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学术研究》2013,(1):151-154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不仅参与了中国乡土文学的整个发生、发展的建设过程,而且以其独特的乡土想象、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和言说方式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质,提供了拓展乡土文学创作空间和叙事空间的新的可能性,显示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叙事价值。  相似文献   

2.
齐鲁风情与湘西世界──《山雨》、《边城》比较刘增人从1921年前后周作人热心倡导“乡土艺术”、“乡土色彩”以来,能否提供渗透着特定地域文化精神的风俗画面,便成为现代乡土文学最鲜明的个性标志与最杰出的历史贡献。如果说二十年代乡土小说家(如王鲁彦、黎锦明...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民间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1]。当现时的乡土文学一改以“救世”姿态对乡土“返观”、“俯视”角度,而以一种平易的民间视角去“平视”农民及其脚下的土地时,这类通体散发着“土气息泥滋味”的乡土文学便以其非常本色的自身特质冲击或震撼了中国文坛。这种乡土文学浓烈地反映出民间意识,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选择。 一、民间认同-以“土著”身份传达特定地域,特定时代的特殊生态景观与风土人情,体现浓郁乡土气息。 按照陈思和先生的理解,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民间”是指产生于“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自由自在”而又“藏…  相似文献   

4.
赵咏冰 《文史哲》2012,(3):54-62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鲁迅开启了乡土文学论述的源头,他的简短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各种歧见。乡土的文化蕴含应该指向故乡而非单纯的乡村,对比意义下的异质性文化因素才是乡土文学之核心,现代乡土文学中都市/现代文明则是相对于乡土的异质性文化因素,都市与乡土的互动激发了乡土想象的多义复杂性。这表现在:乡土文学作者在城、乡之间情感游离,他们的城市经验干扰着他们乡土叙事的纯粹性,而他们对土地的乡愁,削弱了他们作为现代文明启蒙者对乡土的批判力度。师陀的《果园城记》为乡土文学写作了一则寓言,他抹煞果园城的地域特性,象征化游子与故乡的复杂关系,由此寓言化了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游子们的"乡愁"不仅源于背井离乡,也源自时间流逝的"乡愁"。这可以看作是来自空间与时间的异质性因素。从现代到当代文学场域的变动来看,乡土并非一个静止的事实,它是各种力量角斗的场所,也是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土文学理论是在域外文学的启发和示范作用下产生的,但在形态上却更多地保留了传统文论的特点.在功能论上,乡土文学理论经历了从“乡土启蒙论”到“宣传论”的变化;在创作目的上,现代乡土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分流与对峙的局面,左翼理论意在颠覆,自由主义作家则倡导警示.启蒙与宣传、颠覆与警示成为乡土文学流变的主线,与之相关的创作方法、审美趣味、语言色彩、叙事视角、结局模式等理论也依据各自的逻辑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陈晨 《山东社会科学》2005,1(12):113-116
乡土文学起之于对落后滞重的传统乡土的文化批判,但是到了20年代中后期,处于启蒙落潮期的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背反性的变易和分化。在台静农、蹇先艾、许杰等人的乡土文学创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消弱了文化批判的力度,他们的作品不再囿于对“启蒙”主题的单一表达,明显涵盖了更多的历史和生命文化的内容。他们对乡土文学在这一新的向度上的“人文内涵”的开掘,使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人文觉悟和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李兴阳  丁帆 《天府新论》2013,(3):150-155
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流动农民”叙事,是最引人瞩目的叙事现象.乡土作家作为叙事主体,其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叙述选择,使被表述的“流动农民”及其流动经验和城市体验呈现出斑斓驳杂的文化色彩与复杂多变的精神向度.如何理解和评价现代城市文化与前现代的乡村文化,如何理解和评价“流动农民”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历史意义及其各种悖谬,所有这些现实矛盾与疑问,都给中国作家尤其是乡土作家带来了价值选择的巨大困惑.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价值开发与制度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兰 《理论界》2008,(11):136-137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不应仅被看作改造对象,其亦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现实基础和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整合价值。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对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引导,以群众文化活动为切入点,繁荣乡土文化建设;以传统村落格局为物质载体,保护乡土文化家园;以文化生态观为依托,使乡土文化得以扬弃,为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郭群  姚新勇 《殷都学刊》2008,29(1):96-100
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莫言的乡土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对苦难和悲剧执着呈现。他不回避也不遮蔽乡土世界存在的一切苦难和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而是赤裸裸地执著于展示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各式困苦和悲凉,他以他的真诚和良知展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乡土世界。苦难和悲剧是莫言乡土小说始终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从乡土到农村:中国现当代文学题材的重要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君 《河北学刊》2005,25(3):185-191
“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是两个包含着不同价值取向和历史形态的文学史范畴。它们所对应的文学创作,分别指涉着两种不同的乡村社会形态。但在实际使用上却存在范畴边界消弭的倾向,在以“乡土”覆盖“农村”的情形下,产生了“乡土文学”的指认焦虑。而在具体探究这两种文学史范畴的差异与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置换,喻示着中国现当代文学题材的重要转换。具体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是作为异质性因素的“他者”的进入;即阶级关系改变了乡土社会原有的人际格局,从而使文本地相应呈现出一种变貌。  相似文献   

