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元成 《东南学术》2012,(1):129-138
本文以农民为视角,通过分析全国245个村、364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了解农民对国家持续推出的惠农政策的反响与评价。经过调研发现:整体而言,农民热切关注惠农政策,理性参与政策评价,对惠农政策整体"比较满意"。农村高龄人群、高学历人群、高收入人群对惠农政策的满意度更高、实惠感更强。具体而言,从惠农政策内容来看,税费改革和粮食补贴饱受农民好评,小额信贷、农业保险评价一般;从惠农政策的时效性来看,农民对推出时间早、实施时间长、受惠面积广的惠农政策评价最高;从惠农政策属性来看,农民对制度基础性惠农政策评价最高,对经济刺激性惠农政策评价最低。因此,政府应该在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分类推进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惠农政策地位,完善惠农政策体系、调整惠农政策结构与转变惠农政策信息传播方式,以确保其顺利运转,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约束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政策界定、土地获得、金融支持、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后继人才等方面存在诸多发展约束。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和保障,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创新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风险规避、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3.
王治  程星 《江汉论坛》2015,(4):21-24
21世纪是现代农业创业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十分重视支持农民创业活动,在培育家庭农场和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面颁布、实施了许多激励政策.在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鼓励、扶持职业农民创业,实现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农民转型与创业致富是帮助农民致富,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培育职业农民和指导家庭农场创业发展将成为解决今后我国现代农业“谁会种地”课题的重要突破口,这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调整创业孵化政策,更好地扶持职业农民进行创业,进而促进家庭农场向集约、专业与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以广东农民运动为起点、以湖南农民运动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在这一运动的实践中,党逐步提出了农村土地政策问题,为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政策的制定建立了基础。(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我党即初步提出了自己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长远考虑,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二是  相似文献   

5.
以恢复农民有限权力为主要内涵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地运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根政策杠杆,唤醒了在“一大二公”体制下沉睡的中国农民,使长期蕴藏在广大农民中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快迸发出来,从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腾飞。然而,遗憾的是,接踵而来的、旨在向农村深层推进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却并没有起到人们预期的效果。相反,自1985年以后,农业连续萎缩徘徊。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尊重、维护农民的个人利益和要求,来分析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受阻的原因,并从中悟出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6.
国家粮食安全与种粮补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是我国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通过对2004年粮食直补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目标定位应放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弥补粮农收入为目标,以稳定粮食产量为调节目标”上。总结江西粮食直补效应及各地直补实施中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将现行直补纳入农业税减免、统一规定全国粮食补贴下限并设立种植规模补贴、粮食补贴费用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以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直接收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补贴在内的农业支持法律体系、设立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社会从物质上和财政上帮助农民和"农村公社"发展的思想.列宁关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关于以有力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得以发展.邓小平关于把农业放到一个恰当位置上的思想、关于在改革中改善农民生活和关心农民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江泽民关于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思想、关于不断地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想,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农政权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伟大的革命导师,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入分析其农业思想对于认识我国农业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国有论和农业计划论、社会主义农业的组织形式和农民身份、农民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城乡一体论等重要理论,进而阐述其对我国制定相关农业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及因应之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4年是近年来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也是农民增收最快的一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扶持和各地采取的增粮、增收措施的落实。同时,也要看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今后的农业工作还必需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综合的措施,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农村政策的落实,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粮食直补政策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文  赵伟 《天府新论》2005,(Z1):65-66
粮食直补政策是国家为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同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而提出的.笔者认为,在农业生产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不如将直补资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赣州地区的农业生产,获得了显著成绩。同全国一样,也走过不少的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纠正了过去左的错误,执行了正确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方面工作都在顺利地前进,形势很好。  相似文献   

12.
农民分层是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迈入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消除城乡差别的普遍规律和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后,在一系列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传统同质化的农民开始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呈现“分层化”的特征。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凸显对提升农民收入、层次和地位的关注。然而,作为国家惠农支持的主要手段——财政支农政策,在农民分层上存在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调、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建立职业农民与农转非者、农业主产区与非农主产区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结合现实考察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分层行为的影响,提出优化财政支农目标、科学调整支农政策、实现农业资源配置和农民分层的帕累托效率。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顺利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供了政策参考的蓝本,也促使农业产业化成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主要落脚点。该研究从农业产业化前、中、后期三阶段出发,综合考虑农民个人禀赋、政府政策、是否参加合作社及产后重点项目等维度,构建了农业产业化改善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框架,利用调研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能显著改善农民收入问题。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合作社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参与合作社产后重点项目这一农业产业化深化行为,更会促使农民增收。相对而言,文化程度较高、有技能、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农民收入增加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症结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农业政策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在此期间,由于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以及意识形态上的某种可觉察到的变化,农业政策也处于频繁的变动和调整之中,特别是第二代领导人的崛起,带来了农业政策的重大转折.总的说来,政府在几十年间所推行的农业政策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各项指标反映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的启动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业的实有成就和应有成就还相差甚远,我们时常以“世界耕地的7%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1%”而自豪,却很少提到它的另一面——以世界上的40%的农民仅养活了世界上7%的非农民.我国农业的发展似乎一直缺乏一种健全的、相对稳定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政府在农业领域的决策中,各种形式的失误、偏差和漏洞也可说是屡见不鲜,并因此而给农业的发展打上深刻的烙印.在此有必要对其中凸现出的主要问题和症结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力资本困境,从职业农民的特质出发,揭示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和路径.研究表明,职业农民是不同于传统农民的现代农民,具有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应以职业农民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于职业农民主体的引领作用,创新农业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和调整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0,(7)
上海经济发达,农民收入、生活水平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水平。本文从上海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认为应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在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农业问题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中国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发端于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战略抉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实现夯实了政策基础。20个中央一号文件见证了以农村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发展从开启新征程、推进新发展到实现新跨越的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8.
李孝青 《理论界》2010,(7):46-48
上海经济发达,农民收入、生活水平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水平。本文从上海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认为应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在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农业问题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中国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粮谷出荷”是日伪统治时期农民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是在农业统制政策下,以极低的官定价格,以极其野蛮的方式,把日伪所需的农产品全部掠夺到手。该政策的实施完全是依据“需要多少取多少”的原则,表现出明显的掠夺性,农民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完成任务。“粮谷出荷”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西省左权县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以农林产业化为先导的城镇化"推动"模式。这种城镇化模式以农业农村农民为起点,率先实现了农林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庄园经济初见成效并拉动了农民增收。但人口集聚快于经济集聚、政策刺激强于市场调节的隐性特点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因此,提高农民的收益率和就业率、增强产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提高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欠发达山区城镇化道路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