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学界关于单位制起源的研究中,抗日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工合"传统鲜有提及。实际上,"工合"作为中国社会结构重大变革时期发展经济、重构社会的首次尝试,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工合"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形式,不仅深刻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小工业发展,对于城市工业企业建设也有深远影响;同时作为重新组织社会的形式,"单位"的兴起及其制度功能的设定,与"工合"实践的思想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工合"运动兴起和衰落及其对社会建设重要作用的探讨,寻找被忽视的单位制起源的"工合"传统,从而对深入开展单位制研究做出铺垫。  相似文献   

2.
高海萍 《兰州学刊》2011,(7):163-167,172
抗战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在技术方面面临困境,制约了其发展。工合采取了多项措施:健全工合行政,引进技术人才,设立研究试验机构,进行技术训练等,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问题,而且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了战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海萍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42-146
合作运动中设立指导员的制度起源于民国十二年,在工合运动中设立指导员主要原因是中国民众具有保守性、中国工合运动具有新兴性及分散性.指导员在组织新社、指导社内业务和社员生活、处理与工合指导机关的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战和赈济灾民、促进民众的民主教育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 ,吕振羽遵照党的指示 ,在重庆以笔为刀枪 ,一方面 ,“集中力量 ,抨击日寇对中国史问题的歪曲论断”。另方面 ,在“学术中国化”运动中 ,从理论上 ,深刻地阐述了怎样把历史科学带上“真正的科学道路” ,怎样批判地继承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实践上 ,完成了《简明中国通史》(上册 )这样一部“学术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几十年来精心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赞誉.李约瑟博士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里,仅对李约瑟博士抗日时在甘肃的活动,记述一、二,以飧读者.一、历尽蜀道难专程来甘肃李约瑟博士于1942年离开英国伦敦来中国之前,受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英国促进会的委托,带了英国促进会赠给兰州工合培黎工艺学校的一批科学仪器,越过大洋,万里迢迢地带到了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1943年8月7日,李约瑟博士又带着这批仪器,抱着考察甘肃战时科学技术现状,参观兰州工合的目的,借助手黄兴宗先生秘书廖鸿英女士,由司机邝伟驾驶着一辆车厢两旁有中英科学合作馆标志的雪佛兰牌卡车离开重庆北上,向中国的西北角甘肃进发。车前旗杆上飘扬着中英两国的国旗,沿着川陕公  相似文献   

6.
一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便明目张胆地开始了以灭亡中国为目的的侵略战争。1937年日寇再次扩大对中国的侵略。7月7日挑起了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又以虹桥事件为借口,进攻上海。这样,日寇一面从华北平原,一面从华东地区大举进攻中国内地,以便实现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的野心。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威胁。敌人的枪炮声,震惊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西部抗战文化与西部文化开发--写在抗战胜利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东侵迫使中国文化重心西移,使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历来相对滞后的祖国西部地区,历经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变迁,出现了文化繁荣的旷世奇观。研究西部抗战文化,对于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特别是西部文化大开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2年在中国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对五四启蒙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这一次非基运动促使中国知识界进一步形成排斥英美文化而亲近苏俄文化的心理特点;其次,这次非基运动也使得五四启蒙知识分子忽略了英国和德国的启蒙运动者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中是包含有宗教人道主义这一脉络的;第三,中国的非基督教思想运动和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宗教批判是存在着差异的,它更多的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救亡这条线索上展开的内容,在这条线索上论及非基督教运动对五四启蒙思潮发展的影响,我们应当看到它在一定程度上悬置了作家对国民性批判主题的书写。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又以日本天津驻屯军为骨干,以日租界为依托,驱使汉奸便衣队,武装策动了“天津事变”。驻天津的中国武装奋勇抵抗,给敌人以迎头痛击,遏制了日寇的侵略阴谋。这是“九·一八”之后日寇在关内首次遇到的有组织的抵抗。青年时期的解方受张学良将军之命,在天津襄助中枢,运筹谋划,顽强作战,初露头角。时年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10.
留日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是一个内在的社会经济渐进的自发过程,而是在来自西方冲击和现代国际环境影响下导致的社会激变,从而也使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一开始就带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史上开始于1896年,结束于1937年的赴日留学运动,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无功和甲午战争的惨败后赴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勃兴,深刻地反映了处于严重民族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向日本学习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愿望;这一运动的发展,又切实地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略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合作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农业合作运动,在30年代初期至全面抗战前夕,曾颇有声势。尽管此举实际收效甚微,但仍不失为南京国民政府挽救濒于崩溃的中国农村经济的一次尝试。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府西移,国民政府又把它作为发展大后方农业的一种有效措施加以提倡和推行,农业合作运动又继续在大后方的广大农村得以开展。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广州、武汉的失守,中国农工生产的富庶之地几乎全为日寇所侵占,国民政府所赖以生存的大后方仍是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而大量人口的内迁,使大后方的人口由战前的1.8亿陡增至2.3亿,加之国…  相似文献   

