就提出了以“数”为万物始基的哲学思想。长期来,我国哲学史界把毕达哥拉斯的这一哲学思想看成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唯心主义,认为毕达哥拉斯的作为万物始基的“数”是一种抽象的、非物质的东西;他把数和具体事物割裂开来,抽掉了数的物质基础,使数成了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和世界本原。这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歪曲了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原意,把我们现在对数的理解强加在古人头上了。我认为毕达哥拉斯以“数”为万物始基的宇宙观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的;他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是在米利都学派的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一般”与“个别”是一对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特别是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一般”与“个别”的较为合理的思想。但在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矛盾之处:在本体论上,他注重对“个别”的认识,认为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从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他更为注重“一般”、“共相”,从而回到了柏拉图式的客观唯心主义,由此为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 概念在哲学史上以及在当代心灵哲学中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他的灵魂定义似乎包含着难以解决的问题。阿克里尔(J.Ackrill)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指出,他的灵魂定义包含着逻辑矛盾,并且与他的质料形式理论不一致。本文重新梳理了阿克里尔的论证,归纳和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学界对这个问题的两种主要解决方案,并提供了对灵魂定义问题的一个新解释。这个新解释表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定义没有逻辑矛盾;定义项中的“身体” 代表的是“第二潜在性”。“灵魂”概念是一个目的概念和原因概念,即灵魂是从质料之中发展出来的,它就是身体的目的和完善性,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本原。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心灵哲学跟一切与物理主义相兼容的当代心灵哲学理论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7.
“实体”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亚里士多德最初认为“实体”是个别事物,后来认为“实体”是一般的形式,最后认为“实体”是纯粹形式。亚里士多德“实体”观的这个演化过程表明了他的哲学立场的重大转变。他从最初的经验论立场转变到后来的逻辑化知性立场,“实体”的意义由此得以确立,这为后来的知性形而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米利都学派是最早的希腊哲学学派。这个学派有三位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他们的共同任务是从自然界本身寻找一种自身不变而其性状常变的物质本体以说明宇宙万物的的存在与变动。泰勒士认为宇宙万物的始基是水,万物都来源于水,最终又将复归于水。泰勒斯的朋友阿那克西曼德不满足于泰勒斯以水为万物始基的观点,提出宇宙万物的始基是“无限者”(ton apeiron)。  相似文献   

9.
“本体”是哲学史上最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一个哲学概念,其原意为万物存在的基础或支撑物。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第一个把本体(通译“实体”)作为哲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论述。 (一) 亚里士多德指出;“实在说来,从前,现在并且永远被提出的那个问题,永远是疑惑的主题的那个问题——即‘有’是什么?这个问题,正就是‘实体’(即‘本体’——引者注)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这个十分重要的主题,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哲学家们并未专门进行研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它研究的中心是本体论问题,即关于客观世界的本原、本质的问题。本质、本原是一般,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是个别。本原与具体事物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现。古希腊哲学的基本课题是寻求世界万物的本原,而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则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寻求万物本原的全过程,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在所谓“后现代哲学”中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尼采曾经把他自己的哲学界定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但尼采对柏拉图的激烈批判与反驳,恰恰证明柏拉图哲学对他的巨大影响;通常认为“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现象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发现,但实际上柏拉图对这个“发现”早已有所发现;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都遗忘了“存在”,因此,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问题,就是要回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西方哲学的源头上去,以他们已经赢得的东西为基础,将他们未竟的事业推向前进。这表明,柏拉图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般和个别的问题,是辩证法、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想就一般与个别这对范畴的含义和它在主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一) 在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很重视探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可是,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中,没有一个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唯心主义哲学家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在一般与个别的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把一般规定为思想,而把任何存在着的个别实体看作是思想的体现,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逻辑教科书把类比推理说成是“由个别推个别”的推理.这既有悖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又违背了亚里士多德有关类比推理(例证)的论述的原意.中国古代墨家、荀子提出了“异类不比”、“以类行”、“以类度类”、“类不悖,虽久同理”的“类推”思想,认为类比推理要在两个同类的对象之间进行,以“类”(一般)为中介,由此及彼,由他物推此物(个别推个别).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关于“例证”(类比推理)思想的本质是它是一种有别于归纳和演绎的连用式.  相似文献   

14.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50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所创立的毕达哥拉斯派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资料有限,现在已经无法分清毕达哥拉斯本人的思想和他的门徒们的思想。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史界把毕达哥拉斯的“数”为万物始基的哲学思想看成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唯心主义;把“数”看成是抽象的非物质性本体;认为他所主张的“万物和谐”的思想是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建立了“数”这个基本哲学范畴和以数为中心的哲学观。他认为数是万物的始基或本原。数既是万物的生成要素,又是万物的构成形式。一方面从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入手考察世界万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又把数和物割裂开来,并且神秘比附把数推广到全宇宙包括人的社会生活。他的哲学思想表现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发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二重性,集中地反映出科学思维萌芽与宗教神话幻想的联系。毕达哥拉斯去世之后,后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分裂。费劳罗斯和蒂迈欧斯继承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二元化哲学,形成了后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二元论最后倒向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开了柏拉图“理念实体论”和亚里士多德“纯粹形式论”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先河。而阿尔克莽、辛巴索斯、恩培多克勒、爱克方特斯继承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因素,形成和发展了后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的唯物主义倾向,成为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原子论唯物主义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6.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是研究“发生”问题最多的一位,他深度介入生物学、物理学和形上学的研究,提出了丰富的发生论思想。本文梳理亚里士多德在生物学、物理学、形上学等三重语境中使用“发生”一词的不同内涵,总结亚里士多德在这三个领域里的发生论思想。在生物学语境中,“发生”的主要含义是生殖,亚里士多德在此领域中提出了动物后生论的思想;在物理学语境中,“发生”的主要含义是个别事物或宇宙的源起,亚里士多德在此领域中提出了宇宙生成论的思想;在形上学语境中,“发生”的主要含义是实体的产生或生成,亚里士多德在此领域中提出了实体生成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发生论思想具有原创的意义和价值,对后人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17.
贾谊通过对老庄以来“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扬弃,立足社会现实,给“道”赋予了新的哲学内涵:首先,“道”是万物的根本;其次,“道”是认识万物的根本法则;再次,“道”是人生的境界;最后,“道”是天地万物始基的真实存在。这界定有极其丰富的哲学意义和实践意蕴,为他的认识论、伦理观、历史观和治世观,乃至礼法结合的思想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形上基础。  相似文献   

18.
阿那克西曼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早的唯物主义派别米利都学派的三位主要代表之一。在本体论上,他以“无限”作为始基,别居一格地回答了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但是,人们在评价这一观点时,却习惯于把他同这一学派的另二位代表的观点等同起来,看作是用某种具体形态的物质来说明世界的本原和生成,带有感性直观的缺陷,从而忽视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独到之处。我认为,这种笼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不利于欧洲哲学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一般"与"个别"是一对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特别是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一般"与"个别"的较为合理的思想。但在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矛盾之处:在本体论上,他注重对"个别"的认识,认为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从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他更为注重"一般"、"共相",从而回到了柏拉图式的客观唯心主义,由此为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归纳归纳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西塞罗翻译著作时译作“内引”;日本学者译为“归纳”。这些都是意译,大致表达了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要地体现在他的著作《工具论》中。什么是归纳?他认为:“归纳是从个别到普遍,从已知到未知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