11.
“文化热”的普遍兴趣和近年文化学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使乡土文学再度走红并被现代文学研究家们格外垂青,而中国新时期作家和读者也以其特有的热情成为乡土文学的新型跟随者。“70年来,现代乡土小说的艺术发展,一直是在历时性的传统与反传统和共时性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争论、冲突中进行的。正是在这对立两极的相互冲突中,现代小说在寻找着自己理想的发展路径。狭隘意义上的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通过相互扬弃,确立了其真正的意义,并指导着创建着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现代文学。”①这一论断确有见地。其实,如果把中国新…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打破了传统旧有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乡土文化的现代转型,乡土文学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乡土文学的"乡土"含有乡村之意,但其内涵更多指向本乡、本土、本国.而当代,乡土文学在萌发初期时鲜明的民族复兴意味和启蒙精神逐渐弱化,转而关注现实中国的文化之根,乡土文学的定义越来越精准,意义范围也愈加狭窄.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山丁是东北沦陷区的一位乡土作家,也是“乡土文学”的倡导者。强烈的民族意识使山丁的创作始终保持着文化抗争斗士的风格,他的作品充溢着对殖民者掠夺的反抗意识。他以对乡土的热爱、对抗争的坚持、对希望的执著赢得了沦陷区作者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持久不息的乡土文学一脉中,40年代以流亡怀乡为主要特征的乡土文学创作成为与20年代乡土文学文化批判和30年代乡土文学社会分析相区别的时代主题。为本世纪初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变动中的思想观念所影响,以鲁迅为代表的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身处两种文明的边缘,这使他们的乡村故事在对中国乡村的理性批判和从童年培养起来的情感依恋交织中,凸现着“五四”文明批判的时代精神。30年代中国现代都市和工业文明的渐进,不仅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也暴露出“五四”时期思想界对于本土文化态度方面留下的问题。乡土文学的主题因此从…  相似文献   

15.
女性乡土叙事是新世纪头十年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一股崭新的创作潮流。其表现形态、文化意蕴,与以往的女性文学,或以男作家为创作主体的"乡土文学",都有很大差异。一方面,它将性别意识带入一向由男性垄断的乡土叙事领域,呈现被遮蔽、被修改的女性乡土经验,提示乡土经验的复数形态;另一方面,它又将乡土/底层经验带入女性文学中,提示女性经验的复数形态。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崛起标志着女性写作的转型,但转型不等于放弃性别立场,而是超越性别书写性别,将性别视阈引向广阔的乡村生活领域,在性别与乡土的互动中构筑了乡土叙事的别样空间。这对于新世纪女性文学和乡土文学的未来走向都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帆 《学术月刊》2023,(2):122-133
从发生学的角度,寻绎“科学”概念人格化为“赛先生”一词的历史机缘,大致可知,“德、赛两先生”是五四时期伦理革命、国语改造以及白话文运动合力之下的因缘际会,他们的出现既具有偶发性,又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其中“赛先生”一词不完全等同于“科学”(Science),他是“科学”概念映射在汉语世界的社会身份,以人格化的方式穿梭于近现代中国的学术谱系以及价值谱系之中。他一方面被证明拥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深陷各种社会关系的比附之中,从而具有了多层次的身份等级。“赛先生”俨然是近代中国思想图景中人际网络的桥梁,以他为支点构建起一系列复杂的思想命题与文化论战。  相似文献   

17.
林平 《兰州学刊》2011,(7):215-217
贺享雍是一位四川乡土文学作家,被有的评论者称为新时代的赵树理。纵观贺享雍的一系列作品,主要表现为以“历史理性”求“真”,以“人文关怀”向“善”,以“文本升华”崇“美”的价值取向,这也成为贺享雍小说被广泛关注与赞誉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彭家煌是“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中的优秀一员,他以溪镇为自己着力表现的乡土 世界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人性与人的价值等层面对溪镇人的生存状态作了充分展示。通过对 封建传统的批判,显示出小说内在的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邵明 《晋阳学刊》2006,(3):106-109
“新乡土小说”以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往返于城乡两域的农民为表现对象,描写的笔触广涉城乡,从而扩大了乡土小说的叙事空间;由于作家的文化价值立场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游移不定,所以这一创作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价值含混的特征;“新乡土小说”的价值困境表明,只有充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融汇,才能在准确把握当下的基础上提供关于未来的明确想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农村改革为大背景,集中讨论了现代乡土纯粹性、乡土情感矛盾心理与乡下人角色的新变,并从重视与回归现实、深入生活、拓宽乡土内涵、引入“复杂性”概念四个方面,来阐明乡土文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