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农村集体资源是国家赋予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陕的发展。近年来,南通市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用地流转收益分配中,流转法律关系以外的主体如国家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农民集体如何在内部成员之间分配收益,是两个核心问题。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建立起一套合理合法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设计困境与实践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可以说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国家也通过转移支付资金、“一事一议”政策等来支持公共品供给,实际是农村的公共品供给仍然不足。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公共品供给困难主要是由于制度的规定性与当前农村社会基础的偏离所致。要解决公共品供给困难的问题就需要增强村集体组织的力量,以农民合作的方式实现公共品供给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相对农村公益性建设用地的集体土地.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流转时,农民可依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参与分配增值收益;政府可依公共产品投资者和市场经济调控者身份参与分配增值收益.建立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式,是协调各方利益、稳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顺利入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村提留是指农民除按税法向国家缴纳税金外,向乡村集体上交的提留和统筹费。其性质是乡村集体资金,其目的是用于增加集体公共积累,发展农村经济,它主要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要发展农村社会化大生产,必须有一定资金投入,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兴办农村合作经济,以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组织方式来体现。农村基金会可以协调农业生产中的产前、产  相似文献   

6.
在农地转为非农用土地的现实过程中,由于“国家征收”与“集体转用”政策差异,造成了土地增值收益归属不同主体的较大差异。文章以土地的国家征收与农地集体转用产生的利益差别为视角,从土地农转非政策的演化,研究土地农转非政策的初衷,并非侵占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农转非政策作为一个变量,直接或间接影响农转非土地增值收益;土地非农化政策产生的偏差,致使农转非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利益失衡:土地国家征收政策中“公共利益”需要与“经营性”需要并存,地方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异化为“经营型”政府;农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合法”与“非法”并存,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混乱;土地补偿征用中“暴富群体”与“三无农民”并存,征地陷入“补偿困境”。  相似文献   

7.
基层政府受政绩逻辑和土地财政制度影响,吸引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为逐利的资本进入农村宅基地领域提供了空间。依据“地随房走”原则,资本通过占有房屋所有权的方式占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从而打破了现有宅基地制度中无偿性、公平性和身份性原则,导致农村宅基地资本化。同时资本以房屋所有权取代了村集体的宅基地使用分配权,以新的“国家—资本—村民”结构代替原有的“国家—村集体—村民”结构,结果分离了住房保障领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导致农村宅基地的去福利化和国家治理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8.
在“效率”和“公平”相互作用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依次经历了“农民私有”“共有共用”和“共有私用”三个阶段。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共有私用”导致农民集体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无法有效实现,同时也制约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在追求“效率”过程中,“共有私用”已事实上演变为“按份共有”。但“按份共有”与集体所有制法理上存在冲突。为平衡这一冲突并贯彻落实“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基本政策精神,我们提出应实行集体永佃制:集体经济组织享有土地集体所有权,现有的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合并为永佃权;通过集体收益的二次分配实现“公平”,而土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则有利于实现“效率”。为更好实现集体所有权,应逐渐构建农民集体成员市场化进出机制以及兼顾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财产性收益增加的收益分配机制,还要积极探索集体永佃制下以股份制为基础、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土地经营模式:农户土地托管制、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混合股份制以及农户土地回购制。  相似文献   

9.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同”流转与农地矛盾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即“三同”).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收入分配的制度基础,农地“非三同”流转的收入分配及其矛盾,探讨了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三同”流转的收入分配及其矛盾.认为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同”流转后,征地比重将下降,由征地诱发的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官民矛盾会减少,但随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增加,乡村干部和农民之间有关流转决策权、流转收益风险分摊、收益分配和争地的矛盾将迅速增加.主要农地矛盾将由农民与政府(开发商)之间的官民矛盾转化为农村内部乡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干群矛盾.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筹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资金稀缺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地区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极不平衡,城乡间文化事业筹资能力日益悬殊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资金不足。农村文化事业在筹资过程中面临着政府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农村文化市场发展滞后,社会支持短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加快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有必要对我国农村文化事业的筹资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起筹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筹资机制市场化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多渠道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搞社会主义,在农民占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广大农村,必须发展集体经济、走合作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发展集体经济,坚持集体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道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没有集体经济的家庭承包经营,只能是“农户小规模经营”,实质上是小农个体经济。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小农个体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来自于农民非农化的需求,来自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拉力,也来自于农业产业化的驱动。然而这些力量发挥的基础在于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利。目前“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土地制度,由于农民土地产权不完整,不仅使得农村土地难以流转从而限制了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也阻碍了现代农业制度的建立和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文章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改革方向是废除目前的集体所有形式,还权利于农民,这是符合农民需要、收益最显著而成本相对最小的制度变革途径,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集体所有权制度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基础的法律保障制度,它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是农村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承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组织化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和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首先要完善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制度建设,将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明确为集体成员,集体成员依民主原则行使集体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民为主体,民主是其根本原则。完善农民集体所有权的权能,要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对农民集体所有权的转让和处分的权能予以完善,要将集体成员对集体土地等财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享有依据直接系于其集体成员资格,而不再是承包合同,同时赋予集体成员对集体财产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权以及保护的诉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工业刺余反哺农业的产物.我国原有的以家庭保障为主、集体保障为辅、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应进一步明确新农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机制和高效的基金运行机制,重点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指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存在筹资比例不合理、筹资标准过低、集体补助缺失、投资渠道单一、缺乏合理的筹资机制等问题,从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将国有资产出售和国有股减持的部分收入转化为农村社会养老基金、农业补贴转移基金、扶贫资金的“社会保障”化、以税收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结合“费改税”,实行养老保险免税制度、发行用于社会保障的福利彩票、向农民工雇主单位征税、基金增殖收益等方面探讨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途径,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有条件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已经难已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前,迫切需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率先变革。结合目前我国农村实际,本文建议实施国有条件下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权主体制度上。集体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位、农民(农户)在集体产权关系中缺位和村民委员会越位是比较突出的表现。从法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考察,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中国自建国以来对农村产权制度的设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总体要求,对农村产权主体制度进行再设计,是解决问题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再设计,让集体所有权主体就位、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复位、让农民(农户)在产权关系中定位、让村民委员会在职能上归位,可以有效地扫除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和稳定农村社会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公办高校筹集发展资金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历史地看,我国公立高校筹资机制经历了从单一的财政拨款机制向政府与市场并重的筹资机制的转变过程。实践中,存在财政拨款缺乏竞争机制、通过收费筹集发展资金受限、市场筹集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规范化的捐赠制度等公办高校筹资机制缺陷。因此,完善我国公办高校筹资机制是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在我国目前新农村社区发展中,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新农村社区发展受阻。为此,完善根本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社区发展,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