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表征,文字只是语言的记录,而不是语言。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西方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在场先于而且优于不在场,说出的言语是在场,书写的文字是不在场,因此,言语比文字重要,文字是言语的奴仆。这种认为文字附属于口语、口语优于文字的观点,就是语音中心主义。尽管中西方学者、知识分子以及政治家们可能并不了解或接受这些语言理论,但他们在汉语文字性质问题上的看法,与这些理论殊途同归,不谋而合,对认识汉语文字的性质以及制订语言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语音中心论的兴起分析其在历史上对汉语文字研究的影响,以及中西学者关于汉语文字的持久争论,可以揭示其如何影响了对汉语文字性质和特征的理解以及语言政策的制定,并进而为准确把握汉语的本质提供认识论方面的概念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把汉文字或者说成表意文字,或者说成表音节的注音文字,或者折衷为意音文字。这种种说法都仅仅是对汉字的一些初始认识,并未道出汉文字作为通过字符标示语素来构成汉语书面语流的视觉符号系统的本质特征。 对汉文字的模糊观念,大都源于对文字本质的误解和对汉语特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汉字构形法入手,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为理据,提出了现代汉字构形法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即从汉英文字构形法的共性开展教学:汉语文字的笔画与英语文字的字母对应教学,汉语文字的部件与英语文字的词根对应教学,汉语文字的整字与英语文字的单词对应教学。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减少英美学习者对汉字的陌生感,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汉语文字系统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功能不同的两套符号系统--文字符号系统和功能符号系统,而功能符号系统使汉语具备了字母词语的转写机制.基于对两套符号系统划分的认识,根据真实文本的考察结果,对字母词语进行反观和解读,可以认为字母词语现象是汉语文字系统中功能符号字母向文字符号扩散后在语言层面的表现.目前,字母能够取得汉语文字符号身份的只是个别现象,字母词语也不会动摇汉语的根基,但需要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引导字母词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语言学家通常把语音看作语言的记录符号 ,而把文字看作语音的记录符号 ,文字于是成了“符号的符号” ,被排除在语言学研究对象之外。对于以“语音”为核心的印欧系语而言 ,这种区分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汉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非语音化”的语言 ,因此汉字在记录汉语时根本不需要语音作为中介 ,其书写本身就是记录汉语的直接符号。汉语的文字书写在迥异于印欧系语的语音指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传统诗学话语的最终生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欧化在本体方面主要表现为文字、词汇、语法的欧化,欧化汉语研究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文革"前,研究热点主要是汉语受到外语影响引发的语音标注系统、文字系统、词汇系统、翻译、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规范观方面纯洁语言的呼声比较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第二次欧化汉语研究的高潮:外来词尤其是字母词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成果主要有七类;句法的欧化也受到一定关注,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规范观趋于弹性,注重语言调查,倾向于引导规范地使用欧化的汉语;研究视野由内地汉语向港澳台汉语和新加坡等海外汉语扩大。  相似文献   

7.
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一直是汉语言文字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学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汉语的特点决定汉字的性质,汉语的发展影响着汉字形体的变化;但也有学者认为文字的类型不受语言特点的制约;这些都影响汉字和汉语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我们从汉语和汉字的实际出发,以事实来说明汉语的特点及汉语的发展变化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以促进汉语和汉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字的终极任务在于交际,在于传达语义。汉字是可视性文字,表意特征直观外向,有利于传情达意,有可能成为人类共同的视觉符号。汉字既是记录汉语的工具,又是塑造汉语的能动力量。它点画寓形、析则为文、合则为字的结构,又决定了它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种类比文字要多得多,当代世界上大大小小的语言加起来有数千种,文字则要少得多。然而许多民族却不止有一种文字。认为汉语只有一种文字的说法,虽然相当普遍,但并不正确,汉语与汉字并非唯一对应关系。在当代,汉语的文字载体除了汉字以外,还有“东干文”。东干文是清末同治年西北“回乱”之后逃入当时俄属中亚的陕、甘回民起义军的后裔“东干人”所使用的文字。这些回族群众退入中亚后,将原先在他们中间所行用的“小儿锦”也带到中亚。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存在多种语言与文字的使用,在新疆推行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汉语作为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的工具,为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型人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就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对策,为搞好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充分发挥汉语言的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词汇各自的小系统和系统性与汉语文字各自的小系统和系统性之间,是有一定程度(而非完全彻底)对应关系的;探寻汉语词汇系统性与汉语文字系统性及其对应关系,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字与词的义类系统性、字与词的同源系统性和字与词的网络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陈凡 《今日南国》2007,(8):55-55
“汉语热”正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而且学习人数和汉语教学规模都空前扩大。在与中国为邻的越南可以感受汉语文字的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3.
