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丁 《决策探索》2010,(5):54-56
湖北利川,一个财政曾经穷得要向邻居借钱的国家级贫困县级市。这几年是如何靠卖地生财,屡创财政收入新高的?在这一轮地价推动的房产盛宴中,谁是赢家,谁又是输家?  相似文献   

2.
湖北利川,一个财政曾经穷得要向邻居借钱的国家级贫困县级市,这几年是如何靠卖地生财,屡创财政收入新高的?在这一轮地价推动的房产盛宴中,谁是赢家,谁又是输家?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财政部门要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财之道,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生财要有道.树立全面发展、积极发展、以改革促发展的观念;聚财要有方,正确处理好依法征税与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高收入质量与增加可用财力、督促县乡加强收入征管与调动抓收入积极性的关系;用  相似文献   

4.
“财商”继“智商”和“情商”之后,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财商”即一个人对金钱的认识和态度,对金钱运动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是一种聚财生财投资理财的能力,它包括观念、知识与能力三个层面的涵义。观念是指对金钱、财富及创造财富的认识和理解过程;知识是指投资理财所必需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科学咨询》2005,(1):42
随着气象经济学的出现,中外精明的企业家们,已巧妙地利用气象信息生财致富.仅摄录几个以“雨“生财的“景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王云帆 《决策探索》2014,(17):11-11
原本财政拨款80万元的“政府大院”改造建设项目,“摇身”变为800多万元。卖地筹款填不了缺,最后百余万元靠企业“捐资”:深圳老板20万元,矿业公司10万元,爆竹厂6万元……这份24家企业的捐资清单,背后是“不捐款别找政府帮忙办事”的“协商”。如此咄咄怪事发生在广西合浦县石康镇。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段话科学地论述了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的辩证关系,所谓“食之者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财政供养人员(或同吃财政饭的人)要少,不能过多。否则,财政压力增犬,难以承受。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历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今年盛夏跌至GDP单季增长7.6%的近年新低。这并非短期的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正在内外夹击下探寻新的增长模式。尤其是在房地产调控持续紧绷的大背景下,卖地财政越来越捉襟见肘。如何解决土地财政绑架房地产调控、如何根本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中央地方两级财源分配失衡等一系列难题,都使得重构地方财税体系到了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9.
漫画     
<正>卖地求财中国新闻漫画网,1月9日,焦海洋[点评者说]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达1.59万亿元。"卖地"依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看来政府也是理性的,既然卖地来钱又快又省心,谁还花力气搞生产、搞创新?问一句,地卖光了怎么办?难道拆迁了重新征?  相似文献   

10.
陈哲 《经营管理者》2011,(10):42-43
对大型开发商而言,缺钱的可以卖地,其中还有利润。不缺钱的,尤其是拥有信贷资源的大型国企,不怕资金调控,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廉价抢地  相似文献   

11.
九州闽商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人能闯能拼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从内蒙古的大草原到海南的边陲岛屿,从新疆的天山山脉以西再到山东的胶州半岛,纵横中国每一寸可以“生财从商”的土地上,闽商无处不在。闽人不但在全国各地站稳了脚跟,而且成为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的一支“精兵之旅”。  相似文献   

12.
许圣如 《领导文萃》2009,(23):38-39
为遏止地方过度开发房地产,以及滥收、滥用卖地所得即土地出让金,中央曾下达文件规定,自2007年起,各级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预算管理,接受同级人大监管。但审计结果显示.两年来各路诸侯根本没有把中央的指令当回事。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名店策略,借店生财 “要购商品,到某某商店去”,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话,细细咀嚼,余味无穷,既然是人们购物的理想去处,无疑也是企业促销的好地方。 杭州空调器总厂开发“东宝”牌空调的成功,正是运用名店促销的例证。“东宝”空调作为空调市场的后来者,初入市场,默默无闻,在老牌企业的控制之下几乎无立锥  相似文献   

14.
《经营管理者》2007,(1):71-75
三千年历史苍茫,10位在史海中沉浮,头脑聪明、敛财有方的古人,必将启示今生渴望生财的世人。为其冠以CEO似乎不太严谨,然而在“重农抑商”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这些夹缝中生存的商人却浓墨重彩地留下惊艳身影,其丰采穿越三千年仍旧清晰。  相似文献   

15.
高校卖地还债预警推荐度指数★★★★★★近日,鄂晋鲁苏陕等省均出台支持高校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化解债务的方案,通过土地置换化解高校债务明朗化,高校卖地还债由幕后走向前台。此举遭到了业界的普遍质疑。据9月5日《中国房地产报》的报道,业界人士普遍担心以公共利益名义低价征用的农村土地,变性后以高价卖出,  相似文献   

16.
<正> 趋势一:不只是有钱人才能当老板 19世纪工业革命前,社会的财富与资源掌握在地主手中,主要的生财工具是土地。工业革命后,社会的财富与资源转移到资本所有者手中。在未来信息经济社会里,“劳动价值论”将被“知识价值论”所取代。 目前,信息科技的发展,迅速改变人们的工作观与价值观,智慧取向的信息创造出许多商业机会与财富,智慧是企业的资产,因  相似文献   

17.
如今社会讲究流行。官场流行《曾国藩》,韬光养晦趋利避害,有所为有所不为;歌曲流行吹捧,把吃了三顿饱饭就想尥蹶子的大好形势往死里吹;电视剧流行帝王将相,把观众感动得满门忠烈直想下跪;股市流行黑幕,权贵与奸商搭伙,只捞稠的不舀稀的;企业流行下岗,等职工下岗下光了,厂长马上卖地皮;税收流行两位数增长,速度永远高于GDP的增长;统计流行水分,如果需要,报表上照样可以出现“一亩地能打10万斤粮食”。那么,会计流行什么呢?当然是假账。会计不会造假账,还算是会计吗?造假账也是一门学问。衡量一个会计是否有学问,…  相似文献   

18.
<正> 时下,一些工商企业在那里犯愁: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质量并不差,可为什么总是卖不出去呢?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劲没少花,可为何收效不大呢?细究之后豁然开朗,原来“好酒也怕巷子深”,产品再好也需要引导消费。 拿我来说,以前看见新闻媒体中出现“引导消费新潮流”一词不以为然,如今让人家“引导”过一回,才着实品味到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购买行为在于引导,“引导”可以生财。“引导”可以改变消费者的嗜好。过去我对听音乐、唱卡拉OK不感兴趣,连孩子他妈买台双卡收录音机也曾遭我一阵痛骂。可时过境迁,今天我却成了一个音乐“发烧友”,去年  相似文献   

19.
“庖丁解牛”的典故,知者甚众。当今市场上林林总总的产品拥挤不堪,无“类”不有,好似浑沦一牛。一些企业经营者常常抱怨:如今市场饱和,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然而,市场并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我们具备庖丁的眼力和技艺,善于“以无厚入有间”,那么,无论市场怎样“饱和”,产品何等“拥挤”,照样有缝可钻、游刃有余———从看似针刺不进的市场中找到“缝隙”。70年前,希尔顿以700万美元买下“华尔道夫”,并很快使这家著名宾馆进入最佳营运状态。在所有经理们都认为已经充分利用了宾馆可以利用的一切生财手段,再无遗漏可寻时,希尔顿却依然像寻找针钱…  相似文献   

20.
<正> 生财有道。积累资金是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积余资金大幅度上升,如何用好这部分积余资金?保值增值才是生财的有效途径。“钱生钱”有四条途径:存银行;购债券;买房产;玩收藏。 用财有方。在家庭和个人的支出上。存在着一个树立正确的支出概念的问题,可以概括为“量入为出,计划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