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学界对张湛注《列子》所附《列子叙录》存有质疑,认为非刘向所作,是后世伪造。文章对历代质疑考辨后认为,流传至今的《列子叙录》确实出自刘向之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细致分析基础上,指出《列子叙录》为伪说的诸多纰谬,将它作为《列子》非伪书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列子》其书的真伪问题一向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语言方面讨论《列子》真伪问题也不例外。杨伯峻先生《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中 ,列举“数十年来”、“舞”、“都”、“所以”、“不如”五个语词 ,断定《列子》是魏晋人的伪作。但本人认为杨先生的论证有误 ,尚不能证明《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笔者认为《列子》基本上是一部先秦著作。  相似文献   

4.
《列子》这部道家之书相传为先秦列子所作,今传其实为魏晋人伪作,然而在此书中,我们却可以不时见到孔子的身影。出现在《列子》中的孔子形象复杂,既有儒家本色,又有道家风貌。大体说来有三种形象:由儒入道,亦儒亦道的孔子;道家仰慕者,通达悟道者;儒家之君子。《列子》既出于魏晋人之手,书中孔子形象的形成就与当时社会"调和儒道"的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向校订《列子》为八篇,早佚。张湛作《列子注》,据汉志旧目重新整理,此后所传《列子》多以此本为祖本。宋之前多为写本,宋以后刻本逐渐增多。宋代道士陈景元发现殷敬顺《列子释文》之后,便有人将其混入张湛《列子注》中,丰富了《列子》传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西汉经学家刘向的《战国策叙录》认为,《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并非《战国策》的别名,而是刘向编定《战国策》时所依据的原始史料的名称;《战国策》一书的书名由刘向命定,该书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各国谋臣策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谋”的策书汇编。  相似文献   

7.
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认为《列子》是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了包括《吕氏春秋》在内的诸家之言而成。然而当对《列子》与《吕氏春秋》基本相同,一部分相同,只是极少部分相同者,实事求是地逐一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就可以匡正马叙伦的这一论点,得出《列子》书先于《吕氏春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列子其人其书真伪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属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崇尚清虚无为,顺性体道。其书在汉初盛行,汉武帝"独尊儒术"而散落民间,西汉末刘向校理群书时,将其整理定著八篇,因其学说在当时影响不大而散佚。今本《列子》因晋人张湛注得以流传于后世,辗转流传中杂有魏晋人增补的成分,因此引发后人对其书的真伪之辨。其书在内容上以先秦《列子》原书为本,保存着许多已经亡佚的珍贵史料,又含有魏晋的哲学思潮,使得其书兼具先秦及魏晋的双重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列子》中关于称数法的运用──兼论《列子》的成书年代马振亚关于《列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列子》八篇,它是经由刘向、刘歆整理而成的,现已佚亡。当今流传于世的《列子》八篇,肯定不是班固所著录的原书。对此,历代考证的文字颇多,马叙伦在《列子伪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成书于魏晋时代的“先秦诸子”著作《列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列子》扭转了古典道家崇尚天道、贬低人道的理论偏向,把生命存在引入本体论,既肯定人的情欲与意向,又肯定人的理智与实践,实现了感性与理性、无为与有为的统一。《列子》一书的完成,标志着魏晋玄学理论大厦的最后建成。  相似文献   

11.
文子是谁?论者多有争议.李暹认为是计然,马马肃《绎史》认为是田文,钱穆《老子杂辨》认为是尹文子,李定生认为是《庄子·天下》篇所论“彭蒙之师”.考之典籍,上说皆可商榷.从先秦子书所论关尹思想与今本《文子》所载思想一致以及列子“贵虚”“贵正”思想来源于今本《文子》等方面看,文子即是关尹.  相似文献   

12.
重审通假字与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假字与古今字是古代汉语里一对常见的概念,然而在现在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二者的界限和分类仍比较混乱。本文试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在老庄哲学中,道、德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与原则,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当重建道德信念,树立“以德为本”的思想,健全法制,建立一个义利统一、义以生利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伦理道德体系,以保障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人文价值方向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的管仲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一匡",建立了千秋功业,但学者们对此看法并不一致。就儒家学者孔、孟、荀来看,孔子赞之"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认为管仲佐桓公乃"三王之罪人",荀子从"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事功。孔、孟、荀在品评管仲中表现出的不同,反映了三家在学说体系上各有取舍。  相似文献   

15.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16.
《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见南子"一直以来颇受学界争议,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得出非常丰富和有趣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几年,功能语言学对《论语》及其英译研究的指导作用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本文继续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重点从小句复合体的逻辑语义关系入手,探讨"子见南子/子路不悦"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在原文(源语)以及不同今译、英译文(目的语)中的体现情况;考察其不同语言形式传递的意义内涵;探索功能语言学"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的思想对评价《论语》及其今译、英译文质量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庄思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但在先秦时期,《庄子》和《荀子》都未将老庄目为一家,汉初盛极一时的"黄老"也是以老子思想为主而较少庄子的痕迹,战国秦汉时期,不同的思想取向使得老子的显赫与庄子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不仅把老庄同时当作其思想内容的重要来源,还将两者相联并称,老庄互阐,其融合老、庄的思路为两者合而成为率真自然的思想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子》与郭店楚简的道儒两家文献都有密切关系。在道家有《老子》、《太一生水》 ,在儒家有《五行》、《成之闻之》 ,其中一些是久已失传或不见于载籍的古佚书。《文子》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联系 ,体现了以道合儒 ,兼采百家的融合互补模式。  相似文献   

19.
老聃著<老子>之说,曾因今本<老子>中明显的战国色彩和反儒非礼倾向而受到学界较为普遍的怀疑和否定,<老子>一书的成书时间也被确定为战国中期甚至后期.高亨先生则凭借对文献的悉心考察,找到了战国中期甚至前期典籍征引<老子>的材料,并发现了老聃一段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从而坚持认为<老子>的原著者确是春秋末期与孔子同时的老聃,只是今本<老子>又有后人增益的成分.这一判断,恰被近年出土的帛书、特别是郭店楚简本<老子>所印证.本文的结论是,文献考察与考古发现各有局限,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对老子及<老子>有一个更接近事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老子教育思想再评价——以郭店竹简《老子》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与今本多有差异,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史记>的记载与简本<老子>相契合,说明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早关注道德重建问题的思想家,孔子是在老子的影响下致力于道德重建的.老子区分了"明"与"智"两种智慧,在此基础上又对"为道"与"为学"作了严格的区分,进而提出了自觉守道,主动施教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