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宝 《东方论坛》2011,(1):83-87,109
赵执信是清初山左诗人群体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其诗文、诗学理论、诗余乃至书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时期以来,赵执信研究在学界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具体有赵执信概论性研究、赵执信诗文及诗歌理论研究、赵执信与王渔洋关系及其交游行迹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在山东淄博地区的孝妇河畔,出现了在我国文坛、诗坛上举足轻重的三位文学大家与诗人:出生于孝妇河下游新城县的王渔洋,出生于孝妇河中游淄川县的蒲松龄,出生于孝妇河畔上游博山县(当时称益都县)的赵执信。王渔洋以清诗坛盟主独领“神韵”派风骚,薄松龄以短篇小说之王雄居“志怪”小说峰巅,赵执信以现实主义诗风与王渔洋分庭抗礼。现在,我们对薄松龄与王渔洋的交往已了解较丰,本文试对薄松龄与赵执信的交往作一初探。 《笼水赵氏世谱》传云:“执信,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康熙戊午亚元,巳未会魁,授翰林院编修。甲子科山西乡试正主考,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工书法,号无想道人,晚号知如老人。著有《饴山诗文集》行世,详载邑乘文苑传。”在赵执信一生中,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上边小传中没有提及,那就是赵执信28岁那年,即康熙二十九年(1690),因康熙  相似文献   

3.
赵执信名字的读音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清初山东益都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人,为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关于赵执信名字的读音,人们一般均“读如字”,即读作zhaozhixin。记得当年上大学时,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老师也是这样读的...  相似文献   

4.
淄博,地域鲁中,自古受到齐鲁文化的浸润,孝妇河畔,又有赵执信、蒲松龄、王渔洋的流芳。书法篆刻家毕德贵就诞生在这样一片传统文化深厚的热土上。  相似文献   

5.
赵执信是清初诗坛六家之一,他晚年删订的诗集身后由其后人刊刻为《饴山诗集》二十卷(含《诗馀》一卷),此种刻本是200多年来人们阅读赵执信诗作的通行版本。讷斋抄本《秋谷诗集》四卷,是新近发现的赵执信诗集抄本。四卷抄本中全部收录了刻本中第一卷《并门集》、第二卷《闲斋集》、第三卷《还山集上》和第五卷《还山集下》的192首诗作,此外,抄本中还有59首诗为刻本所不存。显然,抄本中保存的这些未刊诗被赵执信晚年删订诗集时舍弃。抄本中所保存的诗作是赵执信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的未刊之作对研究赵执信生平、交游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故将其整理刊布。  相似文献   

6.
漫话渔洋山人赵洪恩“渔洋山人”,即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明崇祯七年(1634)生于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王氏代代崇尚读书吟诗,是地地道道的书香门弟。普祖王之垣明万历中曾任湖广巡抚,祖父王象晋明末官浙江布政使...  相似文献   

7.
王渔洋诗学在《四库全书总目》诗学批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集部中引述王渔洋之说多达二百余条,其许多诗学观点都与王渔洋诗学有密切的关系。《总目》第一次站在学术史和清代诗歌史的高度,对王渔洋诗学进行全面的总结,指出了其以“神韵”为核心的诗学理论诞生的历史必然和时代意义,分析了王渔洋诗歌的渊源所自、创作特征和末派流弊,并对王渔洋、赵执信的诗学论争进行了评述。分析《总目》诗学批评与王渔洋诗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总目》诗学批评与清代诗学思潮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蔚芝、刘聿鑫编著的《赵执信诗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于2002年12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由《前言》、《饴山诗集总目》、《附录》构成,分上、下两册,凡1600千字,2031页。《笺注》对赵执信全部诗歌进行了注释和简析,其分量约为《赵执信诗选》的五倍。该书对《诗选》旧注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是继赵蔚芝先生的《赵执信诗选》、《赵执信全集》出版后的又一部集大成力作。  相似文献   

9.
王渔洋扬州文学活动评述张宇声顺治十五年(1658),年仅25岁的王渔洋闯过殿试一关,中了进士,因位居二甲,未能在京师为官,于次年谒选得任扬州推官。顺治十七年(1660)的三月暮春,27岁的工渔洋,一位诗名早播于江南的翩翩佳公子,来到了歌吹沸天的淮左名...  相似文献   

