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青 《甘肃社会科学》2002,3(3):125-127
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我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它们作为时代主题的地位未变 ,并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江苏社会科学》2004,(4):239-240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方世南教授,承担200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与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批准号02AKS005),该项目目前还在研究进展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全球化时代,世界的丰富多彩性,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成  相似文献   

3.
和平学分为和平研究、和平教育与和平活动三大领域。和平不仅是没有战争,而且意味着消除饥饿、难民、污染、歧视等问题,从而创建一种和谐共生的全球环境。全球化世界的特征之一是跨文化、跨宗教和跨民族,政治行为和管理措施面对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其基础主要是人际交往的共同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可能做到既承担责任又远离暴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科学判断,为我国对外思想的发展和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重点内容是“世界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维护世界和平”。一、“和平”优先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论,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邓小平说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中,“和平”优先的战略思想是十分明确的,把“世界和平”放在国际战略的第一位置。因为,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主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大变革、大调整在全球化条件下发生、深化,推动了世界的转型.世界转型涵盖文明的转型、世界生产力的转型以及国际关系体系的转型.这一历史进程指向全球整合,其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问题.这种因全球化而出现的历史大趋势,给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最大战略空间.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在本质上和方向上与历史大趋势完全一致,形成了最大的优势和资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探究邓小平的一系列政治决策思想 ,我们可以发现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是邓小平最具宏观政治决策价值的一个思想。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大政治决策价值具体体现在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反省 ;对中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的决策指导 ;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所具有的重大决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为确立中国和平形象.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新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和平形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四新”中的一新,是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国际关系所作的一系列新判断中的核心内容。在以往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判断时,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上升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影响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正确认识中国的文化国力现状,树立文化国力理念,发展中国与世界大国相称的文化国力,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环境的良性发展,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发展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与人民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伟大战略抉择.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扮演角色的追问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会加速解构西方传统霸权崛起理论在国际社会的习惯性影响,开辟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平发展的成就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构成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国际传播的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必须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打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健 《社会科学》2022,(12):12-19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坚持和平发展作为根本追求。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目标以及对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于把自己事情做好;始终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始终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始终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础与核心,和平发展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日本国家命运的关键,是尽快奠定理性的安全观与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道路”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新,是实现新世纪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抉择。它以“和平”理念为基础,既体现了当代中国对自身角色、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本文就“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特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以及推进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重点三个层面对“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新世纪的国家发展宣言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4.
由张华金研究员撰写的专著《文明与社会进步》,近日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细读该书,可以品味出以下明显的理论特色:一是选题的时代性。当今世界已处于大经济、大科学、大系统时代,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文明进步是现代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大目标。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且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文明”、“文明行为”、“文明人”等日益成为全社会和广大群众自觉追求的共同目标。《文明与社会进步》一书正是抓住了这一极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方法论,也是人类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概念综合与历史综合,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模式与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西方主导的殖民化与全球化的世界体系进程中催生和展开的,是民族性与现代性复杂互动与动态结合的产物。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是对中国自身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总结与规范提炼,也是对西方现代化内含的冲突与征服基因的思想和制度批判。中国式现代化历经近现代的接力探索,从物质、制度、文化层面累积演进,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中国的建立而进入自身道路与体系的结构化发展阶段,对接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民族复兴总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以和平发展价值观为基础与内核,是人类和平发展道路之制度性探索的典范。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明晰世界体系的霸权内涵与斗争性质,坚持和平发展的王道实践,与西方霸权和霸道展开道德和制度斗争。“一国两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与制度杠杆,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典范制度,在新时代语境下可从国际法维权与国际调解院创设中进一步做出和平发展的制度性贡献。中共二十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时刻,也是人类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新起点与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带来了新选项与新希望。  相似文献   

16.
自从邓小平同志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并且用“东西南北”四个字对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进行了高度概括以后,时代问题就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兴趣,不少同志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应怎样提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就关于时代的提法、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为确立中国和平形象,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新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和平形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18.
张磊 《理论界》2004,(6):326-327
"和平崛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顺应世界潮流做出的理性判断和战略选择.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是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倡导和平,强调独立自主,科学发展,突显了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发展和稳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条道路重视与各种类型国家关系的全面和谐与合作,注重国防而不穷兵黩武,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以定 《江淮论坛》2012,(5):111-116
60多年来,中国外交话语从改革开放前的主权独立话语与国际斗争话语,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话语与国际合作话语的变迁,反映中国对“主权独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大国”多重身份变化的动态认知,体现了中国外交中“共处和平观”、“革命和平观”、“发展和平观”、“合作和平观”在不同时代主题与国际格局下的总体概况。  相似文献   

20.
高翔 《学术探索》2006,(6):74-81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全球化作为时代的主题,已深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际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全球化产生的原动力何在?其发展趋势如何?又会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除了经济的融合外,我们还应该还可以再做些什么才能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世纪战略——和平发展战略符合全球化的基本规律吗?本文致力于将这些问题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放在经济基础与文化同构的背景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性研究,以期得出合宜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