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伦在<马寅初先生面斥孔祥熙纪实>这篇回忆录中,详细叙述了在1939年秋中国经济学社年会上,马寅初当面斥责孔祥熙的史迹.此文被众多著述家作为信史加以引用,在有关马寅初、孔祥熙等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笔者经过细致考证,证实了历史上并无"马寅初面斥孔祥熙"之事件.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论》。当时,马寅初先生的正确论点没有得到肯定,需要继续探讨的见解没有展开讨论,反而在报刊上、会议上受到批判。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大家(包括批判过马寅初先生的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认为:对马寅初先生的批判是错误的,为马寅初先生平反是正确的,他的卓见和在理论上的进取精神应当受到尊重和赞扬。目前,我们的伟大祖国正处在一个重大转折的时期,全国工作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和马寅初的友谊吴亚风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马寅初则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蜚声中外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这两位绍兴乡贤在长期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非常关怀马寅初,马寅初十分崇敬周恩来,他们共同写下了真挚...  相似文献   

4.
马寅初:若无他故,我必活百年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马寅初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正好享百年之龄。马寅初有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冷热水浴:先洗一刻钟的热水澡,  相似文献   

5.
马寅初先生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马寅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他的著名的人口理论尤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马寅初先生一生坚持真理,旗帜鲜明地捍卫真理。解放前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解放后他又力排众议提出他新的人口  相似文献   

6.
本年十一月号《新建设》杂志发表了马寅初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驳斥,一致指出马寅初的理论和政治观点是资产阶级反动观点,现在把这些文章在本刊发表。马寅初的文章,根据他的要求,也在本期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存在两种工业化道路的设计:翁文灏的赶超战略和马寅初的均衡发展。翁文灏主张以重工业为中心,快速工业化;马寅初主张农、轻、重均衡发展,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工业。以马寅初为代表的民国经济学家提出了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重要理论。新中国工业化思想均可从中国近代历史中找到思想渊源。马寅初的基于比较优势原则的均衡发展战略对我们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注重人口质量是马寅初人口思想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实质性超越.马寅初关于人口质量的观点主要体现于: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是对立的统一;在新时代,人不在乎多,而在乎精;人口质量的提高是德、智、体全面的提高和全民的提高;提高人口质量不能离开本国国情.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重温马寅初关于提高人口质量方面的有关观点和主张,有助于我们处理好提高人口质量与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护资源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寅初(1882─1982)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经济学家。早年肄业于北洋大学,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49-1951年,马寅初担任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大学第一任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马寅初是著名的学者,也是铁骨铮铮的民主人士,是浙江大学百年历史上又一位"求是"精神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9,(1)
抗日战争期间,马寅初在重庆大学商学院大礼堂演讲,台下混进了国民党特务,情况很危险。马寅初带着女儿和棺材上台说:"为了真理,我不能不讲。我带了棺材,是准备吃特务的子弹;带女儿,是让她  相似文献   

11.
马寅初(1882—1982),是我国人民熟悉的著名经济学家。他在美国留学时,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济,均获得博士学位。"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七十不稀奇,但像马老活到101岁的,还是凤毛麟角。1961年,七十高龄的马寅初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  相似文献   

12.
马寅初是本世纪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本文以详实的史料论述了马寅初1907—1915年这八年间留学美国的学习和社会活动,指出他不仅当时学习成绩优良,博士论文卓然有成,而且是一位重要的学生领袖,曾在留学生中发起过认捐国债、救荒募捐、海军基金募捐等爱国活动。认为这八年的留美学行为他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称为他归国后从事政治、社会、教育活动之雏型。因此,必须重视发掘马寅初的这一段经历,才能全面把握他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冯晓蔚 《中华魂》2008,(8):9-11
1976年1月9日,一个最沉痛的噩耗传到马寅初先生的家里,疾病终于使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停止了呼吸。马寅初先生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潸然泪下,从来没有这样伤心悲痛过。伤心悲痛之余,闭目沉思,周恩来关怀他的往事,一件件涌上心头:1939年在重庆,周恩来引导他认识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马寅初先生与世长辞已整整5年了。他的《新人口论》发表则已整整30年了。他与《新人口论》虽然都经过坎坷不幸的历程,经受过严峻的考验,但是历史已雄辩地证明马寅初先生是同我党肝胆相照的诤诤挚友,维护真理的勇猛战士;《新人口论》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一)自从1956年以来,马寅初接连不断地发表了几篇文章,画了几个“团团转”的圆圈,并且名之曰“团团转综合平衡论”。马寅初自称写文章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帮助青年读者理解政治经济学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则——综合平衡和按比例发展规律”;有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16.
校长马寅初     
余匡复 《可乐》2011,(7):30-31
195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走在未名湖畔的一条小道上,迎面见到马寅初正在散步,后面有一名警卫相随(当时,马寅初还在中央任要职,行政三级,相当于副总理级别)。马校长走到我面前,我恭恭敬敬地向他问候:"马校长,您好!"他面带笑容,用浙江嵊县方言回答:"侬好。"我也是嵊县人,听到家乡口音,  相似文献   

17.
1956—1957年,马寅初先生先后发表了《联系中国实际来谈谈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联系中国实际来再谈谈综合平衡理论和按比例发展规律》两篇文章,根据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可惜,当时不仅没有认真研究马寅初先生的意见,采纳其中科学的合理的内容,逐步纠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2日,纪念北大老校长马寅初先生《新人121论》发表50周年暨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及学术报告会在百周年讲堂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会议由国家人121计生委、全国政协人121资源环境委员会和我校联合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121学会会长彭现云,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北大校长许智宏等领导,马寅初先生的亲人代表以及来自人121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约150人参加了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唐宝民 《老友》2011,(1):10-10
马寅初是中国思想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为了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怕坐牢、为了坚持真理而不怕牺牲的伟岸风骨,让人敬仰。  相似文献   

20.
马寅初到处宣扬他的“团团转”理论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概括了中国实际的变化,对大跃进和“八字宪法”的“科学解释”。自称是“中国化”的新学说。攻击批评他的人一概是脱离中国实际,扣名词,扣概念的教条主义者。我倒要探一探马寅初先生的“新学说”,看看它到底是“新学说”还是旧货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