12.
<正> 发轫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不是革社会主义的命,不是改弦更张,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恰恰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使得它在历史的这一特殊时刻,即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蒙受空前挫折的严峻形势下,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历史价值。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在中国的这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式的改革开放运动中,谁说蕴含的不正是这些发人深省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一九三九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相似文献   

14.
“迈进毋畏路途艰”,这是我父亲在桂林时为改革桂剧所题的诗句。的确,父亲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除了1938年秋到1939年秋在香港开展话剧活动外,其余时间都在广西渡过。他在广西一直在为开展桂剧改革和话剧运动,与当时的黑暗统治斗争,与艰苦的环境斗争,不畏艰难,勇敢向前。这一诗句可以说是他这一段生活和工作的写照。日寇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而抗日战争又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上海沦陷,孤岛沉入黑暗和恐怖之中,深夜里静安寺路出现过被害者的人头;我父亲当时在上海从事戏剧、电影工作,他也收到了血淋淋的恐吓信。日寇汉奸威胁父亲说,如果不给他们写剧本,就要使我们全家流血。1938年舂,父亲和杨帆同志商量后,接受他的劝告离开上海去香港,同年夏天他到了桂林。  相似文献   

15.
老反革命张春桥,一九三五年七月写了一篇题为《驱逐》的反动文章,发表在上海《太白》杂志第九期上。在这篇文章里,他不顾当时我党提出的动员全国的老百姓,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而大肆诬蔑日益觉悟的劳动人民,是一篇难得的反面教材。一九三五年,日寇的铁蹄踏进我国华北,妄图把整个中国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日运动日益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一二·九”运动四十七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战斗的节日,继承和发扬在我党领导下的学生革命运动的优良传统,笔者根据一些文献资料,并结合调查访问,写成此文,诚恳地期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一九三五年下半年又指使汉奸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蓄谋向华北发动新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绝对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并下令取缔一切抗日团体,取缔一切抗日言论。华北危在旦夕!国亡无日的景象笼罩着华北!  相似文献   

17.
论端木蕻良的早期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山河沦于敌手,三千万同胞身陷水火。动荡的时代、屈辱的生活,在东北大地上造就了一批勃郁不平、慷慨悲歌的作家。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金剑啸、塞克、马加、穆木天、李辉英、高兰、金人……等崛起文坛。他们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下,流离转徒,投身抗日救亡的文艺运动,以笔当枪,创作出大量反映东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和反抗、觉醒和力量的作品,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作家被尊称为“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有自己特殊经历、独具个性和风格的一批作家;以他们为代表的东北文学是很有生气很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本刊将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诗歌在外国诗歌的影响下摆脱中国传统诗歌的历史;其实,中国新诗的历史也是中国新诗不断唯美化的历史.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显在运动中,中国新诗始终涌动着一股唯美主义的隐在潜流.唯美主义因素的不断作用,使得中国新诗在"为人生"与"为艺术"之间获得一种较为合理的张力,从而也使得它没有成为纯粹的宣传工具,并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后仍然保留其永恒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的抵货运动从一开始就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斗争,而且是结合政治目标来进行的。一次又一次抵货运动的进行,由少数城市扩大到全国,海外华侨也积极参加,发展成为全民运动,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打击十分沉重,鼓舞了人民的爱国情绪,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波 《江西社会科学》2003,2(1):157-160
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率先为中国提供易货借款,支持中国反抗日寇侵略的正义战争。本文考察三次易货借款发生的时代背景、款项的支用情形及中国政府的偿债安排与努力,认为:苏联提供的易款对中国的抗战事业弥足珍贵;中国抗战之初外交困顿局面的改观以及战时国际强国地位的逐渐取得,借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