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巫术是道教的思想源头之一.道教的完整体系几乎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民间巫术的方方面面.荆楚文化是有着巫术文化传统的地域文化:楚人好鬼,楚国国力的衰落,某些统治者成了亡国之君,也与"务鬼神,信巫祝之道"有关;楚人风行巫祭活动,祭祀的名目繁多,祭祀的对象广泛;楚国巫术祭祀之风成就了楚国的巫学传统,<九歌>被视为楚巫之歌,楚人"信巫不信医"在并世各族中尤为突出,巫舞禹步也被楚人用于治病.从"武当"之名、武当道教的斋醮科仪、朝山进香、武当道乐等方面看,荆楚巫术文化是武当道教的一大源头,也是道教的主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2.
道教医学模式是熔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和社会治疗于一炉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医学模式。它有二大特征,一是作为一门宗教医学而不排斥世俗医学,把符咒治病术与药物疗法结合起来;二是善于运用信仰疗法和各种自然疗法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道教医学模式的确立有其深厚的宗教哲学基础,道教天人观是其重要的认识论基础,而道教合修众术以长生的修道思想则是它的多元化模式赖以形成的方法论基础。强调理身\治心与医世的统一,这与现代医学发展模式有某种共通之处,因此不乏可资借鉴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医和西医是分别根植于东方和西方文化中所产生的医学理论体系,两种医学理论对世界医学影响的不同,暗示着医学背后的两种文化对世界影响力的差异.从医学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站在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医的文化性、西医的生物性加以探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共时性的角度展现两种医学文化的多元化,为进一步理解中西医的处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道教禁戒中的养生智慧--以行为医学析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道教禁戒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首要性,认为道教养生的头等大事是严守禁戒,否则生不得养,道不可成.道教禁戒中包括很多宝贵的养生智慧,以现代行为医学的观点,可以对其主要内容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医文化是典型的农业文化,古典中医是在自然生存中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医学,以中国古代关于物的哲学为理论基础.自然医学比技术医学更合乎人性.  相似文献   

6.
医儒相通有三重内涵:一是儒学中包含有一定的医学.主要是养生学知识;二是儒学充实了中医的人文性内涵,主要是构建了中医医学伦理学;三是儒学赋予中医学的思维特征:中庸调和、直觉体悟.深刻理解"医儒相通,通在何处"是中医哲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否则,不仅医学难以深入,儒学也难以人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医》是民国时期唯一由女中医编辑出版的专门针对女性中医读者的综合类中医药期刊,由中国女医学社创办发行.通过对该刊的创刊背景、创刊人、编排体例、主要内容的分析,认为《中国女医》是中国最早的女中医类杂志,体现了民国时期女性中医思想及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试析道教身神说的医学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神说是道教存思修炼术的基础性内容。身神说来源于医学理论的宗教化,具有医学生理学和宗教神学的双重内涵。道教存思修炼术在历史上曾取得过重大的医学成就,是道教医学对人体生理学的重要认识手段,其认识过程和认识成就均通过身神说反映出来,所以,身神说具有深刻的医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医学的宗教化:道教存思修炼术的创造机理与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医学理论和养生实践宗教神学化,由健身疗疾、延年益寿的医学养生术演化出长生不死、飞身成仙的宗教方术,这是存思修炼术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内在机理;存思修炼术发端于老庄的守一养生术,结合医学理论、养生实践、神灵崇拜和神仙方术,历经《太平经》、《老子中经》、《黄庭内景经》和《上清大洞真经》而渐趋完善,由此确定了其重在养生和重在成仙的两个发展方向。本文对道教修炼术和神仙世界,以及道教炼养学的医学理论创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对工业文明弊端的批判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念,道教的理论体系则以深刻的反思精神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为特征.道教思想与当代可持续发展观的亲和性体现在:道教之道论为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哲学思想上的支撑;道教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是当代新自然观可资借鉴的文化基因;道教的环境伦理思想则构成了对可持续发展观具有特殊意义的伦理学资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说明,道教思想可以成为当代可持续发展观重要的文化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藏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渊源众所纷纭,有来自古印度医学、波斯医学、中医学和藏族苯医等几种观点。本文根据藏族远古有关藏医药最初起源的神话传说、藏族早期史料记载以及苯医著作《本玉)与藏医药学奠基著作《四部医典》的比较研究,证明藏医药学是以苯医为基础,汲取其它国家和民族医学的许多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民族医学。  相似文献   

12.
