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童的小说写得好,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是善于“捕捉阳光”。这一缕缕灵性的阳光,一半是他所面对的平凡的世界给的,另一半则是他的妻子魏红给的。  相似文献   

2.
元朝统一西藏后,于西藏地方始设行政建置,时统治西藏的藏族首领降曲坚赞被元朝封为“大司徒”,他推广“宗”和“庄园”制,在前后藏成立十三个行政组织称为示。 “宗”藏语音译,古代意为“寨落、城堡、碉堡”,一般是该地大小部落酋长的驻地。宗的治所置于人民聚居要冲且地形险要之处,居高临下以备防患。“庄园”藏语称为“卡”,行政上类似区,庄园不论大小都有一座比较高的庄房作为庄园的标志。宗、卡是继西藏部落组织后出现较早而逐渐演变成的行政组织。宗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名称,出现在元代,为后代所相沿。 宗内行政长官藏语称“宗…  相似文献   

3.
禁忌作为一种行为观念和民俗事象,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之称为“塔布”。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它代表两个方面不同的意义:一是“崇高的”、“神圣的”,二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可见“塔布”意指“某种含有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性质的东西之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手”这一词语的隐喻使用进行研究,探讨了“手”的隐喻在汉语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文章首先介绍了隐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针对“手”这一词语的隐喻使用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包括“手”作为行动的隐喻、“手”作为感官的隐喻、“手”作为人际关系的隐喻、“手”作为状态的隐喻等方面。最后,文章探讨了这些隐喻的深层含义和语言文化背景,并且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理论的基石、思想的出口和“公诸众人的意义参照”。“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新概念,已在新时代演化为中国学术、政治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研究发现,这个概念的提出、传播及政治化,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政治化使其从最初仅在学术领域使用的描述性概念,发展为在学术、新闻、教育、政治领域同时使用,兼具描述性、规范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概念。相比“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既能把由我国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含义和价值导向更为清晰地表达出来,也能把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结构之国家民族的含义,和“一体”对“多元”的统摄性、“多元”对“一体”的支撑性表达出来。它蕴含的思想、实践引导动能的释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以其作为核心概念、理论基石重构关于中国民族的知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世纪的脚步。富有民族特色的吉首火车站站务楼峻工并全部投入使用了。 这座以“山门”造型为设计基调的现代建筑,正面采用了湘西土家族、苗族民居楼阁的外轮廊作为寓意的“门”。并排设计了一大二小三个门。两个小门作为车站的进口和出口,中间的大门是候车厅,跨度为32米。吉首火车站位于吉首市人民路北端,处于城市的边缘,在此设计“山门”,寓意湘西自治州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山寨,人们坐火车来到吉首,下车出站,好像是走进了“山门”,来到了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人们坐车外出,好像是走出“山门”,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正>儒家士人之道的追求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以“道”修身,完善自我人格,即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其二,以“道”治世,完善社会秩序,即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我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是东亚儒家文明的典型形态。书院学者认为儒家对“道”的追求首先是个体自我的道德完善,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完善。因此,书院体现了儒学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所谓“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它的特点,一是用新题,“即事名篇”,不受乐府古题的限制;二是写时事,专门“刺美见事”,反映现实生活;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省计委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管理和宏观调控部门,搞好“兴边富民行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省政府确定了“项目建设、人才培养、改革开放、政策扶持”的我省“兴边富民行动”4项任务之后,确定省计委为项目建设的牵头单位,明确要求计委承担起指导全省兴边富民项目建设的职能。因此,作为省“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我们积极从计委职能出发,充分发挥计划部门在项目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搞好宏观调控,对边境地区的建设投入更多的推动,集中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把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积…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肩负着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的职责。而广大少年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参与全民阅读活动的主力军。公共图书馆做好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充分体现了其对下一代成长的关心和呵护。随着“双减”落地,“减负增效”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重要方向。“双减”明确提出减少学生课后作业量,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品德修养、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双减”的相关要求,就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发表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第4套节目(即国际频道)每周五上午11点20分、晚上8点带给观众的是一个30分钟的《民族大家庭》节目。这个节目内容丰富、贴近时代,分“日常节目版”和“特别节目版”。“日常版”由10分钟的“民族人物”和15分钟的“民族发展”构成。“人物”报道的是各民族的时代精英,“发展”反映的是民族地区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版”是关于重大题材的深入报道,比“日常版”有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个做民族工作的人,我经常有意识地收看《民族大家庭》节目,就象经常阅读《中国民族》杂志一样。前不久,我随朋友专…  相似文献   

