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青年价值观进行了界定,阐明了张学良青年价值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萌发、形成、成熟的发展脉络,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发展眼光三方面阐述了张学良青年价值观的内涵,指出其特点:张学良的青年价值观是他在国破家亡历史条件下自身的感受和体认;它的核心和精髓是复兴民族、矢志救国;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思想。指出了研究张学良青年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基本内涵是"息内争、御外侮"."息内争"与"御外侮"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着张学良政治生涯的所作所为.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是与其所经历的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张学良本人与众不同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他极具特色的和平统一观.其和平统一观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饱读了传统的儒家经典著作,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儒家文化对青年毛泽东注重实践的现实主义观、励志精神、人格理想追求和知行观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并初步形成了早期的毛泽东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与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张学良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不仅自己践行其爱国思想,而且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探讨了张学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及其形式。运用史料论证了教育兴国思想是张学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提出张学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张学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此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尤其强调了张学良在培育东北大学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格健康与否是关系青年成长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要实施健康的人格教育,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则为青年人格的完善提供了有利保障.本文在分析了"历史的惰性力"对人格和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后,提出只有加强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使青年的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优育青年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6.
空心人与守望者这两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单向度人格,是当代青年中出现主体性失却现象的主要标志。德育要承担起对虚无庸俗的空心人与拒绝现实以保持所谓精神纯正的守望者的责任,就必须对青年展开主体意识、能力与人格方面的重点教育,以共生、主导、总体、发展这四大取向观去帮助青年树立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张学良的富国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良 ,这位深受国人崇敬的世纪老人 ,不仅以其百年言行体现了自己的民族观、统一观和人生观 ,而且还体现了自己的富国观。张学良富国强兵的思想和实践 ,是他不平凡一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他奉献给祖国母亲的又一宝贵礼物。他的这方面言行 ,处处体现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很值得学习和继承。同样 ,他的这方面主张 ,对 2 1世纪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 ,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也值得研究和借鉴。对此进行探讨 ,也有助于开辟研究张学良思想的新领域。一、张学良富国观的深刻渊源“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其国家统一观经历了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思想的萌发,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形成,再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国家统一思想与地方主义观念的结合.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与保存地方实力观念发生碰撞.西安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升华至全新境界.身陷囹圄后,仍心系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国家统一是张学良一生的期盼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和平统一观是其一切爱国行动的指南。分析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总结了以“反对内战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为核心的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张学良对停止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丰富,核心要义体现在以理想信念坚固青年的精神之钙、以肯定青年的价值和地位作为青年工作的出发点、以提升青年的能力和本领作为青年工作的宗旨、以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青年工作的目标和归宿等4个方面.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丰富的理论逻辑和生动的实践逻辑,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自幼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到青年时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他自己认为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晚年在接受访者访问时,他谈到了传统文化,认为是宋儒理学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谈到人生的意义时,强调人要有理想信仰,没有理想信仰就没有根。在谈到做人做事时,他说要尽力想到他人,要凭良心。在谈到他追随蒋介石"剿共"时,他说国民党不能战胜共产党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心的向背。在谈到他在囚禁期间研究明史问题时,他说是想通过研究明清历史,探索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屈原以高尚的人格形象与杰出的诗歌成就,深深影响、感召着后代文人.初盛唐的张九龄由于人格理想、自身遭遇与屈原极为相似,在作人、作文等方面都表现出对屈原明显的继承和发展.张九龄对屈原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使自己的品行人格与屈原互见,诗文取得独特的艺术成就,且为王维、李白等人学习楚骚开启了道路,成为诗歌美学史上重要的中介人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共青团干部消极腐败现象增多。究其根源,既有社会对共青团部门的认识问题、团干部个人素质的问题、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对团干部选拔不当、教育管理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共青团如何在党风廉政建设这项系统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应该引起党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台湾和福建两地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比较研究,认识到两地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差异性,使得两岸青少年的交流更加有针对性,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视为“五四后期人物”的思想家殷海光是20世纪后期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的精神导师。他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和冲突,最后又从冲突走向融合。此一过程尤其反映在理性与价值这两个维度上。首先,殷海光的主要研究旨趣不在自己的专业逻辑与分析哲学上,他的思考重心是人类文化普遍性在中国文化中如何实现,但其全部运思进路却又是从逻辑与分析哲学出发的。其次,殷海光的自由主义带有浓厚的道德意识,他认为自由民主观念有特定的道德内涵,包含有普遍性的道德价值,如个人尊严、个人人格的完美发展、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在这方面与英美传统的立场不同,保持了五四传统的特色。第三,殷海光生命前期的治学方法严守着逻辑实证论,在晚年时走出了逻辑经验论的限制,开始讨论属于心灵层面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等问题。第四,殷海光早年坚持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西化派激烈反传统的立场,到了晚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重大改变,这与他的视野主要转向了人的心灵问题及价值问题有关。殷海光内心蕴藏着强烈的价值意识,却以理性的追求为企向,在他的晚年这两个维度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在批判佛道生死观、继承儒家传统“三不朽”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提出“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的“新三不朽”说,认为“修身”是“施事”和“见言”的前提和根本;世人又常存“施事”和“见言”难以得兼的尴尬和困惑。欧阳修以一个文学家的眼光,独具慧眼地看到了“见言”对于世人实现生命之不朽的重要作用,因而高扬文章之于主体的生命意义,这是欧阳修生死观最明显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梁任公先生先是在清华讲授中国学术史,随后又主持国学研究院讲席,创辟路径,作育人才,把自己的晚年献给了清华园。梁先生之在清华,尤其是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讲席,有一贯穿始终的目的,这便是倡导合为人与为学于一体的新学风,培养不随波逐流的新人,造就与时俱进的国学。梁先生虽然为病魔夺去生命,但是,他的事业却在清华园获得了成功。梁先生既属于清华园,也属于整个中国学术界。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生命的回望和对于爱情的歌吟,构成了廖华歌早期创作的重要两极,并在持续不断的抒写中成为其情感自慰的手段和建立新的信念的内在动力;同时,情思的砺炼,经验的积累,又使其将悲剧式的愁苦转换为积极的人生感悟,以一种较为阔大的视野和品格表述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形成了尚美与平实相结合的话语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试论品德的资本性及其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是否一种人力资本 ,这是目前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品德是一种具有经济功用的生产资本 ,是一种社会资本 ;品德及其形成过程的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绝对价值较高的资本 ;品德对人力资本具有增值作用 ,智力与体力决定人力资本的现实形态 ,而品德决定人力资本的可能形态 ;品德的资本性具有定性、定量与模糊三种变量形式 ,具备可测评的条件 ,测评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耗费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兴衰。本文从青少年目前道德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