10.
论王渔洋评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渔洋是清初极负盛名的诗人。他论诗力主“妙悟”,创“神韵说”,许多诗作淡远自然,清新蕴藉,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他对杜诗的评论,却一直受到人们的非议。和他同时的赵执信,就说他“酷不喜少陵,特不敢显攻之,每举杨大年‘村夫子’之目以语客。”①今天的研究者也多认为王渔洋名为学李、杜,实则崇尚王、孟,并认为他不喜杜诗的原因,在于他反对杜诗对黑暗现实的揭  相似文献   

11.
袁枚《随园诗话》刊布以来,流传极广,为治清代诗学者案头必备,然此书关于赵执信《谈龙录》的评述却令人费解。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论诗之争是清初诗坛上的著名事件,赵执信的《谈龙录》对王士禛的人品、学问、诗歌、诗学极尽嘲讽。而袁枚却说读《谈龙录》后,觉得赵、王论诗"无甚9牾"。此种言论显系误解《谈龙录》,不符合事实。袁枚误解的原因,当是袁枚所读《谈龙录》为卢见曾雅雨堂删节本。乾隆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以乡邦后学身份刊刻《谈龙录》,为调和王、赵分歧,尽删赵执信攻讦王士禛之言。此种删节本"于执信著书之意,全相乖忤,殊失其真"。雅雨堂本《谈龙录》使袁枚产生误解,流弊及于今人,故亟需探清辨明,以杜误说。  相似文献   

12.
陈恭尹生平及其《独漉堂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恭尹(1631~1700)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三家中以屈大均、陈恭尹的诗成就最大,诗名远播北方。洪亮吉云:“尚得古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对于屈陈两家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王士禛、赵执信至岭南,对陈恭尹的诗尤为推重,王氏称恭尹诗“清迥拔俗”、“得唐人三昧”(《渔洋诗话》)。可见在明末清初的诗坛上,陈恭尹是占有一席位置的,后来的文学史著述也曾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朱执信(1885—1920年)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的革命战友。他短促而光辉的一生,均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追求民族独立的反帝斗争思想,是他民主革命思想中散发异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探索朱执信的反帝思想之产生、发展将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赵执信《饴山诗余》薛祥生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清朝前期著名诗人,“清初六大家”①之一。同时,他又是词坛名家,他的《饴山诗余》被收入今人陈乃乾所编《清名家词》里。而丁绍仪还以之同当时著名词人王土相比,谓“饴山词不让衍波王氏”②。因此,...  相似文献   

15.
王士稹与田雯在清初康熙诗坛是"同郡同时"、官级相类、地位颉颃但诗美追求不同的名家,其交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人一生交往频繁,而非"隐然负气"、"不相结纳",虽然田雯与赵执信同样与王士旗所持诗论不同,但由于性格原因,田雯与王士旗不是"争名角立",而是关系融洽.  相似文献   

16.
赵执信论诗诗的体裁包括绝句和古体诗。他的论诗绝句集中概括了其诗歌理论主旨,语言简练而含义丰富、深刻,与《谈龙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的论诗古诗篇幅浩大,内容丰富,指摘诗坛流弊、评点作家作品精当而又深刻。赵执信的论诗诗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影响极大,而其词论却相对淹而不彰,有论者以为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形成在先,进而影响了其词论;而有人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笔者通过对王渔洋词论专著《花草蒙拾》成书时间和内容论点的考察,参以王渔洋扬州五年的文学活动,发现渔洋词论和诗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影响,二者共同推动了王渔洋神韵论的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18.
清初王士礻真与赵执信两人的关系及其诗学论争一直是诗学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学界通常将两人始亲终疏的关系说成是论诗宗旨的不合。通过对史料的深入发掘和细致考辨 ,可以论定两人关系的恶化主要因为赵执信性格的褊狭和狷急所致 ,意气之争多于诗学观念的歧异。赵对王的批评基本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正> 清初诗坛钜子赵执信曾于康熙三十五年应其科试同年、潮州知府张克嶷(拗斋)邀请,在潮州居留了八天。据《饴山集》所载,赵执信在潮州期间共写了14首诗,为他本人,亦为潮州的历史留下一段珍贵的记录。另一方面,他的诗,亦给潮州文史工作者留下了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20.
清代康熙年间王渔洋主盟诗坛,神韵诗风因皇权的支持席卷天下,独赵执信以《谈龙录》等展开论战,影响深远,这是清初"诗家一大公案"。赵以在野之士,抗衡名公巨卿,虽未根本动摇王渔洋的地位,但其诗论与创作奏出"变徵"的不协调之声,是清诗由初期转入中期的过渡性代表和衔接桥梁、中介,肇开乾隆时期袁枚及近代的龚自珍、黄遵宪等,为清诗嬗变的一翼和主要轨迹,具有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