This is a historical and ethnographic accou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Korea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identity building. Focusing on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cabinet, the author discusses intraprofessional and interprofessional conflicts between Korean Oriental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During the period under study, practitioners of Korean medicine institutionalized their practice by emulating the forms and institution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process, practitioners strategically mobilized “science” and “tradition” to secure their epistemic and political power over contendi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voking the colonial experience as a national disgrace and associating it with the ordeal that indigenous medicine had undergone, practitioners homogenized, expanded, and secured their jurisdictional terrain by both appropriating the techniques and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healers and accommodating values embedded in Western science. For example, contending that acupuncturists and herbalists had been cut off from the current of tradition by colonialism, practitioners reduced these practices to mere technical work and forced them out from the mainstream of Oriental medicine by ensuring that they were never legally recognized as true physicians. Concurrently, when fac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Western medicine into some traditional therapies, practitioners resorted to cultural nationalism. They insisted tha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their own tradition could not be replicated by their Western rivals.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并从中医文化的角度加以阐释,认为中、西医均为自然科学,两者在研究对象、观点、方法和手段上具有“可通约性”,且存在对称互补性,从而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提出需从增加中西医结合管理和投入;弘扬中医文化,加快中医现代化发展;改革中西医结合教学,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加强中西医间国际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尝试以西医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促进中西医结合体系的协调发展等六方面予以重视,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的眼科临床体会,阐述了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优越性。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并协发展。同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医学和医学认识的特殊性,分析对医学学科理解的偏见;从专业化偏见、极权化偏见阐述了医学理解者的偏见和医学视界的狭隘化;从对医学的目的和价值、公众理解医学方面,梳理了对医学事业理解的偏见。指出了医学教育观念的偏向,提出了理解医学应有的合理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与西医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差异。在国际国内以第一世界的话语为世界中心语的背景中 ,学术界用西方现代科学共同体的话语规范中医学术理论 ,导致了中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方法论角度对中西医理论范式的通约性问题、中西医结合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中西医理论范式之间既存在着难以通约的一面,也存在着部分可结合之处;中西医结合既存在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又是一个包含不同层次目标的长期历史过程;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道路;在当前,应强调中医发展多元模式并存。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社会学视野下,医学和人类学具有同源性,只是缘于自然环境、宗教和图腾等的差异,分化出了中医和西医两大不同医疗模式的医学流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东、西方在医学方面一直有交流,特别是在近代西医东进的过程中,西医逐渐成为了中国主流社会认可的治疗方式,而中医有赖于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中国继续存在.然而中、西医在理论、技术、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在当今世界医学西医化的大趋势下,中医、中药学的传统魅力依然闪耀,它所保留和传达出的远古人类社会对于天(大自然)人关系的理解,仍然会成为人类医学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知识内涵 ,整体观是中西医护理的共同特点。从中西医护理内容、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找出中西医护理本质联系与区别 ,阐明中医护理的特色 ,并为做好临床护理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20.
《番石榴园的喧闹》是印度作家基兰·德赛的第一部小说。作品通过塑造桑帕斯及印度偏远小镇的愚昧居民形象,揭露了英属印度殖民地人民在建国后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文章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建构论角度挖掘出小说中西方医学和本土医学之间的权力关系,展现西方殖民在医学和社会上对印度造成的恶性影响,以及印度底层民众对传统医学的坚持和实践,从而解构西方医学话语,建构印度本土传统医学话语,即自然、神性、平衡、阿育吠陀、巴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