12.
慕绥新高论:一个城市的建筑只是“形”,文化才是魂。的确,如果没有音乐,维也纳是什么?如果没有卢浮宫的艺术和自由、浪漫的气息,巴黎是什么?如果没有海洋的蓝色、服装和足球,大连又是什么?正是因此,沈阳的作为是———沈阳与深圳“论道”“深圳从严格意义上讲还...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祖先是彝族祖灵葫芦里的伏羲女娲吗?──和刘尧汉先生商讨易谋远刘尧汉先生把“宇宙万物雌雄观、葫芦崇拜、十月历及十八月历”作为他创建的所谓“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文化三要素”,说这“三要素”能“统摄本学派的论著,纵贯古今,横通中外,阐明中外文化史...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加强民族法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田成有民族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独立的部门法学,作为一门新的“边缘法学”,必须引起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加强对民族法学研究的重要性认识。追溯历史、“民族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在1884年发表的《家庭、私有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歌曲中少不了诗词与音乐,从艺术特征形式来讲,诗词与音乐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不可分割,而钢琴伴奏作为其中的一员,在其中也处于一个不可取代的地位。“诗”与“乐”的联结创造出了艺术歌曲,其中钢琴伴奏作为“乐”的一部分确是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从歌唱者视角来看,只有真正认识到艺术歌曲中“诗与乐”包罗的要素,才能有益于我们的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表演,提升至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将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轨迹入手,分别从钢琴伴奏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角色、情感渲染、音响效果、乐段衔接以及曲目风格等方面方面进行分析叙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我们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所必须牢牢抓住的中心环节。面对新世纪、新任务,我们抢抓机遇整合资源,以庆祝“湘西剿匪”胜利50周年为契机,全力打造“湘西剿匪”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筹建“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和成功举办“湘西剿匪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实践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整合资源,弘扬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湘西剿匪是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我国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我国解放战争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辰溪作为当年湘西匪患的重灾区,是…  相似文献   

17.
从“四喻”看纳兰性德诗词中的“多民族凝聚”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喻”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表现手法。作为清代满族著名诗人的纳兰性德,在其创作的诗词作品中运用“四喻”手法抒发了“多民族凝聚”倾向这一主题,从而构成其诗词抒情的主流。本文阐述了纳兰性德诗词中“多民族凝聚”倾向的具体形式,辨析了“四喻”手法在表现这一主题所起的作用。文章认为,在纳兰性德诗词中,“多民族凝聚”倾向是抒情的主流,而“四喻”则是认识这一主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这个协会有点“火” “那是,全国有名呢!”这是一位朋友在我收集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柑橘协会资料时随口说出的赞语,名不虚传:2004年.该协会就在人民大会堂又捧回了“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荣誉,并作为怀化市民间组织代表,进京参加了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全国行业协会成就汇报展览会”,中央领导同志和民政部领导亲自到麻阳县柑橘协会展馆参观,听取麻阳县柑橘协会服务“三农”的汇报。2008年上半年,该协会又把“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奖牌收入了囊中,是怀化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湖南第一个“民营经济试验区”——邵东,这个地处湘中、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偏远小县,曾用自己的方式,稳稳地占据“湖湘经济版图”一角。专家学者津津乐道为“邵东现象”。  相似文献   

20.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独有的民族节日,更是白族传统民间文化的大合集。“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白族舞蹈作为白族文化符号载体和民族表征,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本文以舞蹈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面貌,望对今后“绕三灵”的发展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