通常我们将汉语文字的表意性,语法无形态变化以及语音声调起辨义作用等等视作汉语的一般特征,但是对由此而产生的更为突出之点,或者说汉语最主要的特征,却习焉不察。这个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无论是从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或者是它的语法结构上来看,都可以说明这个特征。本文即尝试从这几个方面作具体阐述,用以说明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面临诸多难题。以在匈牙利教汉语为例,由于语系不同属,对于只有字母文字的匈牙利人来说,面临汉字的难认难写难记,这些都增加了汉语教学难度。有四方面原因制约了汉语教学效果:一是汉语课课型少;二是汉语教学方法单一;三是汉语教学课堂活动不足;四是中学和社会班汉语课时数少。从教学对象、教学资源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适合匈牙利本土的汉语教学方法,即采用分技能教学方式、加强技能训练、加强汉字教学、教材内容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民族语言 ,汉语思维具有艺术气质。汉字不同于印欧语系的符号系统 ,它的文字的象形与内涵的诗意 ,为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土壤 ;它的音节的特点和形式的构建 ,极具美的潜质 ,大大增强了汉语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由于汉语是轻形态而重功能的语言 ,极大地提高了言语主体在言语实践中的自由度 ,因而为创造别具一格的文学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人与汉字古代的日本是个只有语言没胡文字的国家。大约在四世纪初,汉字经由朝鲜传到日本。日本人接触汉文汉字后即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除积极学习掌握汉文外,还试图用汉字表记日语。汉字本来是表记中国汉语的文字。它是以甲古文为原形,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演化而成的表意文字。汉语的语序、语法、发音都与日语完全不同。用表记汉语的文字来表记日语,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了。但是,古代的日本人并没有因此而却步。为了能够顺利阅读汉文,使用汉字,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缩小汉字与日语之间的差距。在阅读汉文方面发明了  相似文献   

17.
汉字再认识     
以往数以千计的文章和几乎所有的《现代汉语》教材对汉字的评价和结论是欠公正的。总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汉字是表意文字,而从表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表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汉字是落后的文字,必须改革。2、汉字难认难记难学难写难打字(?)排印难输入,妨碍扫除文盲,妨碍全民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妨碍现代化建设。3、汉字与现代汉语不相适应,必然被表音文字取代,走世界文字其同的拼音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借词又称外来词,是从外民族语来的词词,包括外国语和国内其他民族语两种来源。这里我们所要研究的汉语中的突厥语借词指的是汉语中借自突厥语,其中包括古代突厥语、现代突厥语中的词;以突厥语为媒介,通过突厥语进入汉语的其他民族语的借词也包括在其中。这些突厥语借词进入汉语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再创造,在语音形式、文字形式上适合于汉语的特点,从而融入了汉语词汇,成为汉语中的词。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最近两年成果丰硕,不足是对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还存在严重的认知错觉,过分依赖实验研究。鉴于汉字学习困难的基本态势尚未变化,汉语国际推广的催化作用以及汉语教学自身的可操作性,建议端正对文字的认识,深化对语料库的系统研究,强化调查研究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语同其他语言一样,可以用来创作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但汉语还可以用来创作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作品——对联,西语是难于做到的。本文就汉语为创作对联这种文学作品提供的条件,从词汇、词类、句法、修辞、声调及文字等方面作初步的探索。这样,既可以从汉语的特点中认识到对联这种文学样式形成的语言基础和特殊格式,又可以从对联的创作中,进一